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曹丕的《典论·论文》提供了许多新内容。"诗赋欲丽"把诗赋文体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推到极致。但作于建安末年的《典论·论文》,其主旨却是要消弭受儒家经学浸淫至深的士人的抵抗情绪,使士人与世无争,惟以著述为追求。  相似文献   

2.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它注意到了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指出了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肯定了文学的价值,从而推动了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撰写于黄初初年或太子时期的说法值得商榷,本文作者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的撰写当在建安十六年前后。《典论·论文》不是“自觉时代”的“号角”,它并没有打破儒家传统观念,相反,它要努力使文章成为经治国家的工具。《典论·论文》劝导邺下文士改变文人相轻的陋俗,用文章为曹魏统一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按王运熙对古代文论的四分法,魏晋南北朝为文学理论批评的成熟繁荣期.表现为研究范围的扩大,涉及到当时出现的所有文体;指导思想比汉代解放,不再强调"依经立论",重视日常生活的抒情写景,即教化、审美并驾齐驱;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有分量的文学理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等单篇文章;以及挚虞的<文幸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等文学理论专著.其中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完整且自成体系的文的专论,确实接触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问题,是自<毛诗序>以来最重要的文论作品.  相似文献   

5.
《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薯.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相似文献   

6.
<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著,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相似文献   

7.
曹丕<典论·论文>一文在文学批评史上无疑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当我们把该文置于汉魏之交的多维语境中去重新解读时,就会发现曹丕对文章的真实看法并非如其在<论文>中所言.其"文气"说的提出也是因循借鉴的成分较大,开创意义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孔子论诗,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已经出现。尔后,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曾经有过和文学理论相近似的论述,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到了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象《诗大序》、《离骚序》,《楚辞章句序》等阐述某些文学理论问题的文章。但是,较为系统和专门论述文学某些重要理论问题,对当时和后代影响比较大的,要算曹丕及其《典论·论文》了。这里,我们根据现存的有关资料,对曹丕提出的文学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典论·论文》历来被学界认为是文学理论领域的一篇重要著作,其地位和贡献无需赘言。而从"知人论世"的方法论出发,我们也必须看到曹丕作为曹魏政权的统治阶级,其文学理论必然带有政治色彩。本文将从曹丕所处时代,与其弟曹植夺嫡风波和其政治首领的地位几个政治因素出发,证实此文与作者的政治立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典论·论文》历史地存在于曹魏政治这个语境中 ,与它关系至深。具体而言 ,则《典论·论文》表现的以才情衡人论文的新标准与曹魏政治中“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互为表里 ,其批评“文人相轻”又与曹魏政治中的打击“阿党比周”相呼应。两汉德治主义与两汉文评的道德评价同曹魏能治主义与此期文评标准审美化 ,形成鲜明对照 ,又逻辑地证明了这一结论。再者 ,曹丕的政治身份与文学身份的纽结 ,亦使这一关系不仅是可能的 ,也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时间有建安十六年、太子时期、黄初初年前后三说。分析文献及史实,可以发现它的写作时间应该在太子时期,因其创作与《与吴质书》、《与杨德祖书》关系密切,而《隋书·经籍志》对当时书籍存世的记载对确定该文的创作时间下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史实研究,可以精确地将《典记·论文》创作时间定位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至建安二十三(218)年二月三日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一篇属作家论性质的文学理论专篇。它从文人的修养、文学批评的态度、作家才性与风格的关系、作家创作的动力以及文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展开议论 ,为建安时期的文学自觉开启了理论先声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典论·论文》的文章较多,但多集中于“齐气”等问题的讨论.探讨《典论·论文》与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关系,为把对于《典论·论文》的研究引向深入的途径之一.本文在指出徐干《中论》在名理学上的地位的基础上,揭著《中论》对《典论·论文》的影响,认为《中论》论证名从于实的系统性,启发曹丕把名从于实的理论运用到了对文学家的批评态度上,实现了由运用名实观批评政治到运用名实观批评文学的过渡。同时,《典论·论文》针对《中论》轻视文学的态度,高扬文学自觉的旗帜,超越了《中论》.  相似文献   

14.
将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整体理解,并将它放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不同意学界将《典论·论文》看作“文学的自觉性的表现”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作不同质的理解,认为“文学的自觉”在本质上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典论·论文》是“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同时也为“文学的自觉”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5.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徐正英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被视为这一“自觉”的最早标志。学术界称,该文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区分了文体,指出了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首言“文以气为主”。(参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相似文献   

16.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笋观点,谈到文章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有着一定的政治功用。本文拟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提到的文学的政治教化的价值,这三个角度分别为文体的角度、内容的角度以及创作者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四十年代是冯至创作的一个高峰。该时期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思辨的色彩,也表现了他对个体存在本位的坚持。与此同时,冯至开始更多地强调个体对外物的关情,更多地转向对现实与集体的关注。个体自觉与集体意识在冯至四十年代的思想与创作中交锋,表面融合而实际背离,影响着冯至在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的转向。从对冯至个体自觉与集体意识之间关系的分析,可窥见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启蒙话语中个人主体性建立的需求与当时中国社会现实、国族救亡、集体主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的观点,谈到文章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有着一定的政治功用。本文拟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提到的文学的政治教化的价值,这三个角度分别为文体的角度、内容的角度以及创作者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从曹丕的《典论·论文》看文学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个概括,精辟地道出了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作为建安时期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和文坛上的实际领袖曹丕,以他《典论·论文》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标志着一种和以往文学观念不同的新思想的产生,并开辟了我国文学史上的自觉时代。  相似文献   

20.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观,“文气”说的创作论,“文非一体”的文体论,并针对“文人相轻”提出“审已度人”的文艺批评的态度。从而确定了曹丕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