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9月27-29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13年年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由甘肃政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和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年会以国际私法的变革与发展为主题,围绕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12年年会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实施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22日至23日在辽宁大连隆重召开。会议由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外交部、法院、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澳门特区、台湾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120余篇。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在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分专章对中国的国际私法作了规定,该法第八章有九条重要的涉外民事关系的冲突规则。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88年1月26日颁发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在该《意见》中,对民法通则作了司法解释,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又提出了18条补充意见。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正式开始。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立法起步较晚,在内容和体系上还有待健全。本文试图把中国的国际私法与泰国的国际私法作一比较。泰国是我们的近邻,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立法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施更标志着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然而现有的立法体系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就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缺陷和法典化等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物权变动有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三种立法模式。与此相适应,国际私法关于物权变动的法律适用有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两种立法模式。中国国际私法应根据中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选择确定物权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1998年年会于10月23日至26日在江西省井冈山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与江西南昌大学政法学院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法律院系、科研机构、司法部、外交部、法院、仲裁委员会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70余名代表参加了...  相似文献   

7.
法典化是立法者运用科学的立法技术将现行法律规范进行体系化的重构,以增强法的逻辑性和现代性.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内容之庞大、体系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其在方法论层面所展现的科学逻辑与价值导向值得我国在构建国际私法典时加以借鉴.因此,在回顾国际私法立法论发展过程、明确法典化的立法选择的基础上,国际私法法典化应当充分吸收民法典立法技术的先进性.从合理规划的立法进程、精准简洁的立法语言、科学优化的立法结构等方面出发,推动国际私法的立法走向包含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送达与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程序性事项在内具有完整逻辑体系框架的国际私法典.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10年年会于2010年9月25日至26日在天津市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全国人大法工委、外交部、仲裁委、律师界、出版界、新闻界以及台湾地区的代表共计200余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应是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法律利益的民商事法律选择适用关系。"跨国因素"和"法律选择适用"是确定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依据,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没有跨国因素,便无法律选择适用问题,仅有跨国因素,但不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利益,不仅不会发生法律冲突,更不会出现法律选择适用问题。而国际私法调整对象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法律利益的情况,即为国际私法调整对象中的涉外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准条约指作为国际法主体的中国国家与作为私主体的外国法人等签订的,以关乎国计民生的借款、铁路、电信、矿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或章程。准条约不是条约却类似条约,形成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条约属于国内法上的协议,不是中国国际私法的渊源。其规范的法律关系主要限于经济范畴,是涉外民商事关系的一部分,因而关涉国际私法。准条约在国际私法中具有特殊性:兼具公法与私法性;国家在准条约中的民商事主体地位具有特殊的不平等性;适用的法律主要为国内法。国际私法是近代废约运动中的重要理论依据,把准条约归入国际私法范畴,折射出近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生态。  相似文献   

11.
述评《国际私法示范法》中的不方便法院条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具有广泛自由裁量性质的一项原则,起源于苏格兰,在20世纪中后期,逐渐被绝大部分的普通法国家所采纳,形成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模式。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民间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吸取英美国家的实践,在第五十一条中规定了不方便法院原则。总的来说,《示范法》的规定符合中国的实践情况,但该条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国际私法这一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但在现实生活中双方当事人并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一味地坚持意思自治会损害弱势一方的利益。通过分析和研究国际私法,尤其是合同领域中意思自治与弱者保护,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实施探讨了弱者保护的相关问题,指出应进一步将弱者保护确立为国际私法的原则之一,以更好地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私法的国家民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私法中法律适用、管辖权以及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三位一体,国家民族利益是国际私法解决法律冲突、决定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将国际民事管辖权和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等相关问题纳入国家主权范畴,从而可以确立国际私法的国家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2年年会于9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召开,华东政法学院承办,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协办。来自外交部、司法部、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律师实务界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国外的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出席了本届年会,收到论文101篇。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韩德培教授以92岁高龄,从始至终参加了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他在致辞中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回顾了学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就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年会期间还特意播放了《长风破浪会有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私法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国际私法典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际私法是从西方引入的,过去深受西方的影响。现行立法存在的一些不足,又带来了“司法立法”现象。将来国际私法典的制定宜分为总则、冲突规范、附则三编。总则除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等一般原则外,应对管辖权、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作适度规定;冲突规范规定各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其中应以住所地法为属人法之原则;附则应对该法典与其他相关法律的重叠和矛盾之处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具有广泛自由裁量性质的一项原则,起源于苏格兰,在20世纪中后期,逐渐被绝大部分的普通法国家所采纳,形成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模式。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民间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吸取英美国家的实践,在第五十一条中规定了不方便法院原则。总的来说。《示范法》的规定符合中国的实践情况,但该条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从航空法的角度看,空难案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既包括国内法问题,如赔偿数额;也涉及到国际私法问题,如法律适用和管辖权问题等。本文通过对包头空难、韩亚空难等典型案例的处理方式的分析,提出国际私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着眼于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为完善国际私法各方面的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23日至24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在沈阳召开,由辽宁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外交部、司法部、仲裁委、律师界、出版界、新闻界以及台湾地区的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年会主题为:国际私法与构建和谐世界。会议共收到论文97篇。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黄进教授在开幕辞中强调,学会要立足创新,提高质量,求真务实,注重学术规范。本次年会采用了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两种研讨形式。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中国法律适用法立法问题;(2)涉外民…  相似文献   

19.
已于2011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了以往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分散、法律规定不明确、相关制度规定不科学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制度。无论在立法体系,还是在编排体例、相关制度方面该法都体现了“两点论”的指导原则和影响,既充分借鉴了当今世界国际私法制度的先进理念,同时又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际私法所追求的确定性和公正性价值之间的矛盾,指出只有将这两个价值拆分适用于国际私法的不同阶段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法的外在品质的要求决定了立法阶段应强调法的确定性。司法过程的个案针对性及司法过程大量法律方法的适用决定了司法过程应着重法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