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覃世煌 《今日南国》2008,(18):44-45
近年来,合山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与开发工作,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思路,积极优化农村人才发展环境;拓宽农村人才建设开发渠道,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力度,逐步培养了一支有特长、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本研究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了相关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因此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人才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建设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与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11,(9):11-11
日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迎来首批苍南县农村“两创”经营实用人才培训班学员。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规划,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年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增收致富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宁区横溪镇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实施“人才兴镇”战略,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到培养潜在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形成了“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因受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规模、素质、年龄、性别、从业、供需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农村实用人才的构成及特点,揭示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自觉、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健全制度机制、优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构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陕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陕西省自1999年实施"三个一乡土人才建设工程"以来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认为陕西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人才保证.但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行业分布不平衡、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等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适合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选拔、培养、管理、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宣传和组织领导,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陕西省开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新局面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迅速,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则导致了“二元人才结构”,广大的农村实用人才身份和地位得不到制度性的承认。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滞后,认定管理制度尚未构建,这成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不大、发展不稳定和随意性的关键原因所在。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认识,制定合理的认定标准,采取可行的认定管理措施,构建科学的认定制度,有利于打破“二元人才结构",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才困境及其出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村人才明显不足,农村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关注农村人才困境,探讨农村人才发展的出路,比任何时候更为必要和迫切。目前,农村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农业专门人才奇缺;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的成长和保障机制很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村人才成长的机制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等途径,促使农村走出人才困境。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着较多的现实困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哲学社科人才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大数据有助于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准确性和预测性、透明性和公平性。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需要以大数据环境对社会科学人才评价的应用价值为立足点,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公正化的评价程序为基本内容,重点解决好“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同时,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法律法规、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开放共享和一体化平台等措施,努力推动人才评价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以专业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中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培养现状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职业性不突出、实践环节薄弱、导师力量不强、评价标准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这一培养形式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人才评价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配置、导向、激励和约束四重作用,是实现管理功能的动力所在。面对现阶段制约人才评价的诸多问题,为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需要对人才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在界定人才评价机制优劣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人才评价机制模型,以展示人才评价机制的结构、内部联系及运行机理,实现组织和人才的自加压、自运行和自寻优。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但是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和年龄老化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要转变观念,树立实用人才是农村第一资源的理念;二要深化改革,制定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三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实际操作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和第一决定因素。西部大开发不仅要建设好基础设施,而且还要突破旧的体制和观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将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创造有利于培养、吸引,使用人才和鼓励各类人才在西部创业的良好环境,从而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规模适应的西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及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新文科建设依赖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逻辑理路表征为:知识论逻辑——人工智能促进文科学科专业生成,新生成专业的发展评价要坚持"问题+需求"导向;教育观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学生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避免专业和培养范式的"碎片化";教研方法论逻辑——人工智能将改变文科教学方式,新文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造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构建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科评价的应然图景,需要坚持:评价目的彰显立德树人、评价主体交互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多样、评价方式多维联动、评价结果全息直观和评价支持系统的"智能介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四个方面:造就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树立"全人"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大数据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目标,需要构建四个实践路径:课程体系设置"文理融合",打造立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教学模式创建"理实并重",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协同",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文科评价要打破"五唯"取向,坚持"新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职业的传媒人、党政组织与人民团体成员、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农村各类工作人员甚至普通农民都有可能程度不同地传播先进文化。应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人才建设理念,加强人才建设的领导工作,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多方法地做好传播人才的选用、培育、管理工作,构建先进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要立足社会需求。新时期高校本科外语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进行系统化重新构建,创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逐步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国外成功经验表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须走产学研联合教育模式。本文认为,在进行产学研联合培养过程中须把握市场原则、创新原则、质量原则、互补原则和共赢原则,同时须构建产学研联合教育的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是工程教育呼应工业4.0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旨在为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体系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地方工科院校面向基层、亲近产业、直接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实践者,应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征面向,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分析创新育人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要点,从学科、课程、师资等三个基本要素出发,关注学科转型升级、理论及实践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提升等重点环节,把创新育人理念落到实处,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世纪人才的竞争和挑战,要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新型人才,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新思路,探索素质教育实施新机制,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新型人才为重点,把人文素质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