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科学院10月1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弗朗哥·莫迪克利亚尼教授,以表彰他在研究家庭储蓄和金融市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瑞典皇家科学院强调,莫迪克利亚尼的主要成就是:第一,他提出了关于一个人一生中家庭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个假说是"分析不同年金制度的作用的理想工具".他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说明人们怎样为老年而储蓄的模式,并把这个模式纳入经济理论,从而"对经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他创立了关于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估价的莫迪克利亚尼一米勒定理.这个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与出发点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金融学家米勒(Milier)共同发表了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尽管在过去的40年中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很快,但实证研究的对象都是资本市场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成熟的资本结构理论还缺乏完全或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西部史季刊》杂志1986年第2期报道,约翰·C.尤尔斯因为他对美国西部地区近行学术研究所作出的卓越成就被授予1985年度美国西部史协会奖.尤尔斯于1931年毕业于美国达特默思学院.他曾在纽约艺术学生会研究绘画和艺术.后来他的研究兴趣转向人类学,与耶鲁大学的克拉克·威斯勒一起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此时该学科还处于它的早期发展阶段.他的艺术训练和艺术修养为他后来研究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艺术与文  相似文献   

4.
1980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88万瑞典克朗)授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L. R.克莱因,以表彰他在创立计量经济学模式并将这些模式运用于分析经济的波动和经济政策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aurence Robert Klein)1920年9月14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1944年,在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自1958年以来,他一直在费拉德尔菲亚(即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当教授.1976年,卡特竞选总统时,克莱因充当他的最重要的经  相似文献   

5.
据联邦德国《南德意志报》1985年10月18日和法国《世界报》1985年10月19日报道,在J-P.萨特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21年后,瑞典文学院1985年10月17日宣布,决定把198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Claud Simon).西蒙于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1913—),是1984年度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主要是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作出贡献而受到表彰。斯通不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而且是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与投入产出法诸方面的权威人士。截至现在为止,美国、法国、瑞士、布鲁塞尔与奥斯陆等有关高等院校,已先后多次授予他各种荣誉学位。他系英国学者中第五位获得这种荣誉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24日,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论坛第二次大会在北京开幕(详见《人民日报》1987年9月24日第一版),大会曾首先向本文作者、已故的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执行主任萨拉斯默哀,以纪念他在世界人口事业中所作的杰出活动.萨拉斯(Rafael M.Salas)是国际知名人口学家,1987年3月逝世.他生前献身世界人口事业,多次来我国进行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曾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本刊发表这篇译文,一是想介绍萨拉斯先生在城市人口学方面的观点,供读者参考;二是向这位为人类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表示纪念.本文原发表在美国《今日美国》月刊1987年7月号上,可能是萨拉斯生前最后的著述之一.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居伊·索尔芒(Guy Sorman)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1969年曾就读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1970年起执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纽约和阿根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现任法国第一个有关地方行政管理的索尔芒出版社社长.他著有《美国保守革命》(1983年)、《自由决策》(1984年)和《国家最小干预》(1985年)等专著,其中《自由决策》曾获1984年法兰西学院奖.上述三本著作在法畅销,已有英文、日文、意大利文、德文等译本在一些国家发行.本文是他在1986年11月3日至10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时的讲演稿.作者在理论上是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文章写得严肃.文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主义"的鼓吹也许有失之偏颇之处,但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许对我国学者有所启发.现将译文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2年3月5日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授予印度杰出的电影艺术家、著名导演萨蒂吉特·拉伊1992年奥斯卡终身成就奖。3月20日印度总统发言人宣布授予他印度公民最高荣誉奖——“巴拉特·拉特纳”(印度之宝)奖。世界电影艺术界及印度最高殊荣的授予表明萨蒂吉特·拉伊被公认为当代世界伟大的电影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0.
刘绪贻教授,1913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40年毕亚于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系,194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孚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理事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他的研究成果已走向世界、曾以知名学者身份应美国和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邀请赴美讲学,他的名字已列入美国乔治·华盛大学出版的《国际美国学专家名人录》、(1985—1986)。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授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Bucha-nan).所谓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研究非市场活动决策的经济学,又称研究政治决策的经济学.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时说:"布坎南的贡献在于他将人们从互相交换中各自获益的概念应用于政治决策领域."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系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西蒙是荣获该奖的第12位法国作家.瑞典文学院表彰他"在描写人类的生活状况中将诗人与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与他对时间的深刻理解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西蒙获奖的消息使法国文学界感到震惊,因为过去评论界一贯推崇罗伯·格里耶和娜塔莉·萨罗特为法国新小说的先驱者.如今,法国文学界对西蒙也刮目相待了.《费加罗报》载文甚至将他捧为"新小说之父".西蒙的早期作品基本上采用传统手法.六十年代是西蒙小说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年代,他的作品逐渐形成非常独特的文学语言和新的形式.美国《当代小说评论》杂志1985年(第5卷)第1期曾为西蒙出版专集(当时西蒙尚未获奖),刊登了16篇有关他的文章,其中有他的讲演、谈话以及对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的评论.我们在这里选译3篇,以飨读者.关于西蒙的简历请参看本刊1986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3.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G.温克勒尔于今年8月下旬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本刊特约通讯员关山同志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请他介绍民主德国社会学研究的状况.温克勒尔生于1931年,1970年获经济学教授职称,主要学术著作有:《劳动和生活条件的计划》(1964)、《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政策》(1975)、《民主德国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1979)、《社会主义劳动条件的发展计划》(1983)、《社会政策》(1985)等.  相似文献   

