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飞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05-107
艾青是一个始终关注现实的有良知的中国人,他的人生走向就是要为时代和民族做些什么,所以其诗论也就很鲜明地体现着他的这一人生方向,带有明显的致世实用的色彩.他的诗论紧紧地服务于他的人生的方向,两者有着鲜明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艾青诗歌鲜明的时代感并不能掩盖其个性和自由意识,诗论家艾青试图贴近时代的兴奋和壮烈与诗人艾青对于时代的敏感和疑虑都杂揉在了《时代》中:顺应时代的光明的一面成了主流,而对时代的怀疑和焦虑则被潜藏在意识深层。艾青诗歌的价值,或许正在此意义上凸显出来:艾青诗论及诗歌的新的阐释空间,可能在于诗人追求时代和自由的心理及身份焦虑之间的缝隙。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统一性的增强,同时也为多元民族主体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展示民族自我的条件。全球化进程成了一种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民族精神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在表达全球文化或人类共同精神的普世价值标准方面,应有特殊的定位和走向。 相似文献
4.
黄鸣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36-40
本文着眼于数码时代艺术领域迥异于严肃态度的的嬉戏倾向,分析了嬉戏的涵义与类型,阐述了它在数码影视、视频游戏及智能偶戏中的表现,解剖了它的成因,指出它蕴含着人格发展与社会发展两种不同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顾华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489-49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开展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必要性更日益凸现。着重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加强旅游业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环境条件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的诗论力图融合中西,但其立足点在西方诗论,其侧重点在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朱光潜的诗论科学地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中国传统诗的独特内涵,同时又总结了新诗的经验,为新诗"非诗化"倾向的克服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以数字化命名的时代特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在思想领域里规定了哲学认识论的历史走向。本文认为:在数字化时代,随着虚拟实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将从现实性向虚拟性拓展。由于这种拓展的基本特征在于强化认识过程的技术建构意义,揭示技术对真理的解蔽作用,因而数字化时代认识论走向的本质是技术论转向。 相似文献
9.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人口较少民族诗歌以其厚重的价值立场和质朴纯粹的诗学风格成为当代中国诗坛引人注目的风景,其意义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日益凸显.由于各种非现代性因素的干扰而存在的题材狭窄化、主题单一化、意象雷同化等制约因素,阻碍了人口较少民族诗歌的现代化进程.重构现代审美意识、强化主体的丰富想象力、注重诗歌的人类性品质等,应是人口较少民族诗歌创作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从王权观念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作者及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博简《诗论》的撰著时代虽难以准确推知 ,但可从战国秦汉间儒家王权观念的变化中略窥端倪。《诗论》对于周文王和其他周王都非常赞美颂扬 ,对于敬奉周天子的朝臣和士大夫也给予关注和赞扬 ,而对于佞臣谗人的痛斥则表现出浓厚的尊王观念和维护周王权威的态度。这些皆与孔子只颂圣王、不批昏君的思想一致 ,而与后儒有较大区别。可以说上博简《诗论》的思想内容出自孔子 ,而撰写文字则是其弟子手笔 相似文献
12.
13.
徐颖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5):729-732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柳永作为北宋词坛上由商业经济所孵化出来的市民阶层的一种人格类型,他鄙弃功名利禄,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偏向于官能享受的享乐,缺乏高远的人生目标和英雄主义理想,失却了同时代其它士人所具有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不带有深刻的思想蕴含。在两宋以士大夫文人为盟主的词坛上,其人其词,都表现了“别是一家”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人生为基础。本文论述了和谐人生的内涵与意义,认为和谐人生是一种理想,是一个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支撑作用,并且详细分析了实现和谐人生的基本条件以及需要克服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市场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辑刊》2007,(2)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调控后的房地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为房地产市场保持长期的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资源使用的严格控制和规范的出让制度的形成,有效遏制了土地升值和违规出让对商品房价格产生的拉升作用。房地产业在调控中以规范求发展,以稳定保持续,已经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理性回归。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还将取决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科学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人们所研究的和学校所传授的主要是人 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产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繁荣遮蔽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光 芒,导致了人文社会科学数百年的沉默。然而,繁荣的自然科学在失去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导向后必然会导致人类 的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勃兴人文社会科学,重振失落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的和谐理念引领人类走 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面对世事、荣利、祸福、生死得失等困扰 ,都能以豁达的胸襟泰然处之。道家玄学委运任化的态度是他化解矛盾 ,达到平静的主要方法。平静的心态 ,使他体悟到了“道”的玄远 ,领悟了自然的真美 ,创造出了物我泯一的艺术境界。他的平静得力于道家玄学 ,然而又超出一般的玄学士人。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根据最新的学术资料及访谈记录,对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的学术人生历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广松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度研究以及对自己的独创性哲学思想的精湛阐发,不仅构成了其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在国内外学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材料能对国内学界的广松涉哲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