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往东盟安全机制的研究缺少理论 ,本文希望能有所突破。文章引入了安全复合体的概念 ,在它的基础之上定义区域安全机制。然后论述了有东盟特色的安全机制的内容 ,以系统论的方法 ,将其分为内部安全机制和外部安全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部分加以阐述。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是对冷战后东盟安全机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并对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区域安全机制的主要内容加以详细论述。最后对东盟区域安全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SARS、禽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频频谈及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运作实施,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创建一套科学、本土化的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区域公共产品短缺制约东亚地区发展,发展援助和区域安全领域应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点。区域公共产品供应机制建立过程中涉及域外霸权与地区成员、地区成员之间两种博弈类型,域外霸权的介入影响地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基于东亚成员的现实需求和互动经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是促进东盟乃至东亚地区发展的最佳路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早期收获项目,其成功经验对于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前,东南亚地区呈现出多种安全合作机制共存之局面,一方面各种安全机制越来越朝着多样化、板块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安全机制间的边界又越来越模糊,并呈现出交叠、竞争的趋势,形成了"安全合作机制碎片化"现象。该现象主要表现为机制多元化、机制复杂化和机制间的无序—竞争化,而权力失衡、利益分化以及认同削减是造成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碎片化降低了地区安全合作制度化水平,加剧了安全合作机制的复杂性,削弱了东盟在地区安全治理中的主导性,从而对东南亚地区安全治理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故此,中国应通过成为东南亚安全治理架构的"议程设置国",并积极推进亚信会议进程以促进地区现存安全合作机制间的协调,努力提高东南亚安全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支持以东盟为核心的综合安全合作机制,特别是积极参与并支持"东盟中心"的区域间主义动议与行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确保东盟在东南亚地区安全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多边机制与东亚安全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中 ,多边安全机制的迅速发展既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也是一个亮点 ,它为地区安全秩序提供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模式。本文分析了多边安全机制在东亚地区发展的基本条件、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认为 ,尽管从总体上说 ,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机制是初步和脆弱的 ,但它符合全球化的内在逻辑 ,用长远的观点来看是具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析后冷战时期印日安全关系及其演变动力,认同现实主义均势安全论对印日安全变迁的解读,即亚太地区战略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权力结构的调整,是近年来印日安全关系调整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本文还试图用建构主义的共同体安全理论解读印日安全关系,以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均势安全论的不足。近年来印日双方安全互动明显增强,在互动过程中彼此将对方构建成"友好战略伙伴"身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共有观念,并在共有观念的影响下逐步构建一种安全合作的习惯与文化。未来,印日安全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空间,但印日安全同盟很难形成。无论印日进行何种安全互动都会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区域安全和稳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6年以来,东南亚海域的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活跃期,并呈现出恐怖组织网络化发展与恐怖活动海盗化运作等趋势,对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安全产生重大潜在威胁。海上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性特征决定了中国与东盟必须加强刑事合作以共同应对。中国与东盟之间强烈的政治意愿和已有合作框架为开展海上反恐刑事合作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合作法律规范完备程度较低、部分国家合作动力不足、各国刑事法治水平差异较大等诸多因素也制约着合作的顺利实现。应从明确区域刑事合作原则、完善机制核心要素与健全我国国内立法等途径构建中国-东盟海上反恐专门刑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世泽 《创新》2007,1(1):24-28
区域旅游合作的兴起标志着区域旅游竞合时代的到来。区域旅游竞合模式以旅游市场为切入点,将竞争与合作共同作为区域旅游发展两种并重的推动形式。在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客源、竞合机制等方面,广西具有实施与东盟旅游市场竞合模式的有利条件。为此,提出构建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竞合模式的对策建议:旅游产品互动是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的竞合基础;旅游营销互联是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的竞合核心;旅游政策互通是广西与东盟旅游市场的竞合保障。  相似文献   

9.
