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强 《江苏社会科学》2007,2(6):192-199
1934年被社会各界公定为妇女国货年.在妇女国货年运动中,妇女被推至国货运动的前台,承担起振兴国货的责任.社会各界力图通过社会舆论重塑"摩登"的含义,以及借助于政府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使妇女的日常消费行为政治化,并企图借此影响都市妇女时下流行的消费文化.妇女国货年运动反映了作为国货主要消费群体的都市妇女与国货运动的关系,它的失败暴露了近代国货运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战线》2021,(2):211-221
  相似文献   

3.
4.
5.
黄开发 《江淮论坛》2004,(2):122-128
本文探讨了"十七年"文学中的三个问题个性色彩淡化,非理性的被压抑,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试图对这些重要的文学现象与主流文学观念、思维方式,特别是与新文化、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由于征购了过头粮和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农民闹粮闹社事件.为保证粮食统购任务的完成,巩固统购统销制度,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两条道路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通过"大鸣大放"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统购统销观念.  相似文献   

7.
8.
"冷战"、民族主义与"十七年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安 《河北学刊》2004,24(2):124-129
一 "十七年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全球化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文学,"冷战"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变得相当重要.从这一意义上讲"十七年文学"的全球化,就是社会主义化.  相似文献   

9.
1952年上海"五反"运动始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奎松 《社会科学》2006,11(4):5-30
上海,因其特殊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在1952年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中,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政府特派薄一波亲来上海坐镇指挥.在薄一波的主持下,上海的"五反"运动在前期群众性揭发检举和坦白交代的基础上,通过三个阶段有组织有计划的"战役"行动,将全市16万余工商户,从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个方面,灵活运用"面对面"的群众批斗形式和"背靠背"的资本家互助互评与自报公议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清查.上海市大中小工商业者在此运动中均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最“酷”的彩电是即将上市的DPTV(数字处理电视)。现在想买彩电的朋友可要留意啊! DPTV是什么样的彩电呢?它与传统彩电相比有何优点呢?DPTV彩电是采用美国Trident(泰鼎)公司新近推出的DPTV数字视频芯片设计制造的彩电,使用这枚芯片可令彩电的清晰度大为提高,达到800×600线的水准,与家用的电脑显示器相当。  相似文献   

11.
近代国民外交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大致可以追溯到1903年,并受到了西方,尤其是日本国民外交理论的影响。然而,近代国人对外来的国民外交思想并非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因应于中国内忧外患的时局,对其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解释和改造。1903年中国国民外交的出现是西方国民外交思想的输入与中国国民参与外交意识的日益发展,两者相互激荡、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国民意识的增强以及知识人士与下层民众相互结合,全体国民共同对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解放思想"是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扫清观念障碍,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14.
15.
研究"十七年文学"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帆 《江汉论坛》2002,(3):78-80
我以为,在50多年的"十七年文学"的研究中(当然包括新中国起始时对文学的即时性评价),我们所犯下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就是所采取的封闭式研究方式,即:完全删除了这段文学史与当时整个世界文化格局的关联性,将它与世界文学强势的反差和落差屏蔽起来,这样就很难从一个更新的高度来看清楚这段文学史的真实面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与1927年"迁都"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较早提出"迁都"武汉,但随后又力图将中央党部与政府留在南昌,从而引发"迁都"之争.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党左派的争执,乃至最后决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通过研读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不难发现蒋自命不凡,而又慷慨悲歌,他的疑忌之心太甚,从而使自己与对手的裂隙不仅难以愈合,而且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7.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开始的17年当中,随着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中国的文艺稿酬制度无论在形态、性质、功能,还是在分配方式和数量上,一直处于一个不断被重新认识和不断被调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国家文化体制的演变,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稿酬制度的政治化、等级化及其在中国作家创作与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衰微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悲剧和问题很多,为了探索未来的道路,任何批判的知识分子不应该掩盖、掩饰、回避这个过程所导致的悲剧.任何回避和掩饰不但在道德上和政治上是不诚实的,而且也等于葬送了这个历史过程中多少代人用生命做出的探索.——汪晖:<历史可能性:想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对“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进行反思、重释的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论、著有唐小兵编辑的《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黄子平的《革命·历史·小说》,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洪子诚的《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等。这些论著或论文的一个主要的观点是,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文学等并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而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文学并不是“前现代”或现代化“倒退”的产物,而是现代性文化的另一…  相似文献   

20.
清光绪二年 ( 1876年 ) ,一次大规模的“妖术”恐慌降临大江南北 ,北京、天津、直隶等北方地区也被波及。“妖术”的种类主要有纸人剪辫、叫摄生魂、遍剪鸡毛、梦魇惊人等。这次“妖术”恐慌实质上是一场由秘密教门和秘密会党联手策划、精心组织的以“剪辫”等“妖术”为主要手段 ,人为地制造社会恐慌 ,以“图谋天下”、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