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文元从青年团上海卢湾区工委宣传部部长的位置逐步登上了他所执掌的“文坛”宝座,自1955年,批判胡风文章《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引起张春桥的注意后,他一路成为文坛的疯狂“杀手”——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引起不小的轰动;1966年5月10日在《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1941年2月~1966年6月担任毛泽东秘书,前后达25年之久。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革”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亦由他主笔……然而,他的身世,除了过去新华社电讯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简历外,人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3.
许峰 《决策探索》2005,(11):17-18
9月24日晚,在华盛顿参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的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笑容满面。原因是《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评选他为2005年度“亚洲最佳财长”。这是继今年6月份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银行家》之后,国外权威财经媒体第二次将这一荣誉授予中国财长。上一次的得奖者,也是金人庆。  相似文献   

4.
贾也 《领导文萃》2007,(12):37-42
美国《时代》周刊最近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为封面故事.指出21世纪即将成为“中国世纪”,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其地位作用逐渐被中国所分解。这与近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西方媒体普遍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在2050年左右赶上美国是一脉相承的。就在《时代》做这期中国主题之前不久,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的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的文章《中国可能将同美国一样成为超级大国》,也预言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时代》等媒体对中国的捧场,并不能认为是有意夸大其词,可是,这类中国人爱听的话.又似乎不能当真。  相似文献   

5.
周小川,人称“人民币先生”。早在2001年7月,在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评选中,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被评为“决策者之星”。2006年,他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亚洲央行行长”。原因是他采取多种手段致力于货币政策的改革,促使人民币平稳升值。这位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官员,在国际金融界有着良好的口碑,其市场为魂的技术派官员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决策与信息》2006,(10):53-54
综合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新报》等媒体报道,今年8月26日晚,台湾“政论名嘴”金恒炜与前“立委”林正杰共同出席一家电视台的政论谈话节目。节目刚开始不久,林正杰就动手殴打了金恒炜,并连踢好几脚,金恒炜的鼻子被打裂。主持人连忙大喊节目暂停,但还是控制不住林正杰的火爆脾气。金恒炜是何许人,他为何会遭林正杰如此痛恨?原来,金恒炜曾经是国民党的支持者,后来转而担任陈水扁的“国策顾问”,目前是挺扁的政治评论员,现任台湾《当代》杂志的总编辑。作为外省籍的第二代,他还是一名死硬的“台独”分子,三天两头在媒体上为极端“台独”分子、为陈水扁的贪污行为公开辩护,在岛内名声很臭。  相似文献   

7.
近期《战略与管理》发表了萧功秦先生两篇文章:2002年第6期的《中国后全能型的权威政治》(下称《后文》)与2003年第1期的《新加坡的“选举威权主义”及其启示》(下称《新文》)。作为一个长期用学术语言翻说、谏导“强势话语”的学者,萧先生的两篇近作与其以往的言说相比,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例如分明有了忧患之心,主要是对“苏丹化”危险的担忧:萧先生认为“技术性权威政治”也即“后全能政治”已经作出“重要历史贡献”,但也带来了“官僚利益”的“凝固化与内封闭性”、“腐败”、“严重不公”与“两极分化”,继续下去“将出现一种最坏的权…  相似文献   

8.
沧浪 《决策》2013,(11):68-69
翻开1972年5月那一期以武元甲为封面的《时代》周刊,介绍武元甲的内容成为该期杂志的当然核心。当时武元甲已60岁,《时代》文章特别引述了法国人对他的评价,称武元甲是“被白雪覆盖的火山”,形容他外表平静但内心炽热。  相似文献   

9.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该法从1996年lOB1日实施至今已近6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行政处罚中也存在“软”、“乱”、“滥”等问题,执法状况不容乐观,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行政处罚法》的力度,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哲学中有一个风趣而又富于哲理的命题即“理性的狡狯”(或译为“理性的机巧”)。他说:“理性是有机巧的,同时也是有威力的。理性的机巧,一般讲来,表现在一种利用工具的活动里。这种理性的活动一方面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本性,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削弱,而自己并不干预其过程,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小逻辑》第394页)在黑格尔《历史哲学》中,他把“理念”比作狡猾的狐狸,躲在幕后,让事物彼此斗争,互相削弱,互相消耗,而自己坐享其成:“理念”这个狐狸“驱使热情去为它自己工作,热情从这种推动里发展了它的存在,因而热情受了损失,遭到了祸殃——这可叫做‘理性的狡计’”(《历史哲学》第72页)。  相似文献   

