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运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正规借贷和民间借贷行为及金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资源越广的家庭,其进行正规借贷和民间借入、民间借出的概率越大,正规借贷和民间借入、民间借出的金额也越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对正规借贷行为和金额的影响比民间借贷更大。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民间借贷制度的内生性、有效性和局限性为基础,以温州为案例,合理剖析我国民间借贷产生的客观原因。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民间借贷监测分析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等方面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市场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民间借贷发展迅猛,但民间借贷的身份地位、诚信、交易秩序、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规范民间借贷,需要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民间借贷;全面加强农村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对农民进行诚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同时要在实践中探索一套应对农村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交易异常活跃,在城乡间大有蔓延之势。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对国家金融信贷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有一定的补充与调节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本文力求客观分析民间借贷市场形成的原因,指出其弊端,并对如何规范民间借贷交易行为,引导其市场健康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民间借贷利率飙升,空前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吸引逐利资金大量涌入,连银行信贷资金也通过多种渠道曲线参与民间借贷.通过构建三方博弈均衡模型研究了在获取银行贷款存在寻租成本的情况下,银行资金变相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影响效应,结论认为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银行信贷资金越多,为获得贷款所需花费的寻租成本越高;且由于中国银行从业人员设租寻利行为被发现的惩治成本很小,导致民间借贷利率易随着银行资金流入的增多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户民间借贷是基于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依靠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为前提的金融交易行为。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以社会资本的理论背景以及特性作为铺垫,着重于从静态社会资本和动态社会资本两方面分析了农户民间借贷行为。认为,情感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因血缘关系而发生的借贷行为上,工具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地缘、业缘为联系的借贷行为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开始由情感性关系向工具性关系转化,使得农村人际关系网络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强,农户的民间借贷行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这一传统民间行为有其内生的规范体系,与现行国家法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冲突。法律制度未能起到有效规制民间借贷市场的作用,也不利于维护国家权威。寻求国家法与民间规范的互动与合作,是规制民间借贷市场的合理出路,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民间借贷之活跃与泛滥,已经到无可复加的地步了:在个人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借贷.一些个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编造各种理由获得银行贷款,将其投入到民间借贷市场之中,去获取利率差;甚至部分上市公司也不务正业,将从市场融到的资金投放到民间金融市场,参与民间借贷活动.显然,民间借贷行为的盛行在当前国内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中已经十分普遍. 随着"温州私营企业老板跑路""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等新闻事件的曝光,部分地区民间借贷的乱象开始为全社会所瞩目.[1]如何规范民间借贷、降低其风险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农业社会与现代工业社会两种经济形态并存的乡土社会,为中国民间金融的产生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基于血缘、亲缘或者挚友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网络又成为农村民间金融非常重要的履约机制,因此民间金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以安徽省41个乡镇91个行政村1245家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农户借贷的难易程度和实际借贷行为进行的考察表明:农户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农户越容易借贷,而农户的实际借贷行为也更加方便;农户社会网络强度越大,农户也越容易借贷,但是社会网络强度对农户实际借贷行为的影响程度比网络规模要弱;我们还发现农户的家庭特征对农户的借贷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加大,银行信贷资金趋紧,微观经济主体资金需求的刚性助推了民间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民间高息借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或居民在创业起步、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急需,但不规范、盲目的民间高息借贷行为时有发生,容易发生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引发金融风险,对经济乃至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期货期权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目前虽没推出期货期权,由于它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期货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为期货提供避险工具,但同时它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风险。借鉴国外期货期权风险管理的经验,探讨我国期货期权风险的管理,对日后推出期货期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凸显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标定位,创新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找准着力点是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