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视角小说的叙述特点体现在:自然在儿童的眼中是变形的;死亡不会给儿童带来恐惧、沉痛或悲哀,死亡往往被儿童视为睡觉;人处在儿童时期,虽具有依附于某种权威显示优越于别人的虚荣,但是完全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性话题在儿童那里则表现为两种状况:一是由无知而滑稽可笑,二是因无知而产生不良后果,体现为少年性变态及性暴力。总之,儿童视角的写作倾向是尊孩子而贬成人的。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儿童视角小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成长”主题。不同时代少年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也隐喻了作家本身在不同时代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曾祺的儿童小说也是他自己“成长焦虑”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日本少年小说纵论朱自强在日本儿童文学用语中,“少年小说”有时是指作为大众儿童文学的小说作品,有时则是指艺术儿童文学中以少年为读者对象创作的小说作品。我们这里论述的“少年小说”的范畴只限于后者。一、大正:日本少年小说的滥觞时期日本儿童文学史基本...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中国小说对儿童虐待的描述逐渐多了起来,这固然可以看成是对80年代以来媒体对儿童虐待现象不断揭露的某种呼应,但小说的表述更深层的原因是儿童观的转换,其表述方式也表现出耐人寻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美国少年小说经历了19世纪古典形态的发展后,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入现代形态的自觉阶段,即对于少年小说历史使命、少年的社会地位、少年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原则等问题皆发生自觉认识的阶段。首先成就新型少年小说实绩的是四、五十年代的一批新作家,特别是J·D·塞林格的少年小说尤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多样,题旨深关时弊,切中少年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对60年代以降的美国民权运动起到了首次发难作用。美国少年小说的转折发生在二战前后世界性文化变革之际,且与美国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发展失调问题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儿童经验对创作主体的影响出发,分析余华作为一位独具个性的先锋小说家,他以自身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用异于常规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方式剖析社会现实,在作品中对儿童形象进行精心地刻画,塑造了一个非常态的、震撼人心的儿童世界,给读者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解读儿童世界的雷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儿童世界的生存渴求,进而探求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7.
美国少年小说的多元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少年小说的创作范围明显拓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小说中均有反映。以往的禁忌题材现已屡见不鲜;多种族多文化的少年形象逐渐增多;小说背景也突破了狭小的圈子,甚至走出境外:少年小说出现了多元现象。随着民族与人口的变化,欧洲白人的相对减少和有色人种的相对增加,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及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不满足于仅仅了解白人中产阶级的文化,他们要求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是少年小说多元性的民族与人口背景。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经历了深刻变革,不同观念之争愈演愈烈,人们的处世态度、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甚至衣着与举止都发生了变化。凡此种种变革无不促进了美国少年小说的多元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的儿童电视剧有突出少年性意识的特点,将性作为俯瞰生活的普遍视角,将性意识作为支配人物行动的动力。性元素的增强在当代儿童文艺中具有普遍性,这是儿童文艺向大众传媒妥协的结果,这种趋势应该受到遏制。中国儿童艺术的前途不在附和大众文化,而在于坚守核心价值观,不断创造儿童艺术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儿童小说,在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主人公的童话、寓言等样式。随着年龄的增长,系日趋复杂,反映纷繁的社会生活的儿童小说,事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一般讲,年龄较小的儿童喜爱以动物为知识面逐步扩大,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就逐步代替了一般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少年犯罪提出一种新的微观冲突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受到成年人,特别是其父母的压抑与随之而产生的少年犯罪有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多年前就观察到成年人和儿童对境遇的看法完全不同。皮亚杰在儿童研究中发现,儿童是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思考问题,这个世界和成年人所创造的世界具有内在的明显区别。换言之,儿童不单是微型  相似文献   

11.