14.
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Waltz)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国际政治学者。西方学者以为,他的两部代表作《人、国家和战争》(1959年)和《国际政治理论》(1979年)是本世纪国际政治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作为学者,华尔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他总在用相当有说服力的论据来向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和人们津津乐道的流行观点提出强有力的挑战。他的两极稳定理论就是这种挑战的典型例征。这一理论至今仍在国际政治学中占  相似文献   

15.
一、模糊逻辑模糊逻辑(fuzzy logic,logic,of vagueness),也译作“弗晰逻辑”,最初是一位美国电机工程师蔡迪(L.A.Zadeh)提出的。他从1963年开始发表论文;1972年以后,他关于模糊逻辑的理论逐步形成,于1976年发表了关于模糊逻辑的专门著作《局部和模糊逻辑》(与贝尔曼[R.E.Bellman]合著,美国加州大学版)。  相似文献   

16.
舍阿格(C.O.Schrag,1928.5.4—)教授是美国当代哲学家,曾任美国现象学和人文科学国际学会秘书长,现任国际哲学季刊《人与世界》主编。他于1986年提出的交往实践理论,展示了美国当代哲学乃至人文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饶有兴味地读了美国历史学家阿古什(R·D·Ankush)教授的《费孝通和在革命的中国的社会学》(中译本改名《费孝通传》,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感到它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家那种秉笔直格的精神。中国修史素有直笔、曲笔之分,作者不是修史,用的却是直笔,他对于费孝通这样知名度极高的社会学家,不溢美,不虚夸,客观地把他置于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社会学的  相似文献   

18.
理查德·斯劳特金是美国威斯里恩大学英语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小说《亨利·斯塔尔归来》(1988)和《弹坑》(1980),非小说《强夺复生:美国边疆神话1600—1860》(1973)、《枪手的民族:美国二十世纪边疆神话》(1992)以及《不幸的环境:工业化时代边疆神话1800—1890》(1985)。其中,他的《强夺复生》获得美国1973年美国历史学会和阿尔伯特·比佛瑞奇最佳图书奖。继19世纪的弗莱得里克·杰克逊·泰纳和20世纪的亨·纳希·斯密司之后,斯劳特金提出了关于美国边疆的新观点,鉴于国内至今对他的作品和理论缺少介绍和评价,本文拟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瑞典皇家科学院于 2 0 0 0年 1 0月 1 1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 ,将该年度瑞典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TheBankofSwedenPriceinEconomicSciencesinMemoryofAlfredNobel)联合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和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L .McFad dan) ,以表彰他们对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西方媒体报导更具体 :路透社在斯德哥尔摩宣称 ,赫克…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下半年,两本论述企业管理的专著:W.尾内著的《Z理论》和R.帕斯卡尔、A.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成了美国的畅销书,这在美国出版界是罕见的,而所谓“Z理论”也风行一时。W.尾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按照他的观点,日本的企业组织形式(J型)表现出同质、稳定、富有集体主叉的和谐精神,并采用事实上的终身雇佣制度。而美国企业的组织形式(A型)则表现为异质、流动、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意识薄弱、缺乏相互间的亲密感、更富于个人主义的色彩。尾内把自发掌握了日本企业经营特点的美国企业组织称为Z型企业组织,从而提出了与D.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Z理论”(X理论的观点认为,人从根本上说是懒惰的、无责任心的,因而需要不断加以监督;Y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勤劳的、责任心强的,因而需要激励和赞扬这样的本性)。《Z理论》和《日本的管理艺术》两书引人瞩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美国有不少人要求对不合理的旧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愿望。但对此理论持不同看法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认为,《Z理论》中提到的管理方法不符合美国国情;有人甚至完全否定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下面,我们分别译介法国和美国报刊上对这两本书的两种不同的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