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检察监督改造论——以检察权的性质为视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检察机构的设置均与本国特定的历史传统、诉讼文化及现实条件相适应。近年来各国检察制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检察官的独立性增强,检察机关在行使职务时更多地体现了公益代表人的性质,且一般法律监督权得到确认。在我国,检察权兼具司法权、行政权的特征,行使法律监督的职能,同时它又具有独立价值。检察权的性质决定了在民事审判领域,民事检察监督必须凭借法定程序的保障加以完善,而就公益案件提起民事诉讼也是检察权性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模式作为刑事诉讼运作的中轴,由一定的刑事诉讼价值理念所决定,并由一系列诉讼基本方式体现出其控辩审三方法律关系的核心内涵.对于刑事诉讼模式的称谓及定义在学者中有着并不相同的界定,而古今几大主要诉讼模式也显现出各异的特征.我国刑事诉讼模式以"强职权主义"为基调,而法文化的共性和相异性决定着这一模式的基本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3.
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分离,是根据检察权配置规律、检察职能运行特点和属性以及工作模式所进行的机制创新。职务犯罪侦查属于刑事诉讼的一个环节,属于检察机关的诉讼职能,职务犯罪侦查与法律监督调查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加强职务犯罪侦查力度,也能体现法律监督调查的独立价值,促进诉讼职能和诉讼监督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程序监督人是为保护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或经利害关系人中请许可而介入诉讼活动的,该制度的建立依据诉讼监督的法理理念,改变了原被告对垒争讼二元化传统诉讼模式,构筑了“三足鼎立”的诉讼格局.通过诉讼监督主体的特定性、诉讼目的公益性和监督权力的有限性等诸多法律维度的考察,我国应当建立一种区别于两大法系之外的、独特的、适合我国需要的程序监督人制度.该制度能够借助公权监督,保护弱势诉讼群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使其不受非法侵害以及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以便修复民事诉讼监督不力的缺憾,凸现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虽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和漏洞,但是它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中的功效,至少在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及法制环境下是无可替代的,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及存在的必要性。该诉讼模式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确立了相关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衡考虑国家、原告人、被告人利益原则,制度价值最大化原则,与司法实践紧密联系原则。该诉讼模式下还可以适用以下新制度,包括审前调解制度,简化程序制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阶段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6.
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模式,其基本含义是指有关社会组织或国家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它是一种判决效力及于所有受害公众的诉讼模式,包含的法律关系极其复杂,传统诉权理论中的“无利益则无诉权”原则在公益诉讼中并不成立。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公益诉讼制度具备坚实的宪法基础;第二,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权利保障功能;第三,公益诉讼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第四,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提高解决公益纠纷的效率;第五,公益诉讼制度可以回应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庭审录音录像制度与庭审直播制度在性质定位、技术操作以及对时间的具体要求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当前,建构在诉讼程序框架中的庭审录音录像制度,其功能性价值主要表现为还原庭审面貌以及监督庭审活动。同时,从证据学角度来看,庭审录音录像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技术性资料,而是有着独特证明内涵的视听资料证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规制专利侵权诉讼滥用行为的法律制度供给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概念多元化导致的认知偏差和缺乏特定价值取向下的立法担忧,使得该法律制度的构建无法依据正确的价值基础选择规制模式,最终造成法律依据缺失、法官判案困难的后果。构建规制专利侵权诉讼滥用的制度,需要在解析专利侵权诉讼滥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区分专利权限制和对专利侵权诉讼行为的限制、平衡诉讼权利保障和禁止诉讼滥用的关系、协调专利侵权诉讼滥用禁止制度和竞争法规制的关系,实现规制专利侵权诉讼滥用的价值取向与民事诉讼基本价值目标的统一,并通过综合运用原则性规制、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具体的程序性规制形成禁止滥用专利侵权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直诉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特殊的诉讼制度。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古代常规诉讼制度的不足,而且对国家官员的司法腐败具有一定的监督和纠察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民众洗脱冤情,诉求正义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法理上对它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透析其存在的法学基础,明晰其运行的法学机理,进而探究其在当代进化和重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从法律文化背景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和诉讼运行特征所作的一种宏观上的概括,法律文化背景对一国的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和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和定位,不能漠视我国法律文化背景之客观存在,因此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并以大陆法系的诉讼模式作为基本参照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依据法与诉讼法相伴而产生决定诉讼法理论体系的原理,诉讼法理论体系的内容可概括为诉讼法的含义和基本特质、诉讼法的基本范畴、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目的和价值、诉讼模式、诉讼场域、司法认知和诉讼过程.诉讼法理论体系有着深厚的宪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宪法诉讼乃一国宪法审判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矫正国家权力运行失范之重要形式.对宪法诉讼制度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宪法诉讼价值的厘定,这关系到宪法文本的立法原意和对其运行的效果的现实考量.宪法诉讼的价值具有多维性,主要包括民主、法治、自由、程序、人权五个要素,即民主失范之矫正、宪政法治之建立、正当自由之满足、程序正义之实现、基本人权之保障.上述价值最终归结于宪法诉讼的终极价值-法治理想国之建构.  相似文献   

