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明中叶吴中士人的生活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特定的政治环境和江南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吴中文人形成了特殊的人生态度和文化性格.他们不再是奋不顾身投入政治生活,而是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萦绕心际的不再是抽象的家国天下,而是自己的具体生活;最能牵动情怀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日常生命的流逝;不是所谓抽象的人生价值,而是自己世俗的生活情趣和享受.促使中国社会由古代走向近代的内在驱动力,正来自于这里.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时代,视像取代语言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首要叙事载体。传统的文学叙事虽主动或被动地以"审美泛化"的方式和注入叙事元素的手段,在传播媒介或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形态,文学叙事却在视觉文化语境和消费文化的共同挤压下,不再对社会历史进行艺术提炼、不再对道德立场顽强坚守、不再对理想之光艰苦追求,从而导致自身因降低了美学高度而最终走向"无美可审"的尴尬境地,其审美隐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雷蒙德.威廉斯在考察了阿诺德和利维斯关于"文化"的思想后,另辟蹊径进行"文化"研究,他把文化归纳为理想型、文献式和生活类三种形式。在雷蒙德那里,文化不再单纯是一种文本式的概念,不仅仅反映社会实践,而且使社会实践合法化,使之理想化给与其形而上的支持,文化将逐渐成为对工业资本主义批判的一样武器,它开始对人的能力的整体性、均匀性,创造性和全面发展做出肯定。  相似文献   

4.
张莉 《中文信息》2022,(3):293-29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日益提高,基层群众不再是物质上的谋生,转而开始注意自身的精神生活的发展,而在当前社会下具有的各式各样的基层群众活动则是精神生活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其实,为引导人民群众发展自身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科学社...  相似文献   

5.
不学诗 无以言——论生活世界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为概念的"人文精神"虽已不再陌生,对其意义的泛泛而论也耳熟能详.但究竟如何认识其在生活世界中的真正位置?怎样落实对于消费社会的实际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从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视野中,我们能够澄清这些困惑,以推动当代中国人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不再简单的局限于物质生活,也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同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文明呼唤人类素质的提高,而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其本源,是大众人格的日益现代化.在实施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健康的人格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促进其全面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青少年而言,作为当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生活追求方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所造成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儒道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资本是今天最为强势的话语表达与普照之光,它深刻地改变着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秩序.资本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始终围绕着冲突与会通的维度进行.在资本与道德话语的缠绕中,资本不再仅仅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存在,道德也不再仅仅被置于文化观念的层面来理解.资本与道德之吊诡关系提示我们必须思考几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究竟何者为先?道德到底可不可以转化为资本?进而,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对资本的科学操控在多大程度上吁求政治文明的积极介入?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的城市文学书写,开辟了城市文学的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即不再是对于城市的排斥、贬低,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司马光的城市文学叙事,十分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影响,感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他的文化活动与文学创作,也在自觉与非自觉地参与了洛阳城市文化的创造与城市意象的建构.司马光在洛阳建构起自己独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高慎涛 《殷都学刊》2008,29(1):70-73
与传统言志载道的诗歌比,温庭筠词无疑是对政教文化的背离。首先审美意识向日常生活回归,更多关注个人的生活享受权利;其次,文化意识产生变革,对社会人生不再是精英式的俯瞰、审视,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世俗社会中。对物质生活的肯定,对人性的张扬,在传统社会是一种背叛,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文化禁锢人性的一种修补。然而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也使温庭筠在政治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信任与风险社会——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任作为一种被社会关注的现象是现代性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与现代化的来临.人类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感到了焦虑与不安.经验和熟悉不再是信任的保证.于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对社会形态的分类中看到了现代社会的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套信任制度来保障人类的安全,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论述.但一种社会能否建立起一套现代信任机制涉及到该社会的文化根基.中国社会的文化根基在于家庭生活,它限制了社会信任的范围.而当今中国经济的单面发展.非但没有建立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反而其传统根基也受到动摇,这是中国信任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进入消费社会的包装改造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中国已表现出许多消费社会的特征,许多传统文化也成为消费品.由于传统文化的消费主体已不再是文人士大夫和文化精英,因而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和改造,以使其转换为适合大众消费口味的文化形式.通过去除深度模式、图像化、类像化等包装改造途径,传统文化才可以进入消费社会.经过这样的包装改造后,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成为具有平面化、碎片化特征以及注重感观刺激效果的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形象在社会与文化领域的扩张,形象概念由一个诗学范畴进入到社会学、审美文化学领域,成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与审美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审美文化形象实质上是一个消费符号.这个符号的所指被无限地延宕,只有空洞的能指在游戏;它不再是对现实生活的表征,不再是人们有限的实际生活空间向无限审美空间的拓展,而是直接替代了人们的实际生活空间.这种形象只能瞬间震撼接受者的感官,使接受主体丧失现实感,失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成为权力控制与奴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女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事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及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青岛市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对策,努力改善女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先进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情感归属功能、行为引导功能和教育实践功能.社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社区文化建设应具有普适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公益性.但是我国现阶段基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的社区文化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转变社区文化建设观念,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统筹,大力培育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文化问题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文化已不再作为剩余变量被排除在社会考察视角之外,对此我们要有足够认识;然而文化又仅仅是考察社会历史的一种视角,一种不单独起作用、不起决定作用的视角,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避免陷入文化决定论的思想苑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生活需要的活动,而是对文化、社会制度设计出来的意义的消费,因而商品的生产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解释便成为消费研究的主题。不仅如此,现代意义的消费,大都是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下构建的,并以自我反思性知识进入到日常的消费生活实践中。中国的消费话语、消费意识形态,如“小康社会”深深打下了西方福利国家和现代性的进步理念等烙印,因此,理解现代性的意义,便成为理解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方巍 《社会科学》2020,(1):102-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经济收入已经不再成为公众评价美好生活的唯一指标。从国际上来看,有关美好生活的评价也从早期单纯的经济评价转变为包括非经济内容的评价体系,其中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包括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指标体系。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与其相适应的独特生活方式,美好生活的标准正是这种独特生活方式长期积淀的产物。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美好生活的标准便是和谐社会。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关社会发展的指标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美好生活指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必须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认识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借鉴国内外有关美好生活指标体系的研究,从舆情指数的角度,可以从个体层面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文化精神生活、社会层面的市场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伦关系诉求等五个纬度构建美好生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不再遥远的地球村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如同加拿大媒体学者马歇尔.卢安(Marshall McLuhan)1967年时所设想的那样,计算机和其他沟通科技的爆炸帮助我们真正地生活在地球村里。沟通科技使我们得以与这个世界最偏远的部分连接起来。也许,最革命性的进步就是互联网。全球化的力量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经济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转型     
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以文化转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变迁又催生了社会转型.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起着价值引领和整合协调作用.分析起来,后现代社会主要发生了五大形态的文化转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这些分属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论产品设计的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华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1):150-15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物质性的追求转向精神性、文化性的追求,人们选择产品的标准已不再是简单的功能物品,而是越来越多地渗透了审美的内涵。产品设计如何表现艺术性、高科技特征和人文色彩是设计师要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