11.
钱理群 《领导文萃》2008,(24):37-40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界、学界的反应。有著名学者公开表示支持和赞赏,认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讲生活快乐,安贫乐道,普及了《论语》等经典,使国人有了类似《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的东西”(《南方周末》2007年3月22日)。更有许多学者持“宽容”态度,认为儒学的普及与通俗化也自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07,(12):4-4
10月24日,《经理人》杂志在京召开“2007中国最佳EMBA排行”新闻发布会,权威发布“2007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28日,历时三年,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法》终于出台,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卫生法》届时同时废止。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管理立法走了艰难的历程,其间伴随的是众多食品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这部法律的出台,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和民众的智慧与力量,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江平,这位中国法学界泰斗,用多舛的命运,见证并参与了共和国六十年来的法治进程。他心甘情愿扮演着法治布道者的角色,从参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再到《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以及最近对“新拆迁条例”修改讨论的介入,他不停地奔走呼号,在一些被普遍认为敏感的问题上,经过深思熟虑后,认定“只向真理低头”的他总会挺身而出。而实际上,他又总是自谦为不是一名合格的法学家。如今80岁的江平似乎放慢了节奏,然而每每有关中国法治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他仍会在第一时间关心并郑重表态。  相似文献   

15.
纸鸢天涯 《领导文萃》2008,(19):124-128
用了15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卫哲让中国人认识了他。这位中国年轻的高级执行官,如同坐火箭一般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升迁,其职场生涯如同一部将白领染成金领的“卫氏职场史”。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称赞卫哲富有远见,将帮助阿里巴巴B2B公司成为世界顶级企业。  相似文献   

16.
葛剑雄 《领导文萃》2008,(20):49-52
小时候看过一种通俗的中国历史,将冯道称之为无耻之徒,大意是说他一生经历四个朝代。曾向契丹称臣。居然当了六个皇帝的宰相,一直保持着荣华富贵,还恬不知耻地自称为“长乐老”。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一直认为冯道不是好东西。文革后见有人俨然如不倒翁,就称之为长乐老,意其与冯道颇多类似。一次偶与季龙(谭其骧)先师议及冯道,先师说:“欧阳修对冯道的评价是不公允的,还是《旧五代史》说得全面,只看《新五代史》是要上当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对冯道的正面评价,所以就把新、旧《五代史》中的《冯道传》对照着看了一遍,原来的看法发生了动摇,觉得冯道这个人是很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作出贬褒。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年画”一词,如果寻经觅典,应首推清道光二十九年瓮斋老人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书里介绍的“新年十事”,“年画”即是其中之一。他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年画”一词及其内涵的阐释,在我国的典籍中恐怕这是最早的了。  相似文献   

18.
在1979年我国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称《合资法》)中,合资企业被确定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四共”: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法律形式是有限公司。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合作企业,其实质是以“灵活”的合作约定规避《合资法》。虽然1988年制定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下称《合作法》)也要求合作约定“依照本法规定”,但在“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之下,该法给合作约定设定的规范只是框架性规定,留有许多模糊的“灰色地带”,  相似文献   

19.
陈有为 《领导文萃》2011,(10):29-31
“货币战争,恐怖活动,有些国家追求核武器,有些国家面临破产,还有难以计数的国家机密大量泄露。所有这些动乱的原因究竟何在?”美国著名时事评论员罗伯特·凯普兰(Robert Kaplan,也译为卡普兰)日前在《华盛顿邮报》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他的结论则是因为“缺少了帝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沈伟光,未来学家、信息战专家、我国信息战学科带头人,现在在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工作。他1985年提出信息战概念,1990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信息战专著。美国人称其为“信息战之父”。1979年以来,出版了《思维战》、《新战争论》、《新军事问题》、《制造革命》、《信息时代》、(2000年中国》、《论社会主义本质》、《传媒与战争》、《横店模式》等20部学术专著和文学剧本《战国风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