13.
和谐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在民事司法领域,和谐司法要求建立符合其内在要求的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我国传统诉讼模式下的民事检察监督采取的是不利于实现司法和谐的对立监督模式,而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则要求民事检察监督应采取协同监督模式。协同监督强调检察机关在监督过程中要加强与法院、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它在监督时间、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等方面有其内在的规律。从对立监督到协同监督,反映了和谐司法下民事检察监督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仲裁证据制度是仲裁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来,仲裁的诉讼化倾向导致仲裁的证据制度缺乏独立性,依赖于诉讼证据规则,影响了仲裁高效、灵活优势的发挥。从理论上分析,仲裁的性质、仲裁权的来源和仲裁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仲裁证据制度具有不同于诉讼证据制度的特性,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且该体系应当包括举证规则、质证规则和认证规则三个有机方面。  相似文献   

15.
神判在中外诉讼制度史占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演变过程诠释着中外传统的诉讼程序和规则的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它极为规范的程序性活动蕴藏着仪式性、权威性和指引性等价值,在深层次上影响各国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呈现出“公权主导”和“民主行辅”的制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本质与核心价值,由此造成主体困境、法理困境、制度困境等诸多问题。通过域外经验考察,中国应当秉持行政执法优先的理念,建立激励机制,发展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环境公益诉讼。具体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发挥司法监督功能;以民事公益诉讼为辅,运用惩罚性赔偿发挥震慑功能,回归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本质。  相似文献   

17.
自认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理论上,所谓自认是指诉讼当事人一方对他方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予以承认的陈述或表示。自认包括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诉讼上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案件诉讼过程中所作出的自认;诉讼外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案件外的自认,即当事人不是在诉讼答辩状、审前准备程序中或法庭上所作出的自认。英美法系国家所指的自认多指诉讼外的自认,而大陆法系国家所指的自认大多指诉讼上的自认。自认性质的定位对自认制度的建立具有宏观指导性作用,决定自认成立的效力范围,影响案件诉讼的效率,体现整个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因此…  相似文献   

18.
群体诉讼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体诉讼的目的可分为两类:保护个人利益和保护社会利益;群体诉讼也据此分为两种模式:私益型群体诉讼和公益型群体诉讼。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公益型群体诉讼,而我国代表人诉讼仍停留在私益型群体诉讼。与美国集团诉讼相比,我国代表人诉讼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契约成本、控制成本、信息成本等交易成本过高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并且在制度运行上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因此,为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利益,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公诉有效化、庭审实质化的改革任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国现有刑事法律制度规定了定罪和量刑一体化的程序模式,量刑成为定罪的附庸,没有体现其独立的价值和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证据规则上讲,定罪证据和量刑证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有必要将证据予以区分。量刑建议权作为公诉权的本质延伸,同样体现着监督权的价值。法院的裁决在缺乏诉权制约的前提下,存在着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可能。从宪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和诉讼阶段论出发,审查起诉作为刑事司法程序的重要环节保障,应当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正确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对量刑程序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是改革的应然之举。为有效实现改革目标,充分贯彻落实宪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有必要赋予量刑程序相对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诉讼法理论界新的学术观点,在建立这种诉讼制度时,必须首先确立其基本原则,将之作为指导诉讼活动的准则.文章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处分和国家干预相结合、辩论、调解、监督等原则阐述了其内容、确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