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农民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年以来,我们深入惠农区乡镇村队,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的所思所想进行了调查,总结归纳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有喜有忧有期盼。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为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意见,近日,我们在平罗、贺兰、青铜峡、固原、隆德县市范围内,随机抽选了150户农民家庭,开展了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朱海燕 《浙江统计》2007,(11):24-2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视"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一贯的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主体、创造主体和实践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思想道德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程,就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使之成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力量源泉。同时,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使农民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不是其他物化的东西。因此,无论从手段还…  相似文献   

5.
张万英 《青海统计》2007,(8):16-18,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实现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按照"立足省内,开拓省外"的思路,加大劳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深入村屯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最终综合研究得出符合佳木斯市新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是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的农村发展。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与措施,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因此,我们要在深入认识农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开辟一条有效路径,全面稳妥的推进生态文明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和农业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最低的区域和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今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  相似文献   

9.
乔惠 《山东统计》2008,(4):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在新时期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济宁市随着国家、省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人力度.出台和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渠道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商品流通渠道的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流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减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惠农政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爽  朱敏 《浙江统计》2008,(11):43-44
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是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几年  相似文献   

12.
唐东 《山东统计》2007,(3):27-29
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多种利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但是在农民收入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将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是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的重要隐患。因此,关注低收入农民的增收问题,对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静海如何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我国"十一五"、"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对于青海而言,新农村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谓机遇,是说国家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农村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新型农民正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于农民中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相当一部分农民尚存在的小农意识的不良影响,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才能发展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增加了活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速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但是大量年青农民外出务工,必然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吸引农民回乡就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为掌握商洛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为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审时度势,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战略抉择。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着力点。为此,笔者对桐庐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作了粗浅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以供各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下发后,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贯彻落实的新高潮。省委、省政府结合浙江的实际,制定了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并作了认真周密的部署。目前,发展的势头很好。但是,鉴于以往抓农村工作的经验教训,也鉴于"三农"问题一直是我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林 《四川省情》2007,(5):41-4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我们国家为农民群众制订的健康保障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