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拥有了全国万千“粉丝”,有人甚至大喊“嫁人要嫁易中天”!2006年12月,就在他的《品三国》发行过65万册之时,这位阔别故乡多年的游子回到了长沙中南大学讲学。家乡“易迷”们在领略了其博学多才、幽默睿智的风度后,更想知道这位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的“学术超男”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超级故事。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现象     
晓风 《今日南国》2006,(17):36-37
易中天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是被媒体放大了。之前,他的《品三国》版权拍卖,媒体给出780万元的拍卖预测,随后是对780万这个数字的不断联想。780万是上、中、下三册,现在三册改成上、下两册,已拍出的上册每本定价25元,按印刷75万本,上海文艺出版社支付14%版税计算,上册税前收入应为262.5万元(其中央视37.5万元,易中天225万元)。75万本,就畅销书市场而言,其实不算什么。20世纪80年代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傅雷家书》销了200多万本,20世纪90年代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学习的革命》销了800万本,2001年中信出版社推出薄薄一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对《三国》的品评受到极大的关注,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进行解读的角度和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偏颇之处:《品三国》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要求文学的美学追求,颠覆了《三国演义》原有的思想倾向、历史观念与审美理想,几乎完成了一个对小说《三国演义》的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十问易中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娟 《江海纵横》2006,(5):49-50
在迈进人生中第59个春天的时候,易中天教授的名气真如他的名字一般——如日中天了,很羡慕他的名字,起得好,姓也很好。“百家讲坛”下的易中天教授,不再是一幅中华小立领分头形象,更亲切更随和,但幽默睿智不改,是一派东方人的帅。读书报: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和《品三国》的热卖,有媒体将您的“品三国”定义为“时尚史学”、“摇滚史学”,也有学者评论您为“出色的说书人”,喜欢您的很多听众认为您这样的学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您对历史的描绘方式与当下受众的心理十分契合,请问您是如何找到这样一种表述方式的?易中天:拿曹操来说,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5.
张闳 《今日南国》2007,(1):64-6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  相似文献   

6.
爬山     
易中天,一位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品读三国历史而一炮走红、名震全国的厦门大学教授。 因为出名也招来了些许骂名。骂他者何许人也?为首者当属某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他在《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一文中说易中天品一国实际不是品,是嚼,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嚼一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07,(6)
个性教授今年4月5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易中天。采访他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他自从成为名人之后,已经“不接电话、手机,不看邮件和信件”(易中天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很少在新闻媒体露面。他对此解释说,因为《品三国》(上)出  相似文献   

8.
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横捭闺,雅俗共赏。2006年10月27日下午,易中天教授来到成都大学,与成都大学师生畅叙人生,笑谈读书,品话三国。  相似文献   

9.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品三国》捧红了易中天。《论语心得》让于丹成为炙手可热的学术超女,如今易中天和于丹时代过去,一个自称“北京猿人”的纪连海相声加评书的独特演讲风格,再一次征服了广人观众,被称为《百家讲坛》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湖南长沙人。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栏目主讲“汉代风云人物”而为公众所熟悉。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著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1.
陈敏 《社区》2009,(29):19-21
约访易中天.已近一年。 既非美人也非才俊,在年近60时竟成为媒体焦点人物,实在蹊跷。这篇赞,那篇批,欲迷人眼。干脆把报刊拨开,看网上关于易中天的各种视频访谈,再看原汁原味的《品三国》,再看他的文化历史著作,再看著者的人生简历……原来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12.
王晓峰 《今日南国》2006,(17):34-35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无论如何也不愿承认那些因走上讲坛而走红的专家学者是明星,那些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学者,因为这个节目而为人熟知,那些曾经很有名气的学者、专家,也因为这个节目而更受人关注。甚至,有些学者比现在的明星还明星,他们拥有的观众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明星,易中天就是其中一个。去年,记者采访“百家讲坛”策划人解如光时,他曾说:“明年最火的应该是易中天,因为我们要让他讲‘三国’。”今年采访万卫,他说:“下一个走红的是王立群。”王立群现在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跟去年易中天在公众当中的知名度一样,除了他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的"品三国",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学术明星和知名学者.2007年10月11日易中天教授应邀来到江汉大学,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话说武汉"的生动演讲.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易中天大火。于丹大火。时至2007年年初,又一个和以上二者比肩的人出现了——她就是安意如。她的《思无邪》、《当时只道是寻常》、《人生若只如初见》等一系列古诗词鉴赏作品相继出炉,在各大网站上持续高居销售、新书排行榜榜首,最高单日销量超千册。一度超过易中天的《品三国)和苏童的《碧奴》……谁又能想到,这个年仅23岁的漂亮女孩,竟然身有残疾……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要审美范畴,展示出晚明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特色,但是汤显祖美学思想并没有抛弃儒家的中和以及兼济天下的美学追求。他倡导的“情”是把儒家的“志”统一于“情”的范畴之中的,形成了完整的“情”本质体系。汤显祖在文艺创作论、艺术功能论和《牡丹亭》艺术形象塑造等美学相关问题上均反映出儒家中和的美学理想以及“情”“志”统一的“情”本质论立场。  相似文献   

16.
《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在文体特征上都表现出“狂欢化”的美学特质。具体表现为作家创作心态的极端自由和放纵以及由此而来的“越出常规生活的狂欢时空”和对描写对象“狂欢式”的表演,其中,“游戏”、“恶作剧”是理解“狂欢化”的两个十分重要的词。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地展示了它的艺术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异彩纷呈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虚实相生的运思美”、“细腻委婉的含蓄美”和“灵活多样的修辞美”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浮生六记》以丰富的艺术“空白”展示其丰厚的内涵,彰显着文本“空白”的魅力,使无数读者自由翱翔在“空白”天地,尽情享受含蓄之美。本文拟联系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对《浮生六记》的两性之爱、人物描写、人生体验、景物描写、情节描写等所存在的艺术“空白”予以一定的探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作品丰富的内蕴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9.
在《文心雕龙》中“情”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它贯穿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的始终。学界大都从情与采的关系来讨论其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意义,而对“情”自身所具有的美学内涵有所忽视。本文主要从“情”所蕴含的生命美、理性美和形式美来解读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所具备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在制作“易中天品三国”这一档节目的时候,打出了“百家讲坛”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的三张王牌:悬念牌、名家牌、顺势牌[1]。这个经验是从电视节目制作的层面来谈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使这个节目成为了2006年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清理这个事件的时候,发现这三张所谓的“王牌”其实并不能解释“易中天现象”的全部内涵,理由非常简单:这三张牌其实是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所熟知的常用手段。也就是说,让易中天如此容易地如日中天的原因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逻辑,而是一个文化逻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