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与政治社会化变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传习政治文化是西方政治学者在60年代前后,通过政治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交叉的方法,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划出的一个独立研究系统。政治文化研究缘于政治学中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行为主义学派不限于抽象地分析宏观的政治思想、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而是着重于政治行为的研究,将政治过程与人们的行为普遍联系起来。阿尔蒙德于1956年在其《比较政治系统》一文中首次提出“政治文化”概念。他主张要从政治行为入手来研究政治体系:“首先,一个政治体系就是一个‘行动’的体系,必须以行动来…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政治?列宁说:“政治就是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又说“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列宁所说的政治概念就是政治学。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到政治学,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提到政治学。他们都肯定了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研究政治关系、阶级斗争、革命、改造等问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社会化及其功能发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化问题是政治学、社会学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个人和社会分别通过何种途径 ,使社会成员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 ,从而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政治社会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教化和社会成员接受这种政治教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任何政治体系要维护并巩固其政治秩序就必须设法提高其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面临创新的任务,需要方法论的开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借用西方政治学的工具来解释政治,并在其中混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在理论创新上步履蹒跚.关系政治,突破常规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思维,形成了一种融结构、行为与功能分析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新框架.在它看来,政治不过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互动生成的一种公共生活:以政治主体、政治权力、政治利益与政治环境等为要素,在政治组织、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政治结构下,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相互作用,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当代政治实践的新事实,也可以超越传统政治学的视线,初步揭示社会政治中个体与整体互动的规律.关系框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的努力,也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学发展力图在研究中将结构、过程和结果相综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马艳朝 《东岳论丛》2011,32(8):60-64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整体取向:也即将政治学研究看成是探寻政治规律的活动。这种取向无疑是对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一种模仿。在这一整体取向之下,当代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因此而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活动本身的认识上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对这一整体性取向进行反思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提升自己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6.
比较政治研究是现今政治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因其研究内容直接涉及具体的政治决策、实施及反馈过程,从而具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西方比较政治学呈现一种由"主义导向"到"问题导向"的发展趋势,基于对这种趋势的认识,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应选择"问题导向"的研究策略.中国比较政治研究本土化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旦选择了适合的导向,即可通过借鉴西方比较政治研究成果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7.
政治发展是当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五十年代以来,美国政治学界展开了政治发展的研究,并逐渐得到各国政治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固定领域,研究重点主要是比较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倾向及政治现代化问题,成果颇丰。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西方中心论”的文化偏见,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转变,理论上难于产生新的突破,实践中也无法解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贫困、文化冲突、政治认同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政治学界自八十年代以来,也有许多政治发展方面的学术成果,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化是现代政治学研究领域之一,它的定义迄今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所谓“政治文化”指的是政治系统赖以生成的文化条件或背景,亦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的集合,主要地表现为个人对于政治系统以及自我在政治系统中所担任角色的心理取向。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互为因果,是个人政治行为和选择的主观的决定性因素,并对政治运行施以影响。现代政治文化研究一般以现时的个人心理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明伟 《学术论坛》2005,1(4):52-55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这种政治行为与一个社会的利益分配与政策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理论,特别是在提倡"政治是过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政治参与关乎一个社会的成员对政治系统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对政治参与及其意义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国 《理论界》2001,(5):11-13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文化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影响早已为学者们所关注。对政治思想、意识形态、民族性格、国民性、公民性等问题的研究就是政治文化研究的早期形态。但以行为科学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从5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在这个时期里,美国政治学家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比较政治学的研究途径。而政治文化作为比较政治研究的有用工具,引起了政治学界的高度重视。 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Parsons)曾指出: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可以被划分为密切相关的政治结构(政治行为的模式)和政…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是西方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近代西方社会科学学科的分化特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离导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 ,促使政治经济学复兴 ,出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整合研究的“新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表明 ,经济学和政治学必须综合为统一的社会行为理论 ,才能有效地说明和解释市场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是政治现实最直接的反映。