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主席谈到了“今诗”问题。我揣摩所谓“今诗”,就是今天写的旧体诗。象毛主席所指出的叶帅、董老的七律、五律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作旧体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这就是要求今天写旧体诗,必须有新的思想、情感,新的意境和语言。不能用僻典,使它成为大众欣赏的障碍物。旧体诗,必须配合  相似文献   

2.
旧体诗(本文专指格律诗和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它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直到今天,旧体诗还象一块巨大的磁石,有力地吸引着人们。在我国,稍有一点文化修养的,就或多或少的了解旧体诗。他们爱读、爱背诵、爱引用。前些年,毛泽东诗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有不少人爱写,仅仅一场“四五”运动,用旧体诗形式写成的诗歌数量就非常可  相似文献   

3.
旧体诗是一种比较难学的文学形式。写旧体诗除了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外,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修辞方法和格律知识。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唐代之前的诗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之后的诗称之为近体诗,但不包括近代的诗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古体诗只求押韵,不受其它格律限制,如骚体、乐府、歌行、古风等均如是。而近体诗则除了要押韵外,还讲究其它格律,较之古体诗更为规范,更富有音乐性。近体诗的格律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代。它分为绝句(五绝、七绝)、律诗(五律、七律和排律)两种形式。绝句每首限定四句,…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大部分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笔这一状况,笔者拙见,要想写好作文,要引导学生勤积累、勤观察、勤练笔、勤修改。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个旧体诗潮正在华夏大地上兴起。从上上下下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旧体诗学会、协会,从各式各样遍地开花的旧体诗刊物、结集,从成群结夥光顾诗坛的旧体诗作者、鼓吹者,从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旧体诗长吟、短唱,人们会感受到它涌动的声势。这真可谓“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传统诗词空前未有的一次“壮举”!有人开始期  相似文献   

6.
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该是合乎同一逻辑的。  相似文献   

7.
王礼锡是一位被现代文学研究忽略的著名诗人。本文概述他在国内外诗歌创作的历程,评析他的诗集《市声草》、《去国草》以及他在抗战时期写的旧体诗和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认为这位成就卓著的爱国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民国与日本的明治时期均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中日诗话也在世纪变革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诗话作者因应时代的变化,对传统诗话的内容和形式都进行了一些改革. 这种改革,有些是无意识的,有些是主动的. 由于传统诗话所依托的旧体诗在此期仍有广泛的市场,所以它的衍生品——旧体诗话也经历了一段活跃期,产生了数量不少的诗话作品. 比较而言,明治诗话比民国诗话的新变更突出. 旧体诗话最终仍基本消亡,这是由于它所依存的旧体诗及文言文的日渐边缘化. 从民国—明治诗话的古今之变中,可以看到旧体诗及文言文的存在对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中学生具有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存在着诸多缺陷和弊端。如作文教学由老师代替学生来审题,代替学生选择材料;由老师代替学生谋篇布局,甚至代学生编写写作提纲。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所以,在习作课中常常会出现老师图批改省事,越俎代庖,替学生做事;学生怕麻烦,不愿动脑筋,或者不愿写作,害怕写作,还有的写不出东西,作文水平低等严重状况。为了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我以“勤写”为突破口进行了改革试验,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勤写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俗话说得好,对于文章,天天读它,知识增加;天天写它,笔下生花。  相似文献   