游戏和教育是儿童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鹤琴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开始关注儿童游戏,其儿童游戏思 想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及“活教育”理论体系等领域的研究中不断演进,逐步实现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 的合理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化和幼稚园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化,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从“儿童以游戏为生活” 到“教学游戏化”中游戏本体价值的坚守及游戏与课程融合中游戏教育价值的挖掘是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的时代价值与现实 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全国流动人口有 80 0 0万人 ,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口是携带子女流入城市的 ,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严峻的社会问题。以 1986年中国 74城镇人口迁移调查、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2 0 0 0年北京市海淀区外来人口子女的保健和教育调查、上海市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数据支持 ,探讨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分析了流动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的因素构成 ,并从“打工子弟校”、“多样化教育”等方面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卢梭对儿童的发现使浪漫主义诗人成功地捕捉到了"童年",而后,19世纪的英国社会以它特有的社会历史语境赋予童年象征意义。18世纪40年代,世界首家儿童书店在伦敦开设,引发了儿童图书出版与儿童教育理念的变革。与此同时,欧洲经典童话的翻译、引进与沿革进一步推动了理性主义说教式儿童文学的瓦解。19世纪50年代,张扬着无限想象力的幻想小说终于在英国厚积薄发,并迎来了儿童幻想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4.
英国儿童海洋小说从18世纪的《鲁滨逊漂流记》开始,经过19世纪的繁荣,到20世纪《蝇王》的发表,跨越了三个世纪。这些小说一方面凸显了海洋这一意象、反映了海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始终紧扣对少年读者的道德关怀,这正是对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继承,对丰富和发扬这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趋同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世界性潮流.法律趋同化发展在儿童立法领域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历史阶段,即以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少年法庭法>为标志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和以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标志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各国儿童立法的趋同化及其与国际立法的协调也是随着儿童立法趋同化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儿童立法应顺应世界儿童立法趋同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际上成功的实践经验,加快完善中国儿童立法的步伐;加快对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和新法的制定,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培养专业的少年法官和儿童法律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有关骨龄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儿童青少年手、腕部X光片也被广泛用来衡量骨骼发育情况及机体成熟程度。国内1979年和1983年两次大规模的普查,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全面资料。但是,对不同发育类型(早熟、平行发育、晚熟)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未见报导。为此,我们中西南区部分师专共同协作,对各所在地区的城镇10—15岁儿童少年的手、腕骨发育情况和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一次调查。目的是在骨龄评价的基础上,弄清我国10—15岁儿童少年三种不同发育类型的构成比自1979年以来的变化,了解我国儿童少年近10年生长发育的趋势,从而修正原有指标;同时也探讨三种发育类型儿童少年在形态、机能,特别是身体素质方面的特征,为儿童少年的培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研究的测试时间是1987年10—11月。  相似文献   

17.
“十三四岁的时候,我是多么不懂事啊。”刘真在她的儿童小说《长长的流水》的开头这样写道。然而,在那些“不懂事”的岁月中,却深藏着一个个“甜蜜的梦”。当这些“梦”重现在作家的笔底,仍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生动,让人看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弥漫的硝烟,闻到冀南平原和太行山区泥土的芳香。刘真这些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小战士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的儿童小说写于五六十年代,结集以后一版再版,二三十年来一直为文学界所瞩目,在少年儿童中间和成人中间均拥有众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在有生之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她的一些小说中,儿童视角的运用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她将这一视角作为倾诉自己、洞察社会、揭示真相的一个手段,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库劳新、韦伯氏测定,是一种检查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与柔韧性而设计的综合性测验,是评定儿童、少年体质状况的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反应儿童少年的体能状态,笔者按照库劳斯、韦伯氏测验方法与要求,对湖北省城乡的部分儿童少年进行了测试.从而为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很长时间以来,尾声不再是流行的文学范式,而被视为空泛的文学陈规,但它却在儿童幻想小说中占有难得的一席之地。以四本畅销的英文儿童幻想小说——《不老泉》、《魔法灰姑娘》、《夏洛特的网》和《哈里波特与死亡圣器》为例,以评论这四部经典儿童幻想小说中的尾声为缘起,探讨尾声对儿童小说故事情节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得出这一结构手法契合了儿童幻想小说对自由、希望、幸福和生命的意义的追寻等主题意蕴,并隐藏着宗教意义上对爱和希望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