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政治文化的视角来看,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是一种和合相生的关系。然而随着"五化"的深入,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之间张力初露,这种张力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在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的基础上,出台和细化各种政策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话语中的文化,不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而是就社会文化体系而言的,指系统的价值观现实化意义上的文化。就对非主流文化的关系而言,主流文化有三种存在样态,即一统天下、唯我独尊和兼收并蓄。我国建国后的主流文化建设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具备了构建可以解决目前多元文化对峙、冲突局面的最先进的"兼收并蓄"文化的现实条件,并正在作出实践上的努力。我们需要据此对我们主流文化建设的战略进行调整,更加自觉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最先进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中国外交价值观成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突破某些西方国家国际话语权制约的重要指导原则.中国外交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思想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有机结合.中国外交价值观的基本脉络是:以"文明多元"为基本出发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原则,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实践途径,以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为追求目标.中国外交价值观提升了中国的道义感召力,增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促进更为合理的国际话语体系及国际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而作出的战略决策。该文从现实逻辑维度,阐述了国际场域中西方话语霸权扩张与中国话语式微的紧迫现实,中华文化影响力亟待提高,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指明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从理论逻辑维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以及马克思的文化观;从价值逻辑维度,解释了以人民为中心、激发文化创造力的价值导向;从实践逻辑维度,提出开启文化强国建设新的征程,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研究中,"失语症"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之所以"失语",并不是由于西方的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使我们原有的话语失落,不是我们原有的文化理论的丧失,而是我们无法用原有的话语来解释当前的文化问题;文化研究引入的备受推崇的诸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理论、后结构理论等,并不是西方文化中的主流话语,西方主流文化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所传递的价值观并没有征服中国;我们之所以面对西方学术"失语",主要是我们仅仅满足于操作这些学术术语本身,而对现实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很少涉及,"文化失语"是我们对新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缺少新话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际海洋秩序革故鼎新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构建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成为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与衡量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话语研究与文化研究相关理论,厘定中国海洋文化话语的概念内涵,构建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和制度文化话语在内的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的生成话语、构建语料库、创新话语表达与提升话语权等四个具体路径。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建构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民族所共同接受并遵从的价值观,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族认同的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外在化的价值观,民族传承物──—价值观的物质载体,以及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体系等四方面论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包括根脉、内核、依托和外围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当前,我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摄性引领、文化产业与事业的协调性发展、文化传播与话语权的现代性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新形势下,唤醒道德基因,并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践行、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文化对外传播与国际话语权能力,是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实联动。只有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静态支撑、动态联缀,才能更好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向度,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经历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和谐话语的不断转化和发展,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起到解构作用。进入新时代,国际冲突的突发性、复杂性有所加剧,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与国际话语体系之间仍存在话语鸿沟,以"共同体"为标识性叙事话语体系,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的实践主体性,凸显新时代中华民族形象的自我想象和定位,规避了全球性危机引发的负面效应,为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话语方式、建构思路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极速膨胀,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并不断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场域急剧扩张,使中国文化的生态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国家权力为支撑的单向度"灌输"路径,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长效良性互动机制,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大众文化的沃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话语"。  相似文献   

12.
主流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精神支柱,体现一个国家根本价值取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主流文化构建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主流文化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导"双创"为重点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构建原则;最后勾略出以整合文化产品、丰富主流文化的多元艺术形式、打造主流文化的传播渠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等主流文化构建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对外战略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以增进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各种政策、策略和原则。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在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化价值观可以引导国家利益的建构和追求方向,同时它本身也是构成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在对外战略中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这方面,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泛道德主义取向、和合思维、“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以及诚信博爱是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回应和化解当代世界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而且有助于形成全球共同体意识、实现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梓 《国际公关》2022,(2):128-130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是其中重要方面.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要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主动设置议题、抢占话语先机,要将"陈情"与"说理"有机结合,以融通中外的眼光探索同理共情的对外话语体系,要善用"海外中国"、做足海"外"大文章...  相似文献   

15.
话语就是权力,文化话语权直接承载着话语主体政治身份、价值立场的深层表达。从文化话语权视域考察,当前主流文化话语权面临主流话语影响消解、多元话语渗透冲击、娱乐话语强势袭卷的现实挑战。从政治话语转向生活话语、话语封闭转向话语开放、话语自发转向话语自觉是主流文化话语权提升的路径,树立文化自信、引领社会思潮、共筑集体记忆是文化话语权的力量彰显,亦是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现实路向。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统筹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将文化强国建设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不仅对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从战略上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了以建设文化强国为总体性目标,以主流意识形态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升、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以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一整套严密的文化强国战略体系,并不断把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实施策略,具体实践指向文化创新、培育文化主体、发展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党的文化领导能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推进文化中国建设等方面,为实现文化强国制定了具体的实践方案,推动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及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已颇为引人注目。在评述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深化研究及其实施的思考意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从文化身份入手,重新确立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要将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振奋民族精神,作为增强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举措;要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加大对外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要在相互关联的大格局中,构建完备的国家文化安全大体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由勃兴而忽亡,研究结论不能合理解释当代法律文化现象是根本原因,方法论没有革故鼎新是主要症结。文化是一套规则体系,话语是一种权力支配规则。流于"貌阅"而不能深入挖潜的研习定势下,学者们不免惑于统治者编造的中国法律史叙事话语。儒学意识形态下道德决定论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支配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法的"真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源于批判语言学的话语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穿越意识形态的遮蔽,解读、诠释或重现文本与话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已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与形式多样化、传播范围广泛化等特点。同时,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传播主体力量失衡、传播路径发展不均、民族文化传播渠道国际传播力弱、缺乏科学合理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等也不容忽视。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政策创新;建构民族文化话语体系;注重受众分析,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摆烂”是丧文化话语的最新表现形式,是当代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以“摆烂”“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流行,蕴含着青年对社会生存及个人发展的迷茫、困惑与不满,其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时代焦虑,是媒体驱使下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并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了挑战。为此,应当对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话语体系进行解构与祛魅,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幸福观和劳动幸福观,以奋斗精神绘就新时代的青春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