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汤显祖》水墨人物画用“青花”陶瓷制作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道、禅三大哲学思想是其艺术构成的基石,形成了中国画独立于世界艺术直之林的绘画美学观念、创作手段与技法形式。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内涵在于它的艺术创造是建立在中国人文思想之上的,以写意性的独特认知方式和观察方法来形成意象,并以线性的结构来构筑意象,拓展并延伸其精神内涵,发掘更为广阔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绘画史上,水墨与丹青是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体系重要因素,二者都是艺术家们运用绘画形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途径。当代艺术在各种文化思潮冲击下,艺术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水墨画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时代,走向世界。近年来,水墨画的创新一直处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其中,运用色彩艺术语言来丰富传统的水墨画,已经受到了更多艺术家的关注。如今需要我们探讨当代水墨画如何把握和拓宽色彩的视觉表现空间,如何将水墨与色彩相融合而表现出丰富的色彩空间,这也是我们所要思考的水墨画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当代水墨画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以墨代色"这种固有观念的绘画语言,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水墨技术的同时,也融合了当代多种文化视角的语言形式,通过对古代传统色彩观念和水墨画中的色墨关系的研究,了解如何把握和拓宽色彩元素在当代水墨画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道论思想体现着中国高度传统文明的精华,闪耀着东方智慧之光.在道家哲学的影响下,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体,画道是道的分蘖,画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反映着绘画艺术的根本规律,是绘画活动一切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历史的不断洗刷,已经形成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写实水墨画与写意水墨画中,水墨绘画艺术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形式语言,是一种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上的统一。水墨画简约质朴的画面不等于简单,而是以一种形象简洁,寓意丰富的表现形式传达出更多要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佛、佛教及传统绘画艺术等相关概念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和阐释;接着对传入中国的古印度佛教的民族化进程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最后着重就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进而揭示出.自秦汉以来.中国的一切传统绘画艺术。都是佛教绘画艺术特别是禅画艺术这一民族艺术发展的历史本真。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历来有乐感文化之称 ,泛音乐化是中国艺术的普遍倾向。自古诗乐同源 ,千余年来诗乐虽分分合合但始终有纠缠之势。建筑因其抽象与和谐而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绘画是貌似与音乐距离最遥远的艺术 ,对于绘画中音乐性的挖掘 ,最可以揭示出中国艺术的泛音乐化倾向。水墨画这一中国绘画的典型形态 ,正是在阴阳律动、水墨晕章中展开的 ,“气韵”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概念 ,对于音乐的借鉴不言而喻。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核心是道 ,道的演化轨迹可以大致归纳为 :“意” -“象” -“数” ,而道在其间不断演化和流转的程 ,无不渗透着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文化背景与西方绘画艺术截然不同,由儒、道、释思想观念融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思想指导下的绘画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传统绘画的人心语言形式有待进一步的拓展,更有待于今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元代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个特殊的时代,士人画家们在元统治者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与儒佛道渐趋调和的特定政治、文化背景下退隐遁世,三教兼修,以儒学为本,既学道又参禅。随之,注重表现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情趣、审美理想的水墨画兴盛起来。深受佛道审美思想影响的元代士人水墨画注重与书法的结合,追求"不求形似"与"墨戏"的主体性精神,摒弃儒家重"礼"重"理"的繁文缛节,表现出简逸、质朴、空净、玄远的佛道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元人绘画简逸深远的风格,无人能及倪云林。因而其画被后人奉为逸品。倪瓒由道入禅的思想转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发展的新的定位,那就是:道家所提倡的"绝对自由"在这一时期被禅宗所提倡的"精神解脱"所取代,从而迎合满足了文人们的心理诉求,因此文人士夫们的美学思想与禅宗思想的结合便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倪瓒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