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五”时期,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将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按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到本世界末,农村发展的基本任务,一是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生活水平.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的目标是:粮食5亿吨,棉花525万吨.肉类4850万吨,水产品2850万吨以上.农民收入达到的目标是: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旧体制向新体制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12年年鉴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粮食主销区、主产区和平衡区省级层面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农村劳动力依然过剩,粮食生产劳动力投入与粮食产出呈负相关,说明这两个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促进其粮食生产发展有利;粮食主销区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粮食生产劳动力投入量与粮食产出呈正相关,说明粮食主销区农村劳动力继续外流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就全国整体而言,农村劳动力依然过剩,说明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粮食贸易,尤其是其中的米谷贸易,发展迅速,影响巨大,是清代前期(1644—1840)历史上格外引人注目的重大经济现象。宏观考察这一重大经济现象,对于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探讨清代的商品经济,把握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乃至对研究我国现代的粮食生产、粮食商品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无疑都是极有种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行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生产连上新台阶,目前已基本形成5亿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结束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长期短缺,实现总量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村居民生活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国农业用占全世界约10%的耕地解决了占全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一、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决定。农民在实践中创造了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至1983年底,全国已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对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粮食产业发展历程 ;分析了在全国和全市实现了粮食总量供需平衡甚至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后 ,粮食产业的基础性、重要性日益被掩盖 ,而低效性、弱质性日益明显 ,从而导致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度减少 ,产需缺口日益增大等问题 ,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对于促进全市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国内的自然、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条件进行比较认为 ,重庆市除小麦不具备生产优势外 ,其它粮食作物都具有一定的生产优势 ,特别是水稻、高粱、洋芋、豆类具有比较强的生产优势 ,并提出了重庆市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布局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连续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的进步等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2012年粮食继续增产,实现历史上罕见的"九连增",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改革以来首次"九连快"。当前农业、农村面临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问题;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制度问题;三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转为市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形成农村合理的社会分工、发展粮食生产经营专业化和形成粮食生产经营适度规模的关键。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是:一方面乡镇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粮食生产、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之间发展不协调,粮食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产业结构是指全国或某一地区组成产业的各个部门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我国目前农村产业结构一般是指粮食生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之间的比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调整粮食生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比例,达到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8.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在解决粮食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十分丰富的发展粮食生产及农村工作的思想。他提出,“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进行国内战争、发展工业以及各项事业,无不依赖于充足的粮食;发展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采用新机器和新技术;必须帮助农民获得足够的种子,以利于他们完成播种的任务。他还提出,发展粮食生产需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赖有效的农村工作。他的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农村数字化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正向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应重视农村数字化转型在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安庆沿江湖泊围垦历史久远,本世纪初开始退田还湖。湖泊围垦与退田还湖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湖泊围垦旨在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及其粮食短缺问题。退田还湖有效改善了沿江平原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洪抗灾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也促进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湿地产业,延伸湿地产业链是解决围垦与还湖矛盾的关键环节。提出了继续实施退田还湖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吉林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省的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吉林省的粮食生产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包括粮食在内...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很快,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为整个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粮食多了,超过了生产者自身需要,就要求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这是商品经济的要求。开辟新的市场,一方面要求疏通流通渠道,另一方面,就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就是其中的一个行业。  相似文献   

14.
农业兴则经济兴 ,农村稳则社会稳 ,农民富则国家富 ,这是被社会经济发展反复证明了的一条历史经验。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的首要条件是粮食生产发展与供给安全 ,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 ,人民的粮食供给安全有保障 ,国家的富强发达和人民的安定团结才有希望和可能。为此 ,不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必须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与发展问题。  一、粮食安全与生产发展问题的提出  当前 ,我国的粮食连年丰收 ,总产稳定在 4 9亿吨左右 ,人均占有量稳定在 40 0公斤左右 ,市场上普遍出现“卖难” ,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过剩现象 ,似乎不存在粮…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农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中国农村历经20年的改革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结构已经被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所淘汰,代之以农林牧渔齐头并进,粮棉油糖麻菜果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 改革开放前的超稳定时期。1978年以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可以将其特征概括为:超稳定的“偏种型”农业生产结构;以粮为主的基础食物型种植结构;以稻、…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决策.为此,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粮食直补、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取消农业税等.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资金链,有效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筹措难、使用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湖南是我国粮食与油料生产大省。粮油工业发展对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论文探讨了湖南省走新型粮油工业化之路的必要性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使新型粮油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宗平 《老友》2008,(11):12-1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农业农村整备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改善,实现了农业农村综合振兴发展。目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学习、借鉴日本农业农村整备的成功做法,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相关法律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参与,完善新农村建设内容,增强农村灾害防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研究建立新农村建设评价制度,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200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5亿亩以上,全年粮食总产量4550亿公斤以上,增产250亿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增幅达6%以上。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民收入较低其生活生产环境较差的状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我国"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且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