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誉性质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在介绍和分析关于商誉性质的各种流行观点之后 ,针对各观点的缺点 ,运用系统论的原理 ,对商誉性质进行重新认识 ,提出“协同价值论”的新观点 ,以对正、负商誉进行全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商誉性质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在介绍和分析关于商誉性质的各种流行观点之后,针对各观点的缺点,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对商誉性质进行重新认识,提出“协同价值论“的新观点,以对正、负商誉进行全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商誉实质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誉的实质是商誉会计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分析有关商誉实质的各家观点,分别从人力资源的超额效用、物质生产要素的协同和配置作用以及人力资源与物质生产要素两者之间协同和配置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商誉的实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侵害商主体商誉权的案件经常发生。我国目前立法中商誉权的法律性质并不明确,对商誉权保护的相关条文亦有不足或相互矛盾之处,不能有力地保护商誉权的权利主体。商誉应是商主体的名誉,商誉权即是商主体的名誉权,属于商事人格权的范畴。对于侵害商誉权的行为,侵权者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商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及相应的行政、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与特定的会计主体相联系,自创商誉是对任何一主体而言的,而外购商誉和负商誉是伴随并购行为产生的,是就实施并购的企业而言的。对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如果没有实施并购行为,它只可能拥有自创商誉,只有在实施并购行为时,才可能产生外购商誉或负商誉。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商誉(即自创商誉)尚未纳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反映对象,通过会计报表确认的商誉本质上只是企业正的合并价差,即外购商誉。  相似文献   

6.
自 19世纪末以来 ,商誉及商誉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论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商誉会计的思考 ,指出建立商誉会计应解决的问题 ,并对商誉会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现行会计准则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这主要是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对商誉本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商誉一直是个国际会计难题.基于实务处理的需要,现行商誉会计理论存在很大的误区,以至于偏离了商誉的本质.随着近年来国际并购浪潮的进一步掀起,商誉问题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越来越广.通过对商誉的来源、构成要素及其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现行商誉会计理论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混淆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概念;二是划分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有缺陷;三是忽略"超额盈利能力"的"超额"涵义.对此,我们重新认识的商誉本质应当是具有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模仿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的特殊优异的无形资源.  相似文献   

9.
会计上出于稳健的考虑 ,只在企业并购时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 ,而对自创商誉不加以确认。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计量技术的发展 ,将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已显得必要和可行。本文就自创商誉的相关会计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商誉若干会计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有着其特殊性质。商誉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创,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显然是不尽合理。商誉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进行计量。商誉有别于其它资产,即使经过确认、计量、入账,其价值仍不应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11.
商誉减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计活动,频繁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中。由于并购的盲目性和过程的复杂化,并购行为中商誉减值问题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产权性质反映其对商誉减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存在商誉减值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当企业发生商誉减值后,就将引发企业绩效的真实变动,表现在企业绩效的下滑,而非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商誉减值对绩效下滑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地方国有控股企业比中央控股企业商誉减值对绩效的变动更加显著。继而通过扩展了并购商誉带来的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政府的监管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认识负商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 ,通过对目前负商誉的三种观点的评价。提出了负商誉只有在吸收合并情况下产生 ,而且负商誉的实质应分别从主并企业和被并企业的角度来认识。对于被并企业来说 ,负商誉是被并企业支付给主并企业的一种价值补偿 ;而对于主并企业来说 ,负商誉是主并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收益”或“购货折扣”的一部分 ,或者是主并企业的“股票溢价”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商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商誉是信息不对称的现实中,为克服"市场失灵"而对信用追求与践行的结果.商誉可以定义为一种既得的"关系"利益,一种能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社会资本.商誉是极为特殊的知识产权,在性质、专有性、时空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商誉与识别性标识是意义与符号的关系,两者的整合导致了制度规则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以2014—2016年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超额商誉与自并购时点起三年内商誉减值的总额显著正相关。当作为并购中介的会计师事务所标的资产所在行业具有行业专长时,能够对超额商誉与短期内商誉减值的关系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跨行业并购及关联并购中,审计师行业专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丰富了商誉与并购中介相关研究,为并购方理解超额商誉的经济后果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的提法有不合理之处 ,采用票据的善意取得的说法更为科学。该制度适用的唯一例外是收款人空白的支票 ,因此应对我国《票据法》中关于空白票据的条文作必要修改 ,并增加对无记名票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达 ,商誉侵权行为的方式和手段也日益繁杂和隐蔽 ,对商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应重新认识 :商誉侵权的主体认定———不限于经营主体 ;商誉侵权的主观要件———不限于故意 ;商誉侵权的客观方面———不限于“虚伪事实”。  相似文献   

17.
关于商誉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商誉的性质出发,结合商誉的基本原理,认为商誉最本质的要素是企业杰出的管理人才,并分析了其不能入帐确认以及摊销的原因。最后就我国市场存在的商誉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企业自创商誉,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在账面上不予确认,因此,不曾实施对其他企业并购行为的企业,账面上不存在商誉。在企业产权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接受新投资者的企业就有必要对商誉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使企业新投资者和原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具体做法可以是将评估确认的商誉入账,或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确定资本溢价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