东亚正面临中日与东盟共同构筑区域新型经济秩序的历史转折期。东盟与中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从贸易效应来看,中国与东盟贸易的规模效应超过日本,但在贸易结构上尚属于低层次阶段;从投资规模效应来看,日本落后于中国,但中国投资的产业层次较低,集约化程度落后;从经济贡献度来看,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在以东盟为伙伴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日各有优势和劣势,没有中日的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推进以中日和东盟为三角支柱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形成,而日本应摈弃传统大国的优越感,携手中国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进程加快,农业合作走在最前端,随着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不断深化,但双边农业合作基础仍显单薄,亟需全面升级,以不断完善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制度和人员互通等保障机制。本文以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为研究内容,运用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双边农业互联互通合作的动力、合作进程及内容,探讨影响中国—东盟农业互联互通合作的主要挑战,认为中国积极谋求区域农业合作,与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基础设施、投资、贸易、技术及政策互通为合作路径,有利于形成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农业合作平台,促进双边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一体化与地区安全之间有何关系?安全关系原本比较紧张的国家之间能否进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经济一体化对地区安全有怎样的影响?很多地区一体化的实践对此都难以做出回答。然而通过分析南方共同市场的已有经验,我们发现,安全关系相对紧张的国家之间不仅能够进行经济一体化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改善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南方共同市场成功实现了经济关系对安全关系的"外溢",使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士新 《创新》2010,4(2):5-9
合作安全指国家间为了共同的综合安全利益,建立安全协调与信任措施,摆脱安全困境、解决国际冲突,维护地区稳定。合作安全具有非强制性、预防性、非排他性及综合性与共同性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及环境保护问题上建立安全信任的措施与实践证明追求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合作安全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选择。中国奉行合作安全的政策符合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中国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cy transfer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UN) to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in the case of trafficking in persons (TIP). It presents pioneering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analyzes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policy transfer between the UN and a regional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al collective action and regime complex theor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used to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state-centric policy transfer framework. We argue that the UN-ASEAN policy transfer in TIP is characterized by a two-step process, starting with transfer from the UN to the ASEAN member states, followed by synthesis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consensus-based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in ASEAN restricts transfer outcomes to a common low base of national preferences, which is the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The ability of stakeholders in the TIP field to steer lesson drawing, emulation and coercive transfer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allows them to influence the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At the same time, policy transfer to ASEAN is shaped by “forum-shopping” by the ASEAN member stat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within the TIP regime complex,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between ASEAN and other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solving TIP-related issues.  相似文献   

14.
Universal access to social protection for migrant workers is emerging as a problematic issu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ree movement regimes at a regional level.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governance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to address the unsolved challenges of social security regimes to extend coverage.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looks at current legal developments in two regional projects (ASEAN and MERCOSUR) to identify a creative approach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loors of social protection. The interest of using these case studies lies in exploring whether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cess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rogressive extension of social protection rights to migrant workers by facilitating the adoption of 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5.
金新 《太平洋学报》2013,21(6):46-55
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主导性认同归属的转换以及基于此的效忠转移,并非像新功能主义所设想的那样可以轻易实现。地区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内在矛盾和冲突,使新功能主义所预期的效忠转移陷入理论上的困境。东盟一体化既建构了地区认同,又建构了东盟各国内部的民族认同,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两种认同之间的矛盾。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地区结构会不断演进,民族国家的政治权威也会逐渐开始转移,使认同之间的冲突逐渐弱化,进而使效忠转移在东盟未来的一体化进程中最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国周边外交的拓展有赖于平衡安全合作与经济增长两个方面。本文首先梳理了周边外交在整个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格局中的地位,进而分别以中国亚洲贸易格局调整与企业“走出去”战略为例,论述了贸易、投资如何与安全合作、地区合作相互促进,拓展了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建设快速增进了东南亚、中亚与中国的投资贸易关系,而投资贸易关系的深化又促进了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日渐均衡的相互依赖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陆建人 《创新》2007,2(2):5-9
作为由中小弱国家组成的集团,经济一体化是东盟赖以生存、发展、壮大实力和应对外部威胁的惟一选择。东盟共同体规划的出台,从根本上看,是东盟应对外部世界巨变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同时,东盟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才能牢固地保持住自己的“特性”。从这一点出发,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是:首先,建立东盟共同体强化自己,继而以此为核心,推动东亚共同体和东亚峰会,确保东盟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8.
周士新 《创新》2012,6(5):122-125,128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近年来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正成为东亚地区整合的重要模式。这不仅体现在中国与东盟以及日本、韩国为预防东亚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努力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进程中,更体现在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促进了双方关系在更多领域的发展,对构建东亚地区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对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领导者作用的立场不仅稳定了双方关系,对构建东亚新秩序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与东盟密切联系的地区,例如东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和"东盟+3"。通过加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从中国—东盟发展历程看,"中国+东盟"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诸多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张文山 《创新》2007,1(5):32-36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政策、关税减让等与投资及经贸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区域法律法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有效服务于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与安全,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防止和减少投资、商贸风险与纠纷,逐步完善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促进司法协助,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