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现代俄语中形成了一种英语借词热。英语借词热引起了俄罗斯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和讨论。本文从英语借词的类型入手 ,讨论了英语借词引入的合理性 ,必然性和适当性的原则。语言是一个自动净化的系统 ,会自行淘汰多余的 ,不需要的词汇。随着俄罗斯社会的稳定 ,英语借词热也会降温。对英语借词冷静地分析对待 ,对这些词的吸收也会逐步走向自然。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数量大,种类多。中国的饮食、丝绸、陶瓷、传统文化及独特的风俗习惯对英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在英语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但同时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生存状态也不尽相同。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世界文化的不同融合,新的汉语借词会不断地出现,而另外一些汉语借词则会从英语中消失。  相似文献   

3.
语言接触导致词语借用,汉语中有许多英语借词。本文利用语音相似替代原则,从元音、辅音、音节等角度探讨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在语音变化上的规律,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一种开放性的语言,它从其它语言中借用了许多词语,英语中也有汉语借词现象,涉及了借词的起源、构词方式分类和发展演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英语借词形成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语音、语义、词形角度出发,将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分为音译借词、意译借词、音译和意译混合借词、半音半意译借词、音译加表意语素借词、形译借词和字母借词七种,认为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总体呈现意译逐渐取代音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式英语是一种独特的英语变体,在拼写、语音、语法和语用上都存在有别于通用英语的特点。早期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不少来自粤语,现在绝大部分来自普通话,用的是汉语拼音。早期汉语借词不少是音译借词,当代发展趋势是意译借词。早期借用以单词为主,现当代则出现大量的借用短语。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译介语与源出语》一文,是美国康萨斯大学安德鲁.J.穆迪教授所著。本人已把其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刊登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第2期P164-167和第4期P141-144上。此文专门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几种译介语和源出语,阐明了研究该课题的材料选择及其研究方法,是一篇外国学者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力作。作者在文首指出,研究汉语借词的语言源头时会出现两个复杂因素。第一,汉语借词有多个主要来源,包括官话,粤语,及其他汉语方言;第二,它们在被借用于英语之前常通过另一种语言来传播,通常是日语。因此,汉语借词由多种词汇组成,这些词汇来源不尽相同,相互之间不易理解。我们不应认为汉语借词仅来自一种源出语,我们可以利用类型学或历史的证据来判断哪一种汉语方言成为哪个借词的源出语。一针见血点明了研究汉语借词的复杂性及其难度。此文共有五个部分:一、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作者十分注意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材料的选择。他仅从GarlandCannon(1988)在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时所用的981个汉语借词中选择了196个来作为研究的语料。他认为Garl and Cannon选择的981个汉语借词仅仅证明了汉语借...  相似文献   

8.
今天为数不少的日语词汇逐渐进入了英语,并得到英语世界的认可开始被广泛使用。这些都得益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扩大。今天已经有千余日语词进入英语中。文章对英语词汇中的日语借词四大类型作了详细介绍,表明借词的产生和发展是各民族语言与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厘清“借词”的定义,梳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借词类型,并总结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生存状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将会使更多的英语借词进入其中并发挥必要的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主要包括直接借用英文单词和字母、借用英文单词或字母同汉字的组合、借用外来词三种构成方式。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不仅具有简洁性、新奇性、浓厚的专业技术色彩、不稳定性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表情色彩、语体色彩及联想色彩等修辞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是汉语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它反映了以英语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互联网媒体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中对汉语的冲击,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已有百年历史,法学翻译对于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学翻译对于中国现代法学具有建构与生成的意义,从法言法语到制度理念,均建立在法学翻译的基础之上;其次,法学翻译的发展轨迹,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法学的演进过程,从取法西洋、学习日本,转至模仿苏俄,进而重新面向世界,法学翻译的曲折变迁也印证着现代法学的艰难命运;第三,法学翻译对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构亦有重大影响,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译介移植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也应有反思的态度和超越的决心.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学翻译史的梳理和总结,一方面旨在较为全面概括地展示百年法学翻译的成果和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观察到法学翻译与现代法学之间的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告翻译的目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翻译行为日益趋向多元化,在传统的翻译理论框架内难以充分地解释各种复杂的翻译行为,传统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也已无法完全适应广告这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它遵循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从而修正了传统的"信、达、雅"原则,确立了新的广告翻译原则,给广告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活动的主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这些相似的演变历程反映了翻译的种种困难与矛盾,揭示了与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而又超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差别的翻译的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翻译目的论——松开译者脚下之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目的论是西方翻译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当代翻译界引起巨大反响。本文分析了目的论提出的理论渊源,描述了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文章指出,目的论的提出,在翻译理论研究、译者翻译策略选择、译员培训及如何评价译文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运用目的论的三个主要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分析了内蒙古通辽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并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学科迅猛发展和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段益完善的今天,翻译能力成为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探讨了翻译能力的构成内容和影响因素,提出应借助翻译教学各环节的合力,改进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科学专业的翻译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法治乃法律之统治,它与法律、正义、权力、民主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法治也愈加文明理性。现代社会的法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是法律之治、正义之治、限权之治与民主之治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德治为基本特征,其德治思想源远流长,是对远古和三代以来传统治国方略的总结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相当精辟,是儒家德治主义政治思想不可动摇的基础.在中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上,众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形成了法治与德治并用的完整理论,并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宋夏金各族人民分治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尝试 ,它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基本思想资源和认同前提 ,以盟誓为基本制度 ,实施了空前的文化发展和文化融合战略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0.
翻译标准是衡量翻译质量好坏的尺度,又是翻译实践所必须遵循的准则。翻译等值,即内容等值,文体学等值和篇章类型等值,是德汉翻译的基本准则。随着德中文化、教育、经济和科学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它应该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