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 40年后的百年中国历史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 ,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爱国主义 ,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华 ,加入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等新的内容 ,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2.
1840年后,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过渡型社会形态,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 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爱国主义,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形成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的新的爱国主义思想, 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由近代到当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为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与共产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统一的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与古代爱国者相比 ,近代以来爱国者生发出一种新的家国品质即开放意识。这种开放意识在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中表现得非常普遍 ;近代爱国者的开放意识 ,旨在不盲目排外 ,并努力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及政治制度。不是一概排斥本国某一少数民族 ,而要害在于维系民族传统文化和实现反封建的政治及武装革命。相比于传统的爱国情愫 ,它是高级层次的爱国主义思维 ;共产党人的开放意识 ,除了具有近代爱国主义的优点之外 ,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主义建设特色 ,富于革命性和战斗性 ,是具有许多优良特质的更高级层次的爱国主义思维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如何救亡图存、富民强国?是否符合民族性或时代性要求?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往往是学界对近代中国特别是晚清社会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功过是非,对政府和各社会阶级阶层的救国方策、行为措施做出评判结论的依据。事实上,坚持民族性与坚持时代性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也因各类人物思想认识的不同而具霄壤之别。只有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起来,分清传统爱国主义和近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区别,把是否符合时代性要求、坚持民族性立场的爱国主义,作为评价一切晚清历史人物、事件功过是非的标准,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近代华侨的爱国主义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而不断升华。由亲宗族爱故乡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不停顿地发展是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与祖国人民的爱国救亡斗争始终紧密相连,相互支持,内外团结战斗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弘扬中华文化,吸取当地民族的优秀成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是其独特的特征。当代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海外华侨华人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留学英国,使其亲身体验了西方政治、社会环境,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并译介了一批近代西方名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将西方进化论历史哲学引介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20世纪初",新史学"产生,新史学著作纷纷以进化论历史哲学为指导,这与新史学家接受进化论历史观并与严复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复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理论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代蒙古族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民族发展到近代,除沿袭传统的伦理思想之外,在与各民族,尤其与汉民族长期接触中,其伦理思想也呈多样性、复杂性,并注入了新的内容。本文以特定的历史时代为背景,论述了蒙古民族的爱国主义、以爱国为核心的英雄主义、平等自由观等方面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至今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我国的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发展历经由传统到近代、再到当代的历史演进。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太平天国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以武装斗争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和西方殖民侵略的同时,又以革新与开放精神给这场爱国运动注入了新内容,使这场爱国运动不同于传统的爱国运动。这种崭新的爱国主义理  相似文献   

11.
时际法与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时际法规则,需要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判断标准考察南海诸岛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按照传统天下观,其已成为中国疆域的一部分。随着历史发展,中国与南海诸岛的关系逐渐紧密,并通过设治管理而纳入中国版图。在近代,随着西方领土主权思想的传入,中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采用符合近代国际法的治理方式,南海诸岛最终完成了从传统意义的疆域、版图向近代主权意义的领土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度,在改革春风拂面而来的今天,我们联系历史,考察一下爱国主义传统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锐意改革是爱国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范畴,各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历史上,它主要有这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给中国青年带来深重的灾难。为挽救民族危亡,爱国青年英勇反对英国入侵,并开始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青年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日甲午战争是黄人政治思想与诗风艺格转变的重要分水岭.他擅文工诗,诗才多样,着力批判腐朽的社会现实,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不朽精神,表现了时代的呼声和主旋律,其爱国诗歌的主导风格与审美风貌由传统走向近代,风神昂扬蹈厉,终以打碎旧制度与创造新世界的民主革命气慨,展示了历史的巨变.  相似文献   

15.
1990年5月28至2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联、省社科院、省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会议围绕着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鸦片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四个主题展开了讨论。一、关于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与会代表指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光荣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爱国官兵抵抗外来侵略的英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新闻业存在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特质,被称做训民启蒙与训民新闻业。它根植于韩国的历史文化之中,与西方近代传统,特别是康德以降的启蒙思想与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描述有着很大不同。训民新闻业与现代韩国的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反映出韩国社会转型中民主化的成就与问题。政治与经济权势阶层牢固掌握了新闻话语权,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改善。韩国新闻业应走出狭隘的爱国主义观和受政治事务束缚的状态,转向更宽泛的社会与文化领域的新闻生产。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没有抵挡住西方的坚船利炮。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猛醒,在睁开眼睛看西方之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而且在现实的教育下,爱国与忠君思想逐渐分离,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维罗里通过历史阐释方法,描述了一个共和主义的爱国主义的传统,从而颠覆了西方学界把爱国主义等同于民族主义的传统看法。本文联系维罗里的其它主要论著,通过概念分析和比较,既使共和主义的爱国主义理论得以明晰化,同时也揭示出它的一些优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前景作了简短的述评。  相似文献   

19.
列文森的近代中国史观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得到充分展示.列文森认为: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实质性变迁,只有在西方冲击造成传统断裂的背景下才有可能发生;儒教从普世性价值变为历史研究的材料乃至博物馆的陈列物,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基本图式;儒教和君主制之间张力链条在近代的断裂,是儒教衰亡的重要原因,伴随儒教衰亡的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的冲突;被转换或被抛弃了的儒家传统,导致了反映中国思想变革结果的共产主义变体的产生.历史认识主体的凸显和思想史研究路向,是列文森近代中国史研究的特色,他的近代中国史观深受欧美史学理论、现代化理论以及西方中国研究传统的影响,并在其早期著作中进行了初步展示.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文明经历了四次碰撞,从而产生了具有特定历史条件下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即佛学本土化,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近现代文明的产生,中西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等各具历史阶段性的传统文化,并揭示了其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既具有民族特性,又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而逐步发生演变,带有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