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能否完全记录语词是东巴文定性的一项重要依据。笔者以田野调查所得的经书为例,在改良学界惯用的穷尽式统计法的基础上,对汝卡东巴文记录语言的能力进行了考查,并结合其它证据,认为汝卡东巴文已经具备完全记录语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汉字中存在双声符,东巴文也有类似现象。东巴文双声符有表示多音节词中的部分音节和表示单音节语素两种形式。双声符音符在用字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理据。从双声符的形成途径看,有假借符号上附加音符、双声符形声字的意符脱落和假借注音式形声字三种情况。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双声符会朝两个方向演变:一是凝固为一个字,二是其中一个音符脱落。由于所发现的双声符均为东巴文发展下游鲁甸经书用字,其形成的原因是使表音表义更加明确和东巴求新奇故意改造记录形式,说明东巴文双声符是文字意音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研究对汉字等意音文字同类现象的深入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悠久而上进不息的纳西族,早在唐宋前后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东巴文化。纳西族有迄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象形文字,单字达1300多个,因它被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经师“东巴”频繁使用,故称为“东巴文”。千百年来,东巴(意为智者)们倾注智慧之汁,在用东巴文传承教义的同时,兼收并纳历代文化成果,纵横思维,著书立说,写下了多达一千多种、两万余册、上千万字的东巴经典。东巴经所涉领域相当宏  相似文献   

4.
东巴文中的异体现象比较突出,但对东巴文异体字的研究总体来看比较薄弱。东巴文异体字的研究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异体字的判定、异体字的整理、异体字之间关系的判别、异体字与东巴文字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纳西族宗教文化主要载体东巴经语言特征:口语特色的书面语、与早期文字相对应的书面语、东巴文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并存等的描述,对东巴古籍作语言学研究的前景,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摘要]东巴文藏语音字是中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区语言接触产生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对东巴文藏语音字的范围、类型、语音特征等作了分析研究,认为藏语音字主要用来表属相、记数字、东巴教专用词读音标注、藏语音读文献标音字、形声字声符等;类型可分为有标志藏语音字和无标志藏语音字两类,读音基本保留康方言香格里拉藏语土语读音特征,声调已纳西语化。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中的东巴文藏语音字是东巴教长期受到藏族本教、佛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于东巴文是不是文字、是什么文字 ,有十六种不同解说。本文通过对两段东巴文、经文、各种异文的比较研究 ,发现东巴文的发展轨迹 ,提出东巴文是独立形成自成体系的 ,从图画和口诵东巴经典脱胎而出的 ,原始文字形态与成熟文字形态长期混沌不分的 ,是能够解开图画如何发展成为文字之谜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东巴文账簿近年陆续有发现,但关于马帮的尚未见过。在四川省木里俄亚调查到的东巴文马帮账单属首次发现。用原文、记音、字释、对译和汉译“五对照”的方式,详细解释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和意义,释读账单的内容。最后考释其中的一个疑难字,认为它是表“犁范”的象形字,该字在各地异体甚多,学者、东巴多不明其字源。通过遍查“全集”,将26个代表字形分为三大类型,各类之间的差异体现了造字者观察角度和取舍的不同,也可看出犁铧外形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东巴文是古老的民族文字,也是中国目前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其特殊的艺术形态体现了东巴文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特有的文化内涵。东巴文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特有的视觉符号特征,这些视觉符号特征为东巴文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分析东巴文视觉符号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探求东巴文字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作用,体现其作为文字“活化石”的特有价值。东巴文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具体体现为审美价值、经济价值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东巴文字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还活在民间的象形文字。据研究,这种文字最晚产生于纳西族进入奴隶社会后的公元七世纪以前,后被纳西族东巴教经师用来书写经书。东巴文系指两种体系的文字:一种纳西语称“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引申为文字,即东巴象形文  相似文献   

11.
傈僳族竹书文字的异体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傈僳族一位名叫哇忍波的多巴(即巫师)创制了一种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划在竹片上的,所以被称为"竹书"。从文字类型来看,竹书是一种音节文字,多数音节的异体字有2个,个别音节的异体字可多达5个。所以,竹书是一种不太完备的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2.
书法在中国一般特指为汉字的书写艺术,然而东巴文字书法和汉字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文字比甲骨文更古老,还可能是同源,在早期都用于宗教活动。但当今的东巴文字书法创作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且处于起步阶段,汉字书法中魏碑艺术自然、稚拙、生动的特点和其产生于民间,通过字体结构的生拙趣味、刀刻石痕和风化剥蚀的沧桑漫漶感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东巴文字的特点与此相合,可从魏碑中学习这种趣味并用于书法创作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语言文字学角度对纳西东巴经《九个天神和七个地神的故事》进行考察,探讨东巴经书在文字排列、字词关系、停顿、省写、字符组合、字形风貌等方面的特点,这些书写特点展示了东巴文化的独有内涵,也为东巴经语言文字研究的深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纳西语中古今的汉语、藏语、白语借词,从东巴文化、民俗礼仪文化、语言文字文化三个方面对东巴教的藏族钵教影响,纳西族、汉族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汉族年画、对联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纳西族语言文字中含蓄的中华多元一体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纳西族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以及她以中华文化为文化的内向凝聚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纳、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吸收、借鉴、交融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和藏族苯教、佛教相互渗透是其文化交融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塔城洛固村为个案,以达来寺高僧和学礼的经历与宗教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其他田野调查资料,从宗教、民俗、语言、饮食、婚姻等多个方面,较细致地反映了纳、藏文化交融的现象,并分析了纳、藏文化交融的原因、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东巴民间绘画及其可持续性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东巴民间绘画艺术扎根于东巴教文化传统,形成多样化形式,如何保持东巴文化传统的根,又继续延伸着东巴民间绘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持其在国际国内艺术领域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地位,我们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治学严谨又富有创新意识的学者、作家吴组缃先生,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体现了其圆熟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在这种精到简洁的叙事技巧中突显了处于男权中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东巴文化研究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不断有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文化研究的对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丰硕,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伴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东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东巴文化全方位走向市场,东巴文化传承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东巴文化研究向深层次发展,东巴文化产业市场化出现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丽江纳西族的习惯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东巴教的传统哲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兄弟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环境保护习惯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东巴经、神话传说、谚语、格言、碑文等世代相传,内容极其丰富。事实证明,其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有益作用。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的环境保护文化,使之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