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禅宗语录语言风格独特,禅宗语录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禅宗语言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关禅宗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语法的研究、词汇的研究、修辞的研究。通过对禅宗语录语言研究概况的了解,有助于禅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和构建。  相似文献   

2.
二程语录与近代汉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程语录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二程语录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 ,都反映了北宋时期汉语口语的特点 ,二程语录语言研究工作的开展 ,将填补近代汉语专书研究的又一空白  相似文献   

3.
敦煌契约中的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中的世俗文献不仅是研究 9、10世纪敦煌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宝贵资料 ,也是研究汉语语言文字历史的宝贵资料。从语言上看 ,敦煌世俗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9、10世纪敦煌地区口语的面貌。比如敦煌世俗文献中的契约文书在量词的使用方面 ,就体现出其不同于唐代诗文小说的特点 ,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口语语法特点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缀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词缀是汉语词汇史、语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涉及到词汇、语法两个层面,而且每个词缀各有特性,再加上时代的不同,所以词缀不断地更替,甚至成批地消亡、成批地新生.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说清楚,尤其是词缀的形成与特征等根本问题,更是众说纷纭.从共时语言看是同一个词缀的,从历时语言探讨往往是不同的词缀并有不同的形成历史层次.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词缀具有独特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语言学者在引进、介绍语法化理论的同时,也从语法化演变途径、语法化机制、语法化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汉语语法化现象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研究视角与方法从语言孤立现象到语言系统的宏观背景、从汉语的语法结构到语用功能、从汉语本体到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有了全面的更新.但是汉语语法化现象与印欧语语法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合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汉语的合音现象比较普遍,合音研究对考察汉语历史音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打通语言共时变异和历时变化的研究,考察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的互动共变关系,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价值。未来的研究从内容上要深化对合音现象的解释,从方法上要加强多种研究范式的综合运用。儿化韵、子变韵、D变韵、小称音变等都是合音,合音的多样类型有待深层生成机制的统一解释。合音与词汇、语法关系密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语言的结构。合音词及合音成分的界定应遵循语义关联、时间先后、语音照应、语料佐证等原则。合音的形成受"一音一义"律的推动,并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汉语音变现象多数体现了语音形式与语义之间的互动共变。  相似文献   

7.
唐宋禅录中代词具有特殊的隐指用法,在禅宗行业特性的影响下,一批代词走向了行业化,且形成一个内部比较整齐的具有禅门行业独特色彩的语义系统。代词隐指原因与宗教的神秘性、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禅宗超常出格的个性以及代词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对禅录代词隐语的宏观探讨,有助于研究汉语词汇史,解读禅录词语行业化,认识禅宗语言观。  相似文献   

8.
朱林清先生的<汉语语法研究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该书以史为线,以论为点,"历时"与"共时"融合混成,形成多维立体的研究体系;既是语法研究史,又是对语法研究史之再研究;既是语法研究史的专著,又是一本极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汉语修辞史研究却几乎是空白,从而显得很不平衡。这不平衡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看出:在汉语史研究中,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研究都有了丰硕的成果,而汉语修辞史研究缺乏相应的成果;在汉语修辞学研究中,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成就突出,而汉语修辞史研究则远远落后;在汉语修辞格研究中,共时比较研究成果丰富,而历时比较研究成果薄弱。面对这样的不平衡状况,我们要认清差距,加强汉语修辞史研究,打破这不平衡的状况。其实,修辞学界已有人提出了这方面的倡导和作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试评《西周金文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燮初先生著的《西周金文语法研究》一书通过精确的统计 ,对金文的语法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描写。该书与《尚书》语法进行共时比较 ,较全面的反映了西周语言的语法规律。但该著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研究方法上 ,最大的缺陷是没有进行穷尽性研究 ,其次是缺乏“史”的观念 ,历时的比较不够 ,再次是有不少地方以孤证立论 ;在资料运用上 ,没有充分利用古文字研究的成果 ,过分相信第二手材料 ,导致语法分析有误 ,许多例句重见时 ,在引文、标点、译述乃至语法分析等方面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副词连用是汉语史中常见而重要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与副词的特点和功能密切相关.东汉注释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能体现中古早期汉语语法的发展和变化.以东汉注释的副词连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用现象的分析,发现东汉注释材料中副词连用的形式较原文更为多样、用例更为丰富,反映出较为严整的同现规律.  相似文献   

12.
汉语短时体、尝试体的语法表现形式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秦淮线以北的方言主要用“VV”式动词重叠兼表短时体和尝试体,秦淮线以南的方言主要用“V (一)下(子)”表短时体,用“V (V/补/宾)看(看)”表尝试体,秦淮线一带的方言可以兼用两套语法形式,过渡性明显。南部壮侗、苗瑶和藏缅语族诸语言的表现与南方汉语一致,与北方汉语相对立。北方话VV式的形成是佛典、禅宗语录的影响与北方汉语阿尔泰化两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词缀的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本文以"老"、"子"为例,发现汉语词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具有一般的规律性,即都经过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形成后的词缀位具有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的产生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宣传教义、争取教众,汉译佛经往往采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这就使得作为一种语料的佛经具有正统文献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殊价值。在追溯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诸种语言现象的源头时,佛经往往可以给我们提供更早更生动的例证。本文试从词汇史和语法史两个方面,各举实例,论列如次。  相似文献   

15.
华学诚教授主编的《古代方言文献丛刊》即将印行,如何利用这批资料辅助汉语史研究是学界急需探讨的问题.汉语方言是汉语发展不同阶段的活化石,能折射出汉语史的局部面貌.前人在研究汉语史时,已意识到方言学材料的价值,如段玉裁、钱大昕、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方言证古的理论及实践.但其价值还不止于此,它们在研究汉语音韵、训诂(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作用:可补证和验证前人音韵研究的结论,揭示古代语音演变的部分状况,帮助我们解读古籍,为词汇史研究提供材料.其所反映的语法现象,还可为通语语法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一离开了汉语的基本性质去进行汉语研究,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汉语具有哪些语法范畴,这是决定于带有民族特点的汉语本身,而不决定于它种语言都有哪些语法范畴。忽略了这一点,汉语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将会同它种语言进行比附,面对汉语中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作出并不符合于汉语规律的任意性的解释。在汉语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可以这样说:词这个语言单位,以及词类的区别,句子成分的划分,单句和复句的界限等等问题,还没有一个解决得比较理想。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怀疑,是不是我们对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汉语史理论,构建并完善汉语史研究新的中国学派,是广大汉语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总结汉语史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今后汉语史学科的发展,当在自觉利用学科优势的前提下,全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加强汉语和汉字关系的研究;加强文言和白话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区分概念和语词;加强汉语形音义的综合研究;加强语音、词汇、语法各分支学科的内部联系以及语音、词汇、语法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加强汉语史各分支学科跟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以及文学、文献等相关学科的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切磋、联合攻关,形成新的学科研究方向、新的交叉学科。在此基础上,汉语史各分支学科即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汉语修辞史、汉字史,当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共同推进汉语史学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19.
运用禅宗语录所提供的语料 ,并参考其它文献 ,对禅宗语录中常用的二条词语 :“落”、“洒洒落落”进行了解释。可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钱宗武教授的《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研究今文《尚书》语法系统的著作。作者在科学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指导下,对今文《尚书》的种种语言现象作了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共时的描写与历时的考察相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新著语料翔实,多有创见,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