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7,(11):42-43
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阐述“穷人教育学”时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南 《领导文萃》2011,(13):112-115
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不同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眼光平视对方的人为人心性诚实,待人和气.有一颗慈悲的心,而且处事公正.做事光明磊落,心地善良。这种人有责任感,有家庭观念,同时.热心公益,做善事绝不落人后。在事业方面,很有成就。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干不好教育”。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要有一颗广博宽容和善于理解的爱心、一种爱岗敬业和耐心细致的责任心。在教育和管理中倾注更多的爱心,培育他们健康成才;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带着学生不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要“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的呼声日高。毋庸讳言,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说一时难以接受或心存腹诽。这也难怪,在世俗人眼中,宗教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而一度被视为“精神鸦片”,忽然间又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从宗教信仰到和谐社会,如此大的跨越与反差,势将导致逻辑上的断层和认知上的盲区。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一次重大的飞跃与深化。 一、我们讲“和谐社会”或“社会和谐”中的“社会”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认识和把握。 从狭义上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者分别是互相并列的四大领域或四个方面。比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又如,在社会科学中,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就是从狭义上讲,有学者称之为“小社会”。而广义的“社会”,是从总体上讲的,比如讲“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有学者称为“大社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尊重、赏识、宽容学生,坚持用一颗爱心,一颗耐心,一颗恒心,去塑造学生,引领学生发展,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教育充满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明 《科学咨询》2009,(19):9-9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者以身作则教学生怎样做人,让学生在未来的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此教师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这“风”将是爱的春风,这“雨”将是久旱逢甘霖的春雨。在那和风春雨中,爱的种子将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老师给学生一颗温暖的爱心将会感动学生,激发学生那充满无限生机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要和谐,财富需普惠 人们向往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标准?古往今来,有过各种各样的提法。曾经提出过许多的概念。从“小国寡民”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到“均贫富、等贵贱”,到“社会大同”.再到“普天下的劳动人民都翻身解放”等等。可以说,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近代的康有为,对“社会大同”始终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些和谐社会理想概念的提出。都在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大众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有个性.人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张扬着个性。“人非尧舜,难以尽善”。个性的良莠好坏于一个人而言.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和谐社会除了讲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应该讲人的自我和谐。一个人改造自身的不良个性.也应该是保持自我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交流离不开心中那颗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教师无私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也是成功转化学困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无痕的艺术,班主任应以用心但不留痕的教育艺术,进行班级管理。众所周知,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创新职高班班主任管理工作呢?严中有爱,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本人试作如下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8,(15):9-10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加强灾后的文化重建,应当特别注重受灾群众的“心灵家园”。汶川大地震让许多人痛别家人,痛失家园,并带来身心创痛。要通过有效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救治.让受灾群众走出伤痛和心理阴影,正确认识灾难,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振作精神,重新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心理救治一定要讲究科学性,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爱心、耐心,这样才能帮助人们医治好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3.
曹林 《决策导刊》2010,(2):13-13
继去年某省出资培训“民企二代”之后.近日某市又传出政府“出资补贴培训民企二代”的消息——设立专门学院.又有高额补贴。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面对“民企二代”成长问题,广东顺德市政府没有直接介入和补贴。而是由行业协会去做。他们说:政府出资培训没必要也做不到。政府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提供好公共服务,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4.
自3月下旬.深圳龙新派出所悬挂“歧视河南条幅”引起争议后.全国各地参与讨论的人十一致认为“此举不妥”、“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一但也有学者认为:河南人要反思自强。作为一个河南人,笔者除了不能接受深圳龙新派出所歧视河南人的做法外.也认为河南人应该反思,应该自强自立,才能不被人歧视。这是因为:河南形象不好的历史由来已久.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不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河南今后长远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5.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每个人都需要爱”,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50多年前,一句歌词我们非常熟悉,为了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了中国和邻居朝鲜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朝鲜突然成了我们脑海中最熟悉但又最陌生的国家。很多人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对于中国商人来说鸭绿江又是他们要跨过的.最近就有一个人跨过了鸭绿江.成功签下一个百货大楼的承包合同.这个人就是温州商人曾昌飚.他因此被媒体比作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同时.300多温州供货商也将随他一同“东征”朝鲜。  相似文献   

17.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0,(15):128-130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领导者》2006,(1):37-38
“我觉得做为一名党员、一名乡镇干部,首先要心系百姓,体现党员先进性;再者是为人要正派,办事要公道,要有责任心。”临邑县林子镇党委书记史成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从容、自信而直率.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0.
“失序失衡”是和谐社会的死穴,“平安中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一个安全感严重缺失的社会难以“平安”;一个“失序失衡”社会与和谐无缘。一部和谐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治“乱”史。远去的中国历史动荡乱离的呻吟,近来发生在法国巴黎的骚乱,从远近中外都在提醒人们“把人当人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