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80-8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三个方面。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袭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应采取观念的变革、方法的提升、关系的重建、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进行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冯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06-20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数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高校领导的重视,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高校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方向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给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4.
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的积极性之假设和美德追求的内容,是哲学分支价值论所研究的内容,而价值论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假设。从价值论层面来分析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心理体验及幸福感等理论内涵,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第一表现在价值观影响情感,是情感活动发生的基础,同时情感也对价值观有反作用;第二,幸福感是积极心理体验的核心,而对幸福的判断恰恰是价值论要提供的标准;第三,良好的道德行为增进人的幸福感,一个人的幸福必然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而通过道德行为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够确保幸福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青少年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和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共同目的都是关注生命中的积极因素,发掘生命潜能,从体验积极的情绪,重唤生命的热情;挖掘积极人格潜质,培养全面的人生价值;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热爱生活的氛围三个层面探索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的新途径,鼓励学生成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明确生命价值,活出生命色彩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李自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158-160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班主任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将积极心理学新观念引入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思潮,深刻影响了当代心理治疗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由此而兴起的积极心理治疗方法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实践领域,在理论上坚持积极的人性观,重视来访者自身的积极因素,采用科学的更是艺术的积极治疗方式。技术观上则呈现出不同的方法论取向,发展出博采众长的积极心理治疗技术。但积极心理治疗观中也存在着未来向何处去,方法论的分裂以及是否具有普适性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关于与当前心理治疗理论、两种方法论以及东西方治疗模式整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3):37-39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时代下心理学界所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到了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育的时效性。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观念,将心理学视角下的健康教育深入大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进而能够深入挖掘以及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全面优化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环境,进而用更加先进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并帮助大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观念。 相似文献
9.
胡华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124-128
文章在介绍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缺失进行了梳理,强调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设计符合学生积极发展的入学课程教育目标"、"突出全员教育的作用"、"开创以学生为主体的入学教育形式"、"加强入学教育特色化建设"等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承受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拓宽心理教育渠道,丰富心理教育内容,提升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较有影响的心理学思潮,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暗合了人本主义的理念。积极是积极心理学的价值核心。从情感研究的视角看,积极心理学以更多地探究如何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为研究导向,因此,主观幸福感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凡是能够对情绪情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以归入内驱力系统、主体自身的特质、客体的特质三个维度中,也都可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艳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136-139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研究学前教育问题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现状、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四方面展开论述。研究现状重点从积极心理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弱势儿童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以及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今后的研究要合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扩展研究的范围,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格培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格的培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黄俊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在培养积极心理的关键期,需要儿童文学的滋养;儿童文学担负着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的重任;儿童文学进行着积极情绪的建构;儿童文学设定了一个发展自身积极力量的目标。因此,现代的儿童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善用儿童文学资源,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俊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3)
在培养积极心理的关键期,需要儿童文学的滋养;儿童文学担负着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的重任;儿童文学进行着积极情绪的建构;儿童文学设定了一个发展自身积极力量的目标。因此,现代的儿童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善用儿童文学资源,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基本类型:情绪衰竭型、玩世不恭型和个人价值实现受挫型。由于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积极的心理特征和性格,以帮助个体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所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有效地缓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并据此提出了应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策略:培育积极情绪、构建积极人格、完善积极的制度、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发展背景,研究状况,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8.
曾荣侠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组织系统。相关研究成果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弦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21-128
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作为主要研究工具,课题组在四川和湖北两地的20所特殊教育学校中选取9岁以上的听障生960名,并另选9岁以上的普通中小学生960名作为被试。结果:(1)听障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生;(2)听障生在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生;(3)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能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行正向预测,对消极情感进行负向预测。 相似文献
20.
刘慧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5):94-97
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积极情绪体验,个人水平上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析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能够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评价观;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中,给予儿童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人格;建立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创设积极的环境氛围,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