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领导俄共(布)夺取和执掌政权的过程中,列宁围绕共产党要不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怎样才能执好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构成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离不开当时的总体社会格局,离不开俄共(布)时期的自身状况及其国内外环境,也离不开列宁领导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进程。列宁的共产党执政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先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入关前即已实行度牒制度,康熙初限制寺观及僧道数量,雍正时期,放松对僧道管理,度牒失去效力.乾隆初恢复度牒制度,乾隆三十九年,正式废止度牒制度,从此僧道身份与政府干预脱节.清前期度牒制度着眼于社会治理,而非宗教规范.度牒制度在清代之废止,是明清帝制框架下民间社会自由生活秩序之逐步发展,佛、道教与其他民间信仰乃至普遍日常生活习俗融和,僧道成为大量普通人生存出路,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的结果.乾隆帝复、废度牒制度之转变,反映出其现实主义的政治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党的执政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如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巩固执政地位,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其中,增强执政意识是思想基础,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巩固执政地位起着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作用,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此作一论析。一、执政意识的基本内涵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党的执政意识是党的执政地位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执政党对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的认识。我们党作…  相似文献   

4.
赵云霞 《探求》2005,(2):4-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列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党执政为民、巩固执政社会基础、实现执政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王志 《社科纵横》2013,(4):40-44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越来越汹涌,对中美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更清醒认识美国贸易政策本质,这需要从体系、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体系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背景;国家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制度保证;社会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社会基础。奥巴马执政以来,这三个层面都呈现出有利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制定的态势,从而成为理解奥巴马贸易政策的关键。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贸易政策是打开国外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美国经济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优秀文化是执政能力的核心内涵和坚强基础 文化底蕴是政党文化的基础,执政党必须自觉确立先进文化观念,积极运用先进文化提高执政能力.优秀文化是先进执政理念的核心内涵,优秀执政能力的坚强基础,长久发挥执政能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必要条件.在西方古代史上,以先进文化为基础,希腊创造了城邦制和直接民主制、罗马帝国产生了代议制等执政方式.进入政党政治时期后,政党力量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程度.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先进文化观念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我们党执政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内容和严格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7.
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时期。当时,继康熙、雍正的励精图活之后,秩序稳定,生产和财富增长,国力蒸蒸日上。乾隆初年面临的政治问题是继雍正的严酷统治以后,社会和官场弥漫着惴惴不安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气氛。乾隆即位之初,采取许多措施,来消除这种气氛,改变雍正苛严的政策,实行“宽严相济”的统治方针,在这一方针下形成了乾隆一代的统治格局和作风。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幸智 《社会》2001,82(10):34-37
社会政策(德Sozialpolitik→英socialpolicy)一词为德国人首创 ,其目的不在于论述社会思想 ,而在于讨论如何解决各种实际的社会问题。社会政策一词自诞生之日起 ,就与社会行政、社会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原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拟对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基础进行初步的探索 ,以期加深对它的理解 ,并为当今中国的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某种借鉴。一、社会政策的定义和历史沿革迄今为止 ,各国学者对社会政策的定义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美国《社会学辞典》(DictionaryofSo ciology)称…  相似文献   

9.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08,24(5):86-90
朱筠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学者,曾任安徽学政,刊刻<说文>,奏请从<永乐大典>中辑录逸书,一生以倡导朴学为己任.他性情宽容,结交众多,善于奖掖人才.清代著名学者汪中、章学诚、黄景仁等人都曾得到过朱筠的帮助.可以说,清代朴学风气的形成,与朱筠这类善于宏讲风流的士大夫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既给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给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应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绩效,增强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扩大党的组织基础,从而不断增强和拓宽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祁靖 《社会工作》2009,(6):39-4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生、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社会救助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主要从我国社会救助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出发,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生、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社会救助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主要从我国社会救助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出发,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小虎 《社科纵横》2007,22(12):132-134
布莱尔时期的英国工党改革在欧洲社会民主党中独具特色。他围绕赢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这一目标,从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执政理念和具体政策方面作大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研究布莱尔时期英国工党的改革,对我们研究西方国家政党执政、探索其执政经验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照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乾隆年间官方书法的代表人物.张照书法深得乾隆帝推重.本文从张照在乾隆初年到乾隆十年去世前的奉敕作书、乾隆在张照去世以后钦定张照书迹成<天瓶斋法帖>、乾隆集张照所书联句制成春帖子词,以及在张照书法作品上大量题跋等方面,考察张照与乾隆的关系,揭示了乾隆帝对张照书法的喜欢的和充分肯定,进而提出张照书法对乾隆朝前期书法风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对东北地区的封禁缘起于天命年间,形成于康熙,厉行于乾隆,不同时期封禁的范围、实质、作用略有不同。其核心是保护“龙兴重地”,其目的是保护并独享故乡的经济资源,保护本民族“国语骑射”的文化传统,保护民族兴起的圣地不容破坏。封禁政策阻碍了东北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但并没有完全禁住流民出关私垦,同时也削弱了东北边防力量,为日后俄日大肆入侵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新的社会利益格局下党的先进性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宏 《学术交流》2005,(11):41-45
当前社会利益呈现新的格局,对党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口问题,是清代(鸦片战争以前)浙江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峰值,这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初浙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乾、嘉时期,人口的继续急剧增长,明显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同步增长,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耕地不足,粮食紧张,流民日多。人口压力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良因素,整个社会正处于高危地段,缓慢运转,危机一触即发。本文拟对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情况,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寿命及城乡结构,人口问题的压力等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3,(6):121-127
清代乾隆时期的文学除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之外,还承载了哲学和思想的使命,袁枚性灵说是该时期时代精神的凝结和表达,具有历史风向意义。这一时期文学所传达的新的价值观以及由此生发的生存自觉意识和怀疑精神,无不与当时江南盛行的性灵说息息相通,彰显出士人生存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巨大转变。性灵说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对生命自主的强烈诉求,与传统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观念大相径庭,带有离经叛道的意味。对生存意义的叩问与探寻成就了该时期文学穿透历史的深刻。性灵说中的平等意识或者说民主精神,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 ,相对 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变迁出现了内向化演进的倾向。这种内向化演进的倾向是中国传统社会运动机制和明清时期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相交合的产物。同时 ,明清政府采取的守成农业社会的政策取向 ,使国内的专业化生产和对外贸易处于抑制状态 ,萌动的市场关系始终得不到一个生长的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发轫初期 ,中国错过了融入世界的一段绝佳的时期 ;煌煌的乾隆盛世正是中国落伍于世界的最后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程森 《唐都学刊》2012,28(3):78-83
清代以前山西地区虎的记录已很丰富,而且唐宋以来虎患日趋频繁。至清代,山西地区南北皆有虎的分布,主要沿山脉走向分布,集中于吕梁山北部、南部,太岳山区,恒山、五台山与太行山东北部,中条山东南部与太行山南段交接地带,而且康熙、乾隆时期山西虎患严重。乾隆以后,山西地区虎患减少,虎数量大减,人类的捕杀是山西地区虎数量减少的最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经济开发也助长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