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蒙古拜火的习俗起于何时,至今没有明确的推断.最早系统研究蒙古萨满教的布利雅特学者班扎罗夫认为,拜火习俗是由波斯传入蒙古的.但是对自然现象世界万物的有灵论崇拜,在各个民族原始社会时期均为常见,很难说那一民族的有灵论崇拜是受了别的民族影响而产生.拜火习俗,在蒙古古已有之.这一点为众多的古老祭火颂词及其流传于世的抄本所证实.拜火也是蒙古萨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拜火习俗经过蒙古帝国前后的萨满教兴衰,蒙元时期红帽派喇嘛教的盛行,明清时期黄帽派喇嘛教的泛滥,原封不动地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流传着.拜火是蒙古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之一,通过对拜火习俗的研究,可以窥见民族历史生活的一个侧面,对于研究民族心理素质特点、信仰风俗等是很有  相似文献   

2.
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哈斯巴特尔有些亲属称谓词的来源直接反映着当时人类社会中的某种婚姻习俗,因此,通过对某些称谓词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操该语言的民族的一些婚姻习俗以及它的变迁。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她...  相似文献   

3.
回族忌食猪肉的习惯是否来源于宗教,这是个尚有争议的问题。看了今年《民族团结》第五期上刊登的《忌食猪肉的习俗不来源于宗教》一文,颇有感触。此文认为,回族忌食猪肉的习俗来源于北非、西亚及阿拉伯地区各族人民的古老习俗,而不是来源于宗教。这种独特的见解,笔者不敢苟同,兹就管见所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回族形成的历史比较晚,她是在元朝末年及明朝初年才正式形成为一个民族的。唐宋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大食人来中国经商,并有一部分人留居中国。到了元代,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蒙古军开始西征,中亚细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都被征服。大批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及中亚细亚人来到中国,他  相似文献   

4.
养狗,是在蒙古民族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和文化。从内蒙阴山岩画和古代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草原民族很早就有养狗和用拘捕猎其他动物或搬运东西的习俗。在草原上没有一家不养狗。人们平常以“屋外听不到狗叫声,圈内看不到一只羊”来形容家境之贫寒,因此再贫穷的家也得养一条狗。因为蒙古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养狗一是为了防止牲畜和人被其它野兽及坏人、匪徒等袭击抢劫,同时狗的叫声象征着人家香火兴盛。否则就意味着销声匿迹,或者有什么不测。俗话说:“走马是遥路之伴,好狗是兴家之星”。足见,…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比较年青的民族,1226年蒙古军队在完成第一次两征之后,将中亚细亚、高加索、波斯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迁入中国,与唐宋时期就经常来往于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以及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新的民族——回族.几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与其它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的同时,在生活习俗上,尤其是丧葬习俗方面,仍旧保留着相当浓郁的古代西域民族的特点.黑龙江回族也不例外.黑龙江回族群众在习惯上,要尽量回避使用"死人"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他们把死人称作"亡人",意即"走"了的人.遇到丧事,他们通常说某人"无常"了,或"冒台"了.  相似文献   

