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延虎,男,汉族,1953年11月生于陕西洛川县。中共党员。1982年延安大学政教系毕业,哲学学士。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延安中国干部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曾任政教系党史教研室主任,现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延安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延安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任学岭,男,汉族,1950年生,陕西佳县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史学教授,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导师。1976年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延安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79年至1980年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一年。曾任政教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社科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历史系主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延安大学陕北文化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延安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任学岭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陕甘宁边区史、  相似文献   

3.
高九江,男,1956年生,陕西佳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外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延安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哲学学会理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委员会埋爭。高九江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杨亮才,男,汉族,1965年出生,陕西神木人,中共党员。1982年至1986年在延安大学政教系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在中南财经大学政法系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1989年至今在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工作。现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5.
郭必选,男,汉族,1954年生,陕西彬县人。民进成员,延安大学哲学教授,中共党史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外校)。1978年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后分配到延安大学工作至今,1984年至198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6.
马海平,男,1950年生于陕西省绥德县。中共党员,教授,科技哲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延安大学副校长,兼任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延安大学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延安教科文基金会理事长、《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主编。马海平同志1976年毕业于延安大学物理系.1980年借调中国科协工作。1982年起在延安大学任教,1989年担任延安大学校长助理,1992年担任延安大学副校长。先后分管延安大学校长办公室、外事办、校友办、总务处、保卫处、派出所、科技处、发展规划处、学报编辑部工作。主编出版《…  相似文献   

7.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  相似文献   

8.
韩琳,女,1960年生,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延安大学马列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刘建德,男,汉族,1952年9月生于陕西吴堡县。中共党员,硕士。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兼外校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延安大学工作至今。曾任延安大学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等职务。现任中共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教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学科成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延安大学学位审定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0.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F0002-F0002,F0003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法学院和行政学院,解放战争时期演变为政法系。1958年恢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1974年开办政教班,1977年正式成立政治教育系,1998年改名为政法系,2002年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延安大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延安的土窑洞里、延河畔上、清凉山的石崖旁,延安大学体育系同其它系科共同走了过艰苦办学的历程,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具有献身精神和专门技能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30+129-F0002,F0003
延安大学财经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行政学院财经系(行政学院1941年并入延安大学)。1985年学校恢复重建了管理系,2002年发展为经济管理学院,2008年经济管理学院分设为财经学院和管理学院.  相似文献   

13.
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兴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它的成立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中国革命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编写《延安大学校史》对于继承延安时代的教育实践经验,发扬延安时代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高杰,笔名高浦棠,汉族,1957年生,陕西子洲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研究员,教授。历任《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等职,现任《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主编、延安大学延安文艺研究中心主任,延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点导师,民盟延安市委副主委、政协延安市委常委。是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曹禺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高杰教授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其本科毕业论文即在当年的国家级学术刊物《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15.
借助延安革命圣地的地域优势,收集整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建设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据库,不仅是保护红色文化典籍的需要,也是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特色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收集整理及数字化建设,对保护红色文化典籍,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助力延安时期中共党史及相关课题研究,催生科研成果产出,支撑特色学科建设,形成延安大学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宇赟,男,1960年生,陕西神木人,延安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共延安大学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延安大学法律研究所副所长,延安市政府法律顾问。是陕西省诉讼法研究会理事,陕西嘉岭律师事务所律师,延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相似文献   

17.
高延龙,男,1957年7月生于陕西延安。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75年3月至1977年12月在延安市姚店插队锻炼:1977年12月至1978年2月在延安公路总段当养路工:1978年3月至1982年元月在延安大学化学专业本科学习,毕业留校到教务处工作,先后任干事、科长、处长、  相似文献   

18.
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建校70年来,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延安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亲切的关爱和特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顶峰时期,除著名的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军事院校、马列学院外,还创办了20余所各类专门高等干部学院,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干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于1941年9月的延安大学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所。为了更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我党民主革命时期高等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成就,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延安大学校史专题档案。一、建立延安大学校史档案的意义和作用194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青干、女大、陕公合并,定名延安大学,吴玉章同志任校长,赵毅敏同志任副校长。”学…  相似文献   

20.
1992年4月9日至11日,延安大学政教系、管理系、马列部联合召开了“延安大学经济学科(重点)首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与会人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学术交流,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会上部分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公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