10.
旧体诗的体式在当代仍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的诗体,尤其是其中的格律诗体,多被人用来即事抒情,作者队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就三本诗集,从情感的文化生发、经历的情感陶冶、人生的情感寄托几个方面,各有侧重地加以评论,总结了旧体诗创作中的审美情感升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旧体诗得益于晚唐诗处颇多,二者在许多地方也十分相象。本文探讨了这种相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成因,着重论述了二者在"深情绵邈"、"绮艳丽"与"俊爽劲拔"等三方面的深层联系,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另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2.
新体诗是从旧体诗演变而来的,旧体诗与新体诗之间并没有发生断裂,而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新体诗在运用白话进行创作的同时,应从文言中吸取有益的成份,以保证新体诗的健康发展;新体诗在解构旧体诗外在律的同时,也应继承外在律中的优良传统,使诗歌具有音乐美;新体诗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文体形式的同时,应继承旧体诗在句法、文法上的合理因素,给现代诗歌提供相对稳定的文体形式。只有这样,新体诗才能得到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聂绀驽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尤以晚年写的旧体诗最为引人注目。文章简述了聂的具有伶奇色彩的一生对他诗作的影响,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聂诗的特点:用寻常事入诗,化平淡为神奇;诙谐风趣,有杂文风味;用典新奇,对仗工整,炼字精巧;充满着对真善美境界和人生理想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14.
旧体诗就是今人用唐代及其以前的诗歌形式来写的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究声律对偶的近体诗滥觞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至初唐,近体诗的声律趋于成熟、定型和完备。写作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应师承高古学唐诗,但是更要学习唐人既讲声律、又不惟声律的那样一种自由解放的艺术精神。谐或不谐声律,皆以自然随性不刻意为好,切勿因之而束缚了自己的创作灵性,影响了情志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写旧体诗,鲁迅说过:“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鲁迅书信集》638页)只在《日记》上记了下来。鲁迅的旧体诗在《集外集》出版之前,极少先经发表。《鲁迅全集》十卷本注释本所注旧诗最初发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新媒介的读者群体不断壮大,旧体诗人开始顾及受众的阅读需求。他们一方面利用新媒介发表作品及连载诗话,另一方面积极回应读者,与读者互动,可以说,新媒介促进了旧体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旧体诗人在言谈举止等方面显露出群体性的仪式化倾向,他们通过新媒介竭力展示自身,摹画其在公众视野中风流蕴藉、高蹈独立的形象,以期获得世人关注,进而达成对其文化立场、审美趣味与精神诉求的理解与体认。这样的结果说明中国现代旧体诗人在经历了新旧文化、新旧文学的碰撞之后,最终在报纸杂志上找寻到了获得和维系受众的文学舞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它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阅读的时候要做些记录或写下读书时的感想或疑问。真正的阅读是眼、口、心、手并用。所谓"眼",即默读,"口"即出声读、朗诵,"心"即注意力集中,用心思考、记忆,"手"即勤动笔写。前三项是纯粹的阅读,而"手"则是由读到写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创作并非是一个新问题。从新诗诞生以来,旧体诗就始终如影子一样紧随其后。鲁迅的旧体诗在形式上是过时的,充斥着大量的旧意象和旧词汇,但其内容整体上却无可置疑地是新的,荡漾着新时代的精神。鲁迅的旧体诗和他的小说、杂文一样具有无可争议的现代意识,甚至可以说他的旧体诗仍可归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诗歌范畴。鲁迅的旧体诗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清醒的个体生命意识以一种无可漠视的强势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倾听他那孤傲的言说,从中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鲁迅式的荒原意识。  相似文献   

19.
萧军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不仅包括小说、散文、戏剧和书信,还包括大量极富价值的旧体诗.可是,这些旧体诗却长期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这些旧体诗是真正体现萧军文学才情和文学价值的精华之一.他的旧体诗是真性情的结晶,不仅酣畅淋漓,而且凝练精致,很多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七律是旧体诗中的精品.他的诗善于化用古人和用典,却又了无痕迹.它们不仅具有“史诗”的性质,关乎个人和国家,而且促使我们重新权衡萧军及其作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旧体诗在新文化运动后作为一种边缘文体被排斥在现当代文学主流之外,鲁迅与瞿秋自的旧体诗创作虽是他们从事革命活动之余的戏作,却也充满了革命的气息,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大变革时代革命者丰富的心灵世界。文章从论析二者地域与文化上的分殊为起点,进而审视二者在诗歌理论与具体创作实践上的异伺,并指出蕴藉于文体变迁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