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千多年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孔丘,为了挽救奴隶制度的崩溃,把西周以来的天命思想加以全面修补,形成了一套以“天命观”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一个关系极为重大的问题。由于西周社会性质尚未解决,对后来历史的研究便不能保证有正确的源流追溯。作者也主张西周是封建社会。为了提供关心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的同志们参考,愿将近年一些新的发掘写出来以就正于读者。 一、从周人的天命观看西周应属于封建社会 西周的天命观,许多学者都论述过,虽然各有发明,但没有人分析清楚它本质上的阶级属性。根据《尚书》和《诗经》,我认为西周因袭殷人的上帝观念而创造的天命观有以下几个特点。 1.周人因袭殷人的上帝观念创造出来的天帝,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同世界古代各民族的宗教发展情况相比较,是异乎常规的。  相似文献   

3.
天命观是孔子哲学的核心内容,究竟怎样估价孔子的天命观,才更符合他的思想实际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联系孔子那个时代的背景,从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作评定,不仅看他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些什么。通过对孔子关于“天”、“命”、“天命”的种种言行的考证研究,得出结论孔子的天命观基本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老聃与孔丘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与老聃是否即《老子》的作者的问题密不可分。学术界大都承认孔丘曾经问礼于老聃,但是主张《老子》晚出的人们矢口否认老聃即《老子》的作者。在他们看来,老聃与孔丘的关系,仅仅局限于《史记》以及《礼记》中所述的孔丘与那位周守藏史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孔丘与《老子》作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老聃即《老子》的作者,孔丘至少曾五次会见并问学于老聃,问学的内容标志着孔丘与老聃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理清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对把握孔丘、老聃的学术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曲阜,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反动思想家孔丘的故乡。历代反动统治者出自其政治需要,把孔丘“抬到吓人的高度”,称之为“大成至圣先师”。他们在曲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建立了“衍圣公府”这个由孔丘的嫡系子孙统治的大贵族地主庄园。孔庙和孔府,是反动统治者为了推行孔孟之道而建  相似文献   

6.
“周诰”所见周公之天命观郝明朝28篇今文《尚书》中,与周公相关的周书有12篇,这些文章比较充分地展示了周公的天命观。敬德的目的在于保民,只有安保人民才能祈天永命,这是“周诰”中所显示出的周公极富特色的天命观。它既是对过去天命思想的继承,同时亦是对传统...  相似文献   

7.
孔丘(前551—前479)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最早开办私学的人,也是最早实行分科教学的人①。但是,有关孔丘“删诗”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最早提出孔丘“删诗”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自司马迁孔丘“删诗”之说一出,赞成的,反对的,都大有人在。赞成孔丘“删诗”的,可以班固、王(辶免)、刘知几等人为代表。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孔丘“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宋代志怪小说中天命观的种种表现 ,追溯了这一观念的上古文化渊源 ,并考索了其在宋代复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天对》遥承屈原《天问》,探讨了众多神话问题。柳宗元的神话观和自然哲学观紧密相连,他认可“天人相分”的哲学论,体现唯心主义天命观的“符瑞论”就成了柳宗元攻击的靶子。《天对》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神话只是柳宗元反对天命观的“载体”而已。柳宗元对神话的裁剪并非一个尺度,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一些美丽的神话还是首肯的,并非想消解神话的情趣。  相似文献   

10.
儒家先义后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再认识张守军,冯郁义利关系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普遍议论到的一个问题,其中对中国社会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它首先由孔丘提出,到战国时期,又由孟轲、荀况予以丰富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先义后利理论。孔丘、孟轲...  相似文献   

11.
《诗经》神学天命观及其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诗经》神学天命观思想,现世少有系统深入的研究。《诗经》塑造了一个至尊的“天神”以证明王权的合理性,还反映了周人对殷人神学天命现的改造。《诗经》神学天命观对后世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命观是王岱舆"以儒解回"的典型表现,他在运用儒家的"天命观"阐释伊斯兰教思想时,坚持了伊斯兰教立场并赋予其伊斯兰教含义。王岱舆的"天命"指真主从天所降下之"明命",真主自天降下"明命"目的是"修道而立教"。"天命观"在王岱舆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这一范畴,王岱舆系统阐释了他的中国特色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教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滿口“仁义道德”的孔丘,上台后七天就残杀了鲁国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少正卯。对这一反革命罪行,几千年来,一些封建的卫道士、反动学者都想方设法极力否认或加以歪曲。否认派认为孔丘既然是“圣人”,讲的是“仁政”、“德治”,决不会无故杀人。即使真的杀了,也要“为尊者讳”。承认派则认为少正卯是个“乱政大夫”,本为“小人之桀雄”,孔丘“诛无道”十分应該,越杀这样的“小人”,越显得出“圣人”的伟大。两者都是站在反动统治者的立场上,共同达到吹捧孔丘的反动目的。最近赵纪彬同志所著  相似文献   

14.
在孔丘的老家——山东曲阜现存的一些历史遗迹、文物中,有力地戳穿了孔丘“仁政”的画皮。公元前五○八年,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大司寇。这个假仁假义的家伙,在他上台后仅仅七天的时間,就把在鲁国享有盛名的革新派人物少正卯残酷地杀害了。在古鲁国南门外(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三里的地方),有个“两观台”,当时在这里立着一个“两观闕”,它位于雉门(一称章  相似文献   

15.
孔丘是一切反革命阴谋家的祖师爷,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揭露孔丘的大骗子、大阴谋家嘴脸,可以从他的身上,透视刘少奇、林彪这些鬼蜮的魔影。《论语·子罕》记载了孔丘极重要的一段话,这是他无耻地主张搞阴谋权术的铁  相似文献   

16.
孔丘(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文化,起着重大影响。在向现代化迈进的今天,研究孔丘的思想体系,对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进行社会和文化的变革,是必要的一环。对于孔丘思想体系,有诸多议论,本文拟从新的角度,对之进行系统考察。 一、宗旨——“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17.
封建社会的农民群众存在不存在天命思想?农民起义领袖能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天命思想的束缚?起义农民的天命思想与封建统治阶级天命观有什么异同之处?这种天命思想在农民起义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诸如此类问题是哲学史和农民战争史研究中必然碰到的,有必要弄清楚。本文试图通过对李自成的天命思想分析,对上述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提出了“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領。妄图“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恢复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把丧失了世袭地位的贵族扶植起来,让被打倒的旧贵族重新上台。这个反动纲领,一直为历代反动統治阶級所利用,作为他们搞反革命复辟,统治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孔丘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们无一不是继承其祖先衣钵的反动派。这里从《孔府档案》中选了两个末代“衍圣公”秉承孔丘遗训,大搞“克已复  相似文献   

19.
一切反动派无不千方百计地吹捧孔老二。在孔老二的老家曲阜,存有不少过去反动阶级为孔丘树碑立传的反面教材,《圣迹图》就是其中的一种。这部《圣迹图》,是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封建官僚巡按御史何出光,为了给孔丘“歌功颂德”,汇集宣扬孔丘的图像,兴工刻石成连环画,陈列在孔庙“大成殿”后面的“圣迹殿”。它按照编年顺序,依事绘图,以一百二十幅画面表现孔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天命观继承了西周天命观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承认天命的存在及其对人的命运可能产生的作用,但不承认宿命论,而重人事之功,敬鬼神而远之。这种理性主义精神,在经汉代以来形成的独尊儒家思想的文化传统以及宋明儒学的发挥下,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影响中国人宗教意识的最为主要的思想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