6.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藏民族饮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藏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与饮食文化,其中就有茶文化。文章简述了茶的历史,茶的种类、制法、茶与藏民族须臾不可分离的原因及藏民族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8.
"山戎"考略     
"山戎"的称谓,是和中华民族的"崇山"习俗相关联.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自古至今都传流着这一浓郁的民族习俗.所以"山戎"一词,是对古代中国具有浓郁"崇山"习俗的北方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9.
崇山习俗在东北亚古丝路沿线民族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基于史书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分别以山神形象变迁、祭山习俗内涵,以及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的祭山仪式为研究对象,解析东北亚古丝路沿线民族崇山习俗的内在关联、特定崇山仪式中多个文化影响的体现,论述文化传播对于古老民间信仰的作用,以展现东北亚古丝路上的文化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以寿龄为人名是明清河湟地区各民族中流行着一种非常独特的习俗。这种习俗来源于西域民族和当地的蒙古族,其中尤以蒙古族的影响更为强烈。在河湟地区,这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习俗却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它不仅涉及到蒙古族、西域民族、女真族等众多民族的风俗,而且还展现了极为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湟地区的社会及风土人情提供了鲜活的社会档案。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蒙古语言研究综述何日莫奇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黑龙江省共有蒙古族140148人,主要分布于西部嫩江流域。大约在公元十世纪时,黑龙江地区就有蒙古人游牧,也可以说从蒙古人进入黑龙江地区开始,他们便始终运用本民族的语言至今。蒙古人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继承和发扬了古老的蒙古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种种习俗。其中人名称谓习俗别据一格。下面就蒙古族人名称谓习俗做一探讨。 一、以飞禽走兽之名作人名称谓 蒙古人用野牲动物的名字作人名,是从游猎时期继传下来的。9世纪蒙兀室韦西迁到斡  相似文献   

13.
羊胛骨卜,即羊胛骨为卜具的占卜术。史称“灼羊胛骨”、“炙羊膀”,亦称“羊骨卜”。这种古老的占卜术,曾在中国古今不少民族如契丹、蒙古、彝,藏等民族中盛行,影响深广,有些民族至今还有残留。本文仅是笔者依据在青海蒙古人中调查的若干田野材料,对这一习俗做简略描写,期望能对民族学、民俗学及其宗教研究者提供一点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波·少布撰著的《蒙古风倩》一书,已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1月出版发行。全书共分8章,27万字,并配有168幅插图与照片。第一章重点介绍了蒙古人的起源及其历史编年;第二章对蒙古人特有的生产方式及保存下来的生产遗迹作了翔实描述;第三章重点介绍并考证了蒙古族的尚白习俗;第四章介绍了蒙古人的人生礼仪,包括诞辰、婚丧及生活礼仪;第五章重点介绍了蒙医蒙药、传统节日、歌舞服饰等草原文化;第六章则记述了蒙古马的源流、生产管理等;第七章介绍了蒙古人的祭祀习俗;第八章主要介绍了萨…  相似文献   

15.
从遗传学探讨中华民族的源和流杜若甫、肖春杰在199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上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源和流。文章认为,中国人(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可分为南北两大群,即南方蒙古人种与北方蒙古人种。长江以南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属南方蒙古人种,以北则为...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的狩猎习俗波·少布狩猎,是蒙古人经济生活的重要形式。蒙古人的狩猎,早在蒙古部统一前就有文字记载。居住在森林中的蒙古人,无疑是以。狩猎为主,“甚至有些部落的名称都与狩猎业有关。贝加尔湖附近的宝勒合真部,就是“捕貂者”之意;客勒木真部,即“捕青鼠者...  相似文献   

17.
蒙古孛额教的尚黑习俗白翠英众所周知,蒙古人历来崇尚白、蓝颜色。而忌黑色,以黑色代表邪恶、恐怖等等。然而,蒙古人生活中以黑(哈日)称谓的词汇是很多的,往往把黑色作为力量的象征。如:哈日乌苏(黑水)、哈日旦(红茶)、哈日沙新(萨满教)等等举不胜举。同时还...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八十年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十分重视中国民族问题,把它看作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纲领中就提出:“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由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23年,中共中央对国民党代表大会提出关于民族主义内容的正确建议:“对外反抗侵略主义列强加于我人之压迫,对内解除我人加于殖民地弱小民族(如蒙古西藏)之压迫。”这就是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由来。1930年中华苏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由来、盛行、与汉族戴盖头婚俗的异同及其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着重指出: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它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民族的一定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伊斯兰社会妇女的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天马图》     
“天马”也称“禄马”。有史以来蒙古族就祭祀《天马图》。因为蒙古人的生产、生活、交通、征战等都离不开马。马,成为蒙古人最诚挚的朋友。故称蒙古人为“马背上的民族”。所以,蒙古人把马视为吉祥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