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者的白日梦──论小说的一种欣赏方式陈建新,张玲燕一许多读者可能都有过这种感受,当他们阅读一部精彩的小说时,会恍恍惚惚进入作品情境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随着情节的推进或喜、或悲、或惧、或怒,直到读完小说,才回到现实中来。这种现象,被一些心理学家和文... 相似文献
2.
不满当前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不仅是第三世界的那些穷国是这样,因为那里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提不高,"发展典型"这个万应良药没有对它们起多大作用;即使在那些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中,那里人民的基本物质需要已多少有了保证,发展典型起了作用,人民也还是对当前的生活方式不满意.在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总想寻找一种有意义而自由的生活,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他们却失去了这种生活.他们愈来愈感觉到富裕并不能代替生活中美好而有意义的东西.相反,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中,上层统治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个性化、 多样化消费的流行,凸显了美感消费的重要性.美学正作为一种关键的驱动要素,渗透到当前产品制造和消费的各个领域.界定美感消费的内涵,探讨美感消费的历史演变与流行的现实基础,发现美感消费呈现出个性化、 体验性、 虚拟性与乌托邦幻想相融合的特点.以崇文门新世界百货的周年庆购物狂欢节为例,分析商家打造商品的欲望维度、 制造叙事性结构的过程,对美感消费的生成机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7.
人类从制造出第一把劳动工具起,就使自己和自然界统一起来。人类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自然界的劳动,就是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实践。人类就生存和活动于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之中。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类在劳动对象身上打上人的生产实践的印记,使之原有自然形态和属性得到改造,从而成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这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因此,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北大荒垦区文学艺术,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初期阶段的文学创作更有着特殊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作品中所表现的垦荒、创业的开拓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北大荒垦区这片神奇的土地造就了一个垦区文学创作群体,也孕育出一批独具艺术风彩的优秀文学作品。林予的《雁飞塞北》、钟涛的《大甸风云》、常青的《三色土》等长篇小说,郑加真的《铁疙瘩的梦》、王左弘的《哟哟鹿鸣》等中篇小说,张惟的《第一书记上马记》《林哨的《冰上行》、罗颐的《鱼鳞闪光的日子》等短篇小说,林青的《冰凌花》、平青的《红叶情》、丁继… 相似文献
10.
11.
女性文学--浮出历史地表的另一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浮出历史地表”的含义不仅是指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抗衡 ,以取得跟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力 ,而且也指女性历史积淀下的艺术潜质的释放。女性“暴力美学”所呈现人性层面上的生命体验的极致 ,女性对色、声、味的感知优势中包含的美学潜能 ,女性语言构成的文本魅力 ,这些久被拘囿、遮蔽的艺术潜质 ,在 90年代前后的中国大陆、台港、海外女作家创作中都得到了清醒的自审和不懈的开掘 ,构成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追问文学观念是反思文学批评的逻辑出发点,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应该从一个普遍的文学观念中自然生发出来。“只有我们改变对文学的既成观点的时候,才能改变我们对批评的看法。”①文学观念问题关乎文学的全局和经脉,它的澄清对文学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的范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艺术思维的对象及目标,决定了它可以也必须遵循对照律。人类对事 物的抽象的认识是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有限向无限逐步地 不断地螺旋上升的。但人类不是生活在抽象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感性的、直观的、形象的世界之中,不能等对事物有了某种程度的抽象认识后,才去和 相似文献
14.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来,“救助贫困大学生”、“年终为特困职工送温暖”、“救助孤残及重危病人”……各种扶危济困的捐助层出不穷。作为一个公民,笔者也义不容辞地奉献了义务与爱心。但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由于大量的见闻和采访报道,使我对扶危济困的捐助活动产生了深层思考受助学生多数是超生家庭的子女在近年受助的学生、尤其是今年洪灾过后受助的大学新生中,我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介绍,发现一半以上有“家中弟(或妹)年幼”的内容。对这些大学新生应该救助的同时若从多子女的家长角度来说,却有值得反省… 相似文献
15.
启蒙的情感人文主义大致可分为“自然”型、道德型、功利型、政治型、文学型。情感人文主义的启蒙精神构成人的解放的内在动力,也是建构新的理性的价值前提。然而,由于理性和科学技术对于自然的强大力量,由于主体的人本身发生了裂变,还由于启蒙人文主义情感的功利特征,致使科技理性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经典意识形态,理性主义则成为启蒙的时代精神。相比之下,情感人文主义虽然在启蒙时期喧嚣一时,但终究没有能搅动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詹姆斯·卡梅隆被外界所熟知的形象,是一个电影技术狂人,但综观他的作品,会发现他对技术的人文反思其实贯穿始终。前不久,57岁的他驾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部,下潜深度达10898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独身一人目击地球最深处景象的探险家。消息一出,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他带给世人的是属于自己的另一种人生。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超前论──一种虚妄的文化回应模式王南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它极其深刻地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无论现代化进程在什么地方发生,都不可避免地要与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之中,迫使生活于这种紧张关系之中的人们对其...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的"有效性"不应该再是简单的回归"实际"、回归生活,而是应该将其置于今天中国社会大的教育背景之中去思考、将其置于生活的本质中去思考、将其置于人的需要中去思考.只有这样的致思理路,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去年岁末,上海教育界有一条“爆炸性新闻”──闸北、静安等区率先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这一举措意在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殊料,一时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之一是出现了──自古以来,“孟母三迁”备受赞赏。盖因家长能认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刻意为孩子选择良好环境。时过境迁,“孟母三迁”在今天却有另一种“版本”……1995年底,上海市有闸北、浦东新区等几个区相继宣布,本区96年起对初中招生办法进行改革:人再举行招生考试,根据各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按“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统一分配。消息传出之后,学生家长反应不… 相似文献
20.
想象的都市和经济话语的都市──论当前文学文本中的一种“都市”及其元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中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4)
在中国当下语境中,都市化不仅被认作一种现代化的物质定向,亦曾被预想为一种催生新人支机制的媒介。然这种认同却又常常为都市化现实推进所引发的种种价值矛盾所消解,其文学显形,即是在一些文本中,作家奔向都市的努力往往转化为一种反都市倾向。产生这种价值震荡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少有现代都市经验。中国最早的现代都市上海,迄今不过百多年的历史,根本无法与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国乡村经验相比;二是:都市乃是一种以特定经济结构为其底蕴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机统一体,是城市经济近现代发展的一种状态。都市的现代市场生存方式及其孕育的价值观念与我们的文化积习相去甚远。当前文学文本中的一些“都市”,说到底乃身处现代市场转型的作家用以表达其“异化经验”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