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英国小说历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杰出的、独一无二的伟大小说家。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威塞克斯小说”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环境描写在整篇小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环境在小说中不仅有背景作用,而且极富象征性。而作者之所以能如此熟练地驾驭各种景物描写,是因为他有着一种浓厚的乡土精神。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社会的挽歌--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衰亡的一曲挽歌,其情调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欢快--忧郁--悲凉.这种情调的演变既饱含着他的乡土情结,又是他宗教情感和哲学思想变化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当时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伦理上,哈代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持“社会向善论”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不可改变的困境中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人与社会的不协调关系,改善人的生存处境。其中在如何适应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思想上,哈代则受到威塞克斯居民生活方式中体现出来的民间社会伦理观的启示,这种民间社会伦理完善了哈代的社会向善论。从这一意义上说,威塞克斯民间伦理在哈代小说伦理道德观念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哈代和路遥是中西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同处乡土文化被工业文明侵蚀的社会变迁时期,各自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威塞克斯和陕北黄土地.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两位作家在思想基调上表现出各自的特性. 哈代小说深受古希腊悲剧宿命论的影响,他笔下的农民面对变化无所适从,听凭命运的摆布和捉弄,通常陷入毁灭的结局. 路遥小说中的农民则对儒家思想做出了现代性的诠释,他们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勇于摸索拼搏,不畏坎坷多舛的命运,始终力求掌控自己的人生. 哈代和路遥为生存逆境中的农民描绘出一幅社会全景图,尽管基调不同,但均关切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浮沉,思索探寻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秩序,映射出当代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迷茫和困境.  相似文献   

5.
哈代作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表现出独特的神秘风格。哈代小说神秘形态的形成与威塞克斯民间宗教有很大关系。因受到威塞克斯民间宗教中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哈代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二是鬼怪、幽灵的超现实意象;三是超现实的神秘现象。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中隐含着哈代对民间价值立场的坚守,表达了哈代理想的民间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还乡>中,哈代精心描写了埃格敦荒原上的种种民俗事象,且巧妙地将其与小说的内容结合起来.这些民俗经过作者精密的安排与运用,深入到了作品的肌理之中,对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多将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对故乡"民俗"的呈现视为是一种客观写实性反映,却忽略了乡土小说创作与这一时期"民俗"概念的引进、作家"民俗"视野的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究其底乃是对"民俗"这一概念的历史性缺乏敏感。因为"民俗"是一个现代概念,把故土的种种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视为"民风民俗"来进行写作和评论乃是一种现代性现象。对"民俗"视野建构过程的分析将深化对乡土小说现代性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现代中国农村寻根者莫言的"寻根小说"和威塞克斯乡村叙述者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进行平行分析,探讨了两者在乡土情结中对人性思考的异同,并对此进行了溯源。他们的小说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实现人文关怀及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其小说的悲剧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哈代本人对于悲剧创作手法的自觉运用。文章分析了哈代小说中的多种悲剧创作手法,对哈代小说的悲剧美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创作对乡村主人公所受民间文化或“民风民俗”的横向制约作用 ,从认识与表现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与悖论。这体现在他一方面在意识表层上对湘西民间文化纯厚品质的肯定态度 ,另一方面却在具体的情节与画面中显示了对这种态度的某些解构效应 ,表现出对湘西民间文化 ,民间精神价值的怀疑。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代乡土作家的创作尽管具有在鲁迅示范和影响下写作的特点,但仍然富有不可忽视的原创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浙东乡土作家群在乡土根性形态、乡土风景潜质以及乡土伦理主体这三方面的探索典型地体现了乡土小说叙事的先锋意味。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前后出版的安徽省各地方志的方言部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方言描写结构不全、注音混乱、用语不规范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条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概述和简释《滇程记》中作者对途经的鄂、湘、黔、滇四省采风表俗、记录在案的主要民族民俗事象 ,指出其当今所具有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阐明了“备异闻、资考证”对民族民俗研究的功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钦文的乡土小说是在越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其乡土小说演绎出了土性十足的浙东坚硬民风与民气,形成以启蒙为主导的沉重坚实的创作主题,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乡土叙事的现代性转型——论贾平凹的乡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贾平凹的乡土叙事完成了现代性转型。首先是叙述对象的转变,从新文学传统对时代生活的关注,到立足现代文化哲学、生命哲学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终极文化关怀的追求。其次是作者与叙述者关系的改变和叙事艺术的嬗变。贾平凹乡土叙事的转型,勾勒了新时期乡土叙事变迁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教学型地方院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探讨和总结了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创建西部一流的政法院校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