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具有全面、关键、决定性的影响。客家民系主体来自中原河洛,在闽赣边地开基创业奠定了客家文化物质基础。客家重构中原式宗法制社会,形成客家文化的社会基础。客家传承河洛文化刚健自强、厚德、文化和重礼的基本精神。成为客家思想文化的理学根源也在河洛。  相似文献   

2.
对客家民系形成 ,过去只注重谱牒、史料上人口变化、客户比例 ,却忽略了这么一个形而上民系的文化大背景。本文认为 ,承传唐宋古代海洋文明、宋代鼎盛于赣的人文气象 ,以及宋末积弱之际激发的汉民族文化自尊 ,才是客家民系形成于赣的根本历史动因 ,只有抓住这一根本 ,才能达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先有实 ,后有名 ,客家民系形成于得名之前 ,当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披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与黄石华教授主持的香港崇正总会合作,在考证客家源流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角度,论述了明清季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犹太民族和我国的客家民系同样经历了历代迁徙、天涯飘泊、客居异乡的过程,其精神特质形成的动因,团结互助、崇文重教、反抗强暴、求真务实、精于理财、返本回归等是犹太民族和客家民系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史实出发批评罗香林过分强调客家的中原汉人血统,还是从族群理论出发批判其“族群中心主义”,可能都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罗香林研究客家时的社会情境和他对客家判定的标准。罗香林注意到了客家与畲民之间的血缘融合,从而发明和解释了“民系”理论,并从文化上来论证客家民系之优秀。罗香林对客家的界定,依据了客家人士的访谈,暗合了族群理论,也揭示了他那个时代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地域范围。1930年代前后,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存在着对客家人和客家地区的自我认同,民众对谁是客家人,哪个地方是客家地区,其实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相对清晰的界限。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重新解读三省交界地区宋以来的历史进程,或许对思考客家学自产生以来一直挥之不去但又无法得到正解的问题,即“什么是客家”,产生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古之冶游书从唐代产生以来,至清时更是蔚为壮观,然其间唯有明末清初余怀的《板桥杂记》能够超拔诸作之上,别有境界,不落俗艳。此乃得力于其实录的史学价值、内含的“遗民情怀”、记录对象的品位、不着色欲的真情、虚实相间的笔法。  相似文献   

7.
《西京杂记》(以下简称《杂记》)是东晋葛洪撰著的一部笔记小说。书中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用,所以其语言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杂记》中有大量的复音词,其中也不乏一些新词新义,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首先具体考察《杂记》中的新生复音词,并试图对《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和用例提供一点参考,文章最后是分析这些新生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补正了宋代史学名著《要录》、《杂记》关于道教方面记载的阙误,为南宋史特别是南宋道教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内容丰富,无所不包,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的语音现象,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音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客家学研究的奠基性工作——《客家研究文丛》(第一辑)首发式暨研讨会述评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中的民与君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所理解的民,是与天同气的群氓。一方面,民愚昧无知,只知逐欲求利;另一方面,民又是与天同气的,民心反映着天心。民是群氓,故必须立百官来治理;民与天同气,故举事必顺民心。民本与君本于是表现为一种循环的逻辑,君与民互为目的,亦互为工具。民心不可违背,但民只能以天为中介间接影响于君。民因为与天同气而客体化了,只是治的对象,不能成为治道的主体。这是《吕氏春秋》中民本思想的真实涵义,它与民主(民治)毫无关系。中国古代的“民本”之说,大抵如斯。  相似文献   

12.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其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它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以及各地的部分方言词,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代福建汀州所在的汀江流域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是福建客家聚居的主要区域和文化中心区域,在客家民系发展中起着人口聚落、繁衍和族群认同作用,也成为当今世界客家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最重要的区域。客家只有在通过血缘与文化寻根达到客家族群认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全球化背景下的客家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4.
客家邓氏族谱中有个邓攸弃子救侄的史录 ,而客家民间神话中则有一个“葛藤坑传说” ,从史录到神话 ,其演变过程中 ,恰好蕴含了作为这个民系形成过程的思想材料 ,从中 ,可以获得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重要信息 ,对破解客家民系形成之谜 ,有不少裨益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方言及民系形成的时间、地点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本文从移民走向和人口变化、汉畲杂处等新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赣方言形成在先,客家方言是北宋中期在赣南形成,而客家民系则到南宋中期闽粤赣三角地区全部客家方言化后才告形成。  相似文献   

16.
清初余怀的《板桥杂记》是一部追思文人浪漫风流、记述青楼文化的笔记小说。作者大力铺写明季江南青楼生活的繁盛与优美,但在全心全意追叙旧事、体贴入微的揭示中蕴含着强烈的文化失落与文化创痛,体现出明遗民文化心理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从互文性的视角看,朱自清的《伦敦杂记》面临着一种困境,一方面要利用大量的互文文本让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又要与这些文本拉开距离,以凸显其个性。这种互文性困境是导致《伦敦杂记》创作延宕乃至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引入旅行指南、日记、书信、游记、文学知识等文本,与《伦敦杂记》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伦敦杂记》的创作心态及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闽杂记>是清道光至成丰年问在福建为幕僚的浙江钱塘人施鸿保所著.作者以外地人新鲜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将自己的见闻及时搜集记录,为我们提供了福建(福州为主)丰富的风俗民情等相关文字资料.通过对<闽杂记>所栽闽人读书、藏书等文化、教育部分,可以归纳推演福州市民崇尚读书及好学精神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反映的是中国文明社会远古的历史文化 ,因时代久远 ,许多珍贵价值体现在“奇谈怪论”之中。运用人类学的比较、还原、重构诸方法 ,可从神话传说、奇谈怪论中剥离出远古社会的真相、真实、真理  相似文献   

20.
《九月诗刊》自2004年创刊以来,以专题化办刊、办奖促办刊的思路,以及出刊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综合质量而在广东乃至全国产生了相当影响。《九月诗刊》既团结和凝聚了一批本土诗人,推动了近年潮汕诗歌的繁荣;又在国内外的区域性诗歌交流上做出了相当贡献。作为一份诗歌民刊它还促使我们去思考:民刊之民间属性如何拓展,网络传播时代纸质民刊该如何坚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