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哲娜 《城市》2013,(7):74-77
自新石器时代半穴居住所出现以来,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与丰富多彩的建筑流派。以发源于运河城市苏州的"香山帮"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技艺,抓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体制改革以及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的机遇,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实现了技术和市场的全面"复兴",不但为非物质  相似文献   

2.
凤翔泥塑作为陕西优秀的民族艺术,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地域特色,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凤翔泥塑的原生态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三方面展开论述,尤其对艺术性作了深入的剖析,进而总结出泥塑艺术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占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石柱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古代建筑文化遗存,其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结构构件与艺术构件完美统一的典型代表。其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安家》2009,(7X):170-177
<正>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5.
高强  卢嘉  陈健 《城市》2012,(4):49-52
一、引言 现代建筑理论以凸显人力为出发点,反而产生了诸多非人性化的建筑与环境.一方面,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舒适度降低;另一方面,人工化程度过高,生态环境被破坏,建筑材料不达标,引起大气、水质污染等.此外,建筑与环境细部尺度层级缺乏,艺术感染力下降,建筑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不足,缺乏场所精神.因此,借鉴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创造适宜的人居建筑与环境,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筑装饰雕塑是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是物质越精神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拥有特殊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同时它也反应这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在功能上,既有实用性强的艺术类型,也有纯粹的欣赏性的、表现艺术精神理念和形式的作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筑装饰雕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直是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手绘艺术是元素是手工绘画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内涵性以及灵活性而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本文在研究手绘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的优势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平面设计各个领域内的创新表现,并提出了手绘艺术之于现代平面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告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告实质上是一门艺术,但不是纯粹的艺术,它有特殊性,本文从现代广告设计的特点及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现代广告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价值,指出现代广告设计需要艺术性,但不能超越广告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9.
徐畅 《城市》2013,(5):52-54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人文价值,应该得到妥善保护。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性整修,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满足"安全适用"的要求,制定妥善的施工方案。一、历史风貌建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天津历史文化特别是近现代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其中旧租界建筑,一座紧连一座,或绵延几条街,或形成独立街区,以集束的  相似文献   

10.
刘幸坤 《城市》2010,(8):62-64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市场愈发繁荣,建筑风格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尤其在近几年,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在中国这片东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大到政府办公楼,小到街边一隅,都能看到欧洲古典建筑的影子,柱廊、拱券、雕塑、喷泉等欧式元素充斥着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1.
正水墨是中国画传统的基本语言要素,其基本艺术语言就是水和墨。运用水墨这一传统的绘画语言要素表现出具有中国当代性的艺术绘画作品。水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媒材,这就奠定了中国画必须以这种媒材完成作品的创作,但中国画的传承一定是站在继承、创新和发展的角度上才有中国画的未来,我们活在当下,应该表现出我们当代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以及具有深厚的中国画传统的民族传统艺术。本文通过阐述水墨的文化性和学术性及当代性的重要性来诠释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探讨水墨的艺术性以及当代的文化趋向。  相似文献   

12.
宋臻  骆潇 《职业》2004,(5):43-45
我希望尽可能地赋予橱窗一些文化性、艺术性的东西,让它不只是很漂亮,更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在里面.消费者站在商店的橱窗前,好似处于梦境中,或者是受到启发,或者是有所感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就是我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何继新  纪章然 《城市》2022,(8):54-63
绿色建筑是新时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绿色建筑的发展逻辑可以从生态性、文化性、认同性及技术性4个层面进行探析。具体来看,生态性决定了绿色建筑双重文化契合的价值逻辑,政府是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核心动力,通过绿色化手段推动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实现;文化性规划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逻辑,文化是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基础,文化契合突出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供需匹配的关键任务;认同性描绘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行动逻辑,文化和消费共生推动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消费文化转型的同时,应重视多维主体的协作;技术性影响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创新逻辑,文化互动体验模式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参与分享,文化价值评估是提升绿色建筑文化认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一门视觉艺术,本文以人最平常的视觉和心理活动为基础,探索当代建筑艺术和视觉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以科学的方法解释了当代建筑借助视觉心理规律而呈现的美感,并阐述了视觉心理在观者认知建筑艺术行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慧萌  于劲翔 《城市》2012,(4):43-44
一、视觉形象 津塔是一座位于天津海河畔的摩天大楼,高336.9米,是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津塔呈风帆造型,建筑主体结构板边缘呈折扇状椭圆造型,向上收分式设计,比单纯的直线延展更具张力,弱化了建筑的垂直尺度,具有极强的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 建筑设计师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质拼接营造出丰富且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16.
张树兰 《城市》2013,(6):31-35
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海河生态经济带及沿岸各功能区内涌现出大量后现代主义风格及仿欧式古典风格的建筑作品,它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装扮着这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城市。在一些现代建筑的外延与内涵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世界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思潮和新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拓扑建筑设计理念融会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百年的沉寂,人文主义精神在黑暗里痛苦地挣扎,但从黑暗与压抑中却诞生了最伟大的教堂建筑杰作.这一时期宗教建筑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对这段历史时期基督教的发展,人类思想与艺术成就的完美解读.光与暗,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必然存在的对立面,也是教堂建筑艺术灵感的源头之一.本文将从教堂建筑的结构设计,宗教精神,艺术风格三个方面解读欧洲哥特时期教堂建筑的成就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陶瓷壁画是现代环境陶艺表现形式之一,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加入建筑空间,让我们生存的环境空间达到艺术化的意境,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当代建筑环境的风格趋向于人性化、风格化、生活化,更具亲和力,其意义是在于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和谐、具有文化内涵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提供给人们一种人和空间互动的媒介。陶瓷艺术是一种可以满足环境发展趋势的物质载体,也具有承载多种生活环境风格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融,得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元素所蕴含的的美学规律和蒙古族的艺术特色与现代陶艺设计的表现特征相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我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陶艺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使其兼具文化性,审美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本文将在解析蒙古族传统元素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对新时期蒙古族陶艺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周彝馨 《城市》2008,(3):44-46
骑楼是优秀的传统建筑类型,具有浓厚的南方地域特色。时至今日,由于现代都市的发展,骑楼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发展也受到了极大制约,使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的发展和延续产生了断层。怎样才能延续骑楼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