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农户消费积累与国民收入1980年以来,农户消费积累与国民收入关系的变化具有以下特征:(一)农民收入、消费和积累同国民收入的增长大体是同步的。1987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国民收入达到9321亿元,比1980年增加563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2%。国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下取得的。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使用额450.7元,比1980年增加268.3元,平均每年增长14.8%,略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据估计,  相似文献   

2.
正确引导农民消费□文/陈华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农民的生活消费也随着收入的增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百户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反映,199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283元,其中人均生活费支出3081元,占收入的7...  相似文献   

3.
农户投入行为包括生产投入行为和非生产投入行为。生产性投入是指家庭经营的生产费用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包括实物投入和现金投入两部分。 一、农户生产投入的现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户的生产投入发生了较大变化。 1、生产投入快于生活消费的增长。1981年至2000年间,全省农户人均生产投入由30.34元提高到841.94元,年均增长181%;同期生活消费支出年均仅增长15.0%。 2、中长期投入增长快于短期投资。1985年至2000年15年中,农户用于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中长期费用支出由人均17.…  相似文献   

4.
梁莉 《统计与决策》2011,(24):98-100
当前城乡消费差异巨大,农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这将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民消费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南、山西、陕西农村25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跟踪寻找影响金融支持农民消费能力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我国扩大农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户家庭由单纯的消费单位演变为肩负生产、消费双重职能的农村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形成了以农户投入为主体的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生产投八新格局。为此,本文将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户中产投入变化特与、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供有关部【I决策参考。一、农户生产投资总体变化情况农户生产总投资是指大户全年总支出与税款等负担额的差额,交户生产投入是指农户用于当年生产经营活动所支出的流动性生产费用和为实现扩大再生产而购置的牛产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是乡镇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基层统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搞好和帮助农户记好家庭的记帐工作,不但能准确地核算和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均纯收入,而且还能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生产生活消费,有利于农户搞好农业生产的成本核算,提高科学种田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前,虽然大多数农村记帐户具备一定的记帐、算帐的能力,但是缺少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知识,使其在住户调查帐的记帐方法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乡镇统计人员如何帮助农村记帐户记好住户调查帐呢?首先,乡镇统…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经济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过去的1993年,重庆市长寿县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的总特征可以概括为“进入了消费的商品性时代”。如下数据可以证明这一论点:1980年,长寿县农民人均总支出178.72元,其中商品性支出(现金支出)占52.98%;到1993年这一比例已上升为96.64%。表明商品性支出已占领了农民生产、生活流域的绝大部分空间。但从农民的资金流向及频率看,农民的生产投入与生活消费仍潜存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通道     
据对全省40个县4000个农户抽样调查,今年一季度,在农民现金收入、现金纯收入较大幅度增加,生产投入增加,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回升的情况下,农民负担却呈下降趋势,这是近年来中央和省上狠抓减负工作取得的实质性、阶段性成果。今年一季度,四川农民人均税费支出总额11.08元,与2001年同比减少0.87元,下降7.3%。其中:第二产业生产税人均减少0.04元;下降  相似文献   

9.
基于渭南市2 636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分化与演变视觉分析农村居民消费融资需求状况。采用概率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融资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支的"非均衡性"、户主个性、消费环境、城乡融合程度和存贷款利率水平高低。建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集聚,构建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余年来,不少农户圆了小康之梦.但还有不少农户仍在为温饱奋斗.为什么有人提前达到了终点,而有人却落伍?面对这一问题,有些人认为,自然环境是产生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对于主要从事在业生产活动的农民来说,自然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而改变自然环境,使之有利于衣业生产,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当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不过其代价是高昂的,时间也是漫长的。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自然环境相近的条件下,农户的生活水平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富裕,有人贫困,就笔者在衣村所见,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和…  相似文献   

11.
各级农村抽样调查队所担负的农村住户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这项调查.能够反映农村住户生产、收入、消费、积累等基本情况.是监测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搞准农村住户调查是时代的要求,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进了实证分析,根据文章结论提出了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消费与整个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庭宏 《江苏统计》2001,(11):36-36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 ,江都市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其他产业也空前繁荣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据统计 ,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56 5元 ,提高到2000年3657元 ,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生活已进入小康。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些低收入家庭还较为贫困 ,食物和衣物的供给缺少可靠的保证 ,摆脱贫困 ,实现小康生活的路还很漫长。全市2000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户有2558户 ,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仅1091元 ,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47 %。少数农户还住在家徒四壁…  相似文献   

14.
一、近期全国粮食生产可能面临的问题尽管2004年全国包括内蒙古粮食获得丰收。2005年农业与农村前景也较为乐观,但制约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环境差、农民负担较重等长期积累的问题,虽有减弱但依然困扰着政府,同时又将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粮价上涨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徐亚刚粮价上涨,是否激发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广大居民生活消费的承受能力又如何?经调查了解,农民虽看到了种田的希望,但实际收益并不理想,因居民的承受能力不一,绝大部分居民负担困难。一、粮价上涨.使农民种田有了希望,但由于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水平增长缓慢。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不和谐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要求。对我市农村低收入户的收入、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农民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保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已重新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因而,分析研究现有体制下农户的消费行为是一项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农村农户的经济行为,进而探讨现阶段农户的消费目的与动机、消费性和消费水平的发展变化,揭示中国农户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便于厂家和商家对农户消费和农村市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一、农产消费的统计特征1.农户的纯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农户消费是农户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和最终目的。农户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可利用的资源(一)"富民卡"为农户信用信息资料的积累提供了依据2002年,为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农户生产、生活资金严重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住户调查是一项综合性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是通过对农民家庭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的调查,全面反映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对农村居民实现小康和摆脱贫困的进程进行监测,为各级政府制定农村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法、制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但在调查实施过程中,仍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为此,撰写此文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