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给政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也必然引起政治学范式及其研究的重大变化。从以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政治学向以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学转换 ,是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最集中的体现 ,也是当代政治现实最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十六大对创新发展政治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十六大报告有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对推动政治学理论研究创新和政治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政治学科建设 ,提出了强烈的社会需求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需求是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今后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表明深化改革开放对政治学提出了强烈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比较政治学领域中的政治冷淡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特别是比较政治学当中,政治冷淡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变量,其研究由来已久,其成果也备受学界瞩目。在中国,自80年代末期始,对政治冷谈主义的研究也成为政治学特别是比较政治学中的新热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冷淡主义的表现如何,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怎样,其成因和解决方式有哪些,应该是当前政治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西方现代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政治冷淡主义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1 在现代政治学当中,政治冷淡主义是与参与意识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冷淡主义,是指社会公众对政治没有丝毫的责任感和兴趣,无意关心和通晓国家的政治生活,更不想亲身介入政治过程,漠视政治实践。政治冷淡主义者一般宁愿去除自己的“政治人”角色而成为政治的“局外人”或旁观者,与积极参与意识不同,政治冷淡主义表现为公众自主精神和民主意识以及相关的政治冲动的萎缩和弱化。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之中,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葛兰西主义”一词的流行得到证明.无论是法国的阿尔都塞学派还是英国的新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都或高或低地举起了“葛兰西主义”的理论旗帜.尽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并没有一个既成的完整体系,但还是可以在他有关文化问题的众多论述中找出一个明晰的文化政治逻辑,即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基础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哲学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为基础的.鉴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历史现实,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从政治经济学转到了文化政治学,并由此而建构起了一种为当代各种新左派运动所采纳的文化政治理论范式.他所引领的“文化转向”集中代表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钱穆先生针对中国近代以来主流学界的“专制政治论”展开了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诸多层面的反驳与论证,其中的政治学论述集中于作为政制史研究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及作为宪制时评集的《政学私言》,其基本目标在于建构一种有别于又可适当兼容西方民主政治的贤能政治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展现了钱穆对一种类似于剑桥学派之“历史情境主义”的方法论自觉,通过区分“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以及确立政制研究的“七步法”而典范体现于该著作关于汉、唐、宋、明、清的政制个案研究,得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非专制论”,并对中国新政治的建构提出若干建议。《政学私言》代表了1945年前后民国制宪过程中相对缺席之儒家立场,从传统政治论角度对五权宪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并从宪制的多重制度层面提出契合于传统政治原理的意见和方案。钱穆的贤能政治学对中国当代政治学及政治制度研究产生了某种典范影响,贝淡宁的“贤能政治论”以社会科学方法推进了钱穆政治学基本命题的当代展开。中国传统政治对当代政治乃至于全球治理的可能贡献,恰恰在于在一个“民主民粹化”的失序时代重建最低限度的“美德—贤能政治”。  相似文献   

17.
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终结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以摆脱传统政治学对意识形态的附属地位 ,这种“价值中立”的理想对于客观地研究政治生活的规律、真实地透视政治现象 ,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这种方法提倡的尊重客观事实、还政治生活以本来面目的做法 ,在政治学研究中只能是一种理想 ,在实践中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可以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自其产生 ,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即已暴露出来 ,现实政治生活的严峻 ,使行为主义政治学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并最后走向了终结。一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终结 ,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的结果。这种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  相似文献   

18.
政治行为主义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行为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政治学流派。它反映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当前水平。在我国的政治科学研究方兴伊始之时,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政治行为主义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将简要地论述政治行为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分析它的现实基础,评价它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作为罗尔斯正义论主题的社会基本结构,强调政治制度优先于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这事实上是对政治哲学的制度传统的回归。与此同时,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所主张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对政治行为的“锁定”性作用,也是对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即制度的“重新发现”。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与罗尔斯正义论融合,可能将政治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即新古典主义政治学,基本特征是制度中心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合一性以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将进入建立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培育成熟的公民文化阶段。与此相适应,政治学研究的主题就是为培育公民文化服务。政治理论对公民文化的形成具有启动和催生作用,但现有政治学理论属于“群众文化”的理论建构,应该实现向公民文化理论建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