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阐述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民问题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思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明确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加强农业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对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从加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等方面对邓小平这一思想作简要分析,并牲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当前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农”思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于农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于农业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新思路,即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若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新局面。邓小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现代化和乡镇企业的大量论述,构成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理论认识领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而在今后,邓小平农业发展理论将依然是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农村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要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邓小平“三农”思想对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具有重要的启迪:要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闽台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他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将生产力的发展放在首位,对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指出农民的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思想。今天,认真学习和运用这一思想,对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发展农业经济,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毛泽东从农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高度进行了论述,邓小平对毛泽东这一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借签历史的经验 ,从中国国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为正确解决新时期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党治国安邦必须遵守的信条。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推动农村社会发展 ,成为邓小平同志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思考的起点。在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上 ,邓小平深化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创新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特别是更多的从农民自身利益的实现出发来思考农村社会发展、重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视农民的创造性、强调党和政府应提高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水平等思想对今天制定农村社会发展战略及策略具有重要的恒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问题,他对农业发展的动力、方法、方向等作了很多探索,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谋划农业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规律,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对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气候等条件制约,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保护耕地,保护生态.同时,国家要对该地区给予特殊优惠的政策支持,帮助这一地区农牧业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非常关心中国普通老百姓,关注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她把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种种思考,形象地写入到小说《大地》三部曲中,通过王龙及其家人的故事,进一步反思小农经济下的“造反”和等级制度等问题,探讨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赛珍珠的思考给现今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他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提出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 ;要依靠改革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他提出了实现农业“两个飞跃”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处理我国"三农"问题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农村改革的坚定性,坚持按劳分配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统一性,坚持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系统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邓小平在我国"三农"问题上的探索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构想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迎来了'第二个飞跃',即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村合作经济、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