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过约束多体运动机构的动态受力分析难点,以一个具体的多曲轴运动平台为例,提出一种基于Pro/E中Mechanism仿真模块进行动态仿真的解决方法。在Pro/E中进行了3维建模;针对分析的重点,对系统模型进行了适当简化;并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在Pro/E中的具体运用,对简化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并运用仿真结果分析了各类因素对该机构运动及受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器人实验过程中物理实验成本较高而建模仿真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SolidWorks绘制的虚拟样机和由Matlab/Simulink建立的基于ZMP理论的控制系统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联合仿真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ADAMS建模尺寸精度小的问题,能够发挥3个软件的优势,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实现机器人实体和活动环境的高精度建模。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拟电路多信号模型(MS模型)的仿真建模方法。采用Monte-Carlo方法实现电路的仿真,以获取电路特征的统计数据,利用经验公式法确定Monte-Carlo仿真的分析次数,可以减少仿真时间开销;同时,根据统计数据检验该特征的统计分布情况,再以此为依据采用自适应方法确定该特征的阈值估计区间,从而提高模型精度。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并从仿真时间与建模精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性能比对,说明其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规则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以工作流和过程建模技术为基础,研究CRM系统的建模,是CRM系统的建立和顺畅运行的关键。因此,将动态过程建模的思想引入CRM系统的建模过程中,按照逐层分解的建模方式来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采用事件驱动的、基于扩展业务规则的方法进行CRM系统的过程建模和系统性能评价,是针对CRM系统进行建模的有效手段。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建立出全面支持CRM系统运行、监控、仿真和性能评价的过程模型。根据该方法建立的CRM系统的模型经过仿真实验和企业实际应用,证明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对特定阀门工件的外表自由曲面进行精确喷涂,提出以阀门外形尺寸和机器人本体结构为约束条件,对喷涂 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了合理优化。利用MATLAB对多变量有约束非线性函数优化求解,得到了机器人主连杆杆长以 及相应的关节转角范围;对阀门进行了参数描述,并建立喷涂轨迹路径数学模型;通过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建模、运 动仿真和MATLAB数值求解的相互协同和相互验证,得到了合理的关节角逆解。通过优化后的逆解进行仿真喷涂验证 了轨迹规划和优化求解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流图和方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软件Vensim对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进行仿真和测度,并运用仿真结果对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慢衰落信道中,协同分集是一种新的空间分集方式,其本质是利用分布用户的单天线形成一个虚拟的多天线系统,即形成虚拟MIMO。在其协同方式中,有AF模式和DF模式(编码协同是DF模式的一种特殊情况)。该文针对AF与DF两种基本协同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在对称信道和非对称信道下进行了系统的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AF模式相对于DF模式有较大的优势是因为AF模式较DF模式有较大的阵列增益,虽然两者有相同的分集增益,但DF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并掌握机床各部件单元位姿误差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以有效提高机床精度设计及误差补偿效果。以车削加工为例,建立了系统源误差与零件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建模工作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采用虚拟加工原理,建立执行部件(刀具和工件)单元位姿误差与零件加工质量之间的数学仿真模型;然后建立车床工艺系统误差源与执行部件位姿误差之间的传递模型,两个模型可以集成为一个整体。在阐述总体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侧重介绍第1部分研究工作,利用多体系统运动学和齐次坐标变换原理建立刀具和工件之间的运动学关系,通过Matlab虚拟工件被加工、测量和评定,实现了最终执行部件源误差到工件加工质量之间的映射。最后给出了分析方法示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盾构机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感知不全面、数据噪声大、质量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实体与虚拟实时交互感知方法,可以实现盾构机状态的实时准确检测、故障精准诊断以及故障信息及时反馈。阐述了数字孪生盾构机的内涵及应用前景,建立了数字孪生盾构机模型以及运维系统的架构,对盾构机主驱动减速机提出了一种仿真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多体动力学仿真。模拟了太阳轮的常见故障,并对其进行了故障频率分析,与理论值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对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是该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机械系统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曲轴、飞轮、连杆、活塞在内的虚拟样机模型,之后将曲轴视为柔性体,利用PRO/E建立曲轴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进行模态分析,生成中性文件,再导入ADAMS中生成曲轴的柔性体模型来替换刚体模型,构造刚柔混合体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曲轴连杆和活塞的运动特性曲线,为以后内燃机的优化设计及疲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是分析系统特性、优化系统参数并进行故障诊断的前提。介绍了新的基于Modelica语言的多领域建模仿真软件——Maplesim,通过模型库中的预定义元件,建立了喷气织机开口机构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到了综框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方法。给定从动机构运动规律,在MapleSim 中间接求解出凸轮轮廓线坐标,通过CAD软件生成凸轮轮廓线。结果表明:Maplesim建立的该物理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喷气织机开口机构运动规律,Maplesim可以在多领域复杂系统建模和仿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将资源分配网络算法(RAN)与相似隐单元合并操作、冗余隐单元删除操作和基于滑动数据窗连接权值学习相结合,形成了改进的资源分配网络(IRAN)算法。IRAN算法用于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在线建模,能有效地改善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将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IRBFNN)和IRAN结合可以用于不确定非线性动态系统自适应建模。仿真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在模型精简、泛化和自适应等方面均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IDS系统的分布化、协同化和标准化,入侵检测消息交换格式(IDMEF)相关标准已被广泛地应用到IDS领域中。该文讨论了一种基于IDMEF标准的大规模协同IDS构架,对基于Prelude框架和开发包的IDS协同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实现,并研究了该架构在CERNET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方法。经初步应用证明,该系统可以基本满足需求,达到了IDS的分布化、协同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JSSC系统下仿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JSSC支撑系统下的建模方法,利用该系统建立了一台1025t/h自然循环汽包炉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该模型已应用于一台实际的仿真机中,并已经过较长时间的测试,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建模过程证明了JSSC系统建模的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汽车有限元乘员约束系统的建模效率、仿真精度及模型可替换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的约束系统建模方法。基于安全气囊、方向盘、转向管柱、座椅、仪表板等零部件冲击试验,建立了某车的有限元约束系统子模块的INCLUDE文件。通过直接调用这些子模块INCLUDE文件,建立简化的约束系统模型。对比计算机仿真输出与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获得的假人伤害数据,结果表明:通过验证的模块化子模型组建简化的约束系统模型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仿真结果。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东风牌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及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整车多刚体模型和考虑柔性车架的整车刚弹耦合模型。在验证虚拟样机刚柔耦合整车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两整车模型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性能。结果表明:车架柔性越大,其低阶固有频率越低,反之,低阶固有频率越高;车架柔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不大,对行驶平顺性有较大的影响,车速越高,平顺性越差,路面越粗糙,总加权加速度值越大,舒适感越差,适当增加车架刚性可以有效改善整车行驶性能。因此,该方法为汽车车辆开发设计车架提供了理论依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际汽车翻滚事故信息,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开展事故仿真再现研究,建立了适用于车辆翻滚的多刚体有限元耦合模型。翻滚建模过程中汽车的底盘部分采用多刚体建模方法搭建翻滚相关的悬架系统,整车的白车身与内饰等采用有限方法元建模并与多刚体耦合。仿真结果表明:模型中整车滑移量为6.5 m,与事故场景基本一致;仿真中整车的前端变形量为105 mm且变形模式与事故车相似,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基于事故再现模型分析了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引入安全气囊后,假人头部HIC降低了28%。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三峡枢纽运输系统运输组织方案论证与优化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首先,调查确定了系统边界,分析了三峡枢纽系统的运输流程,拟订了模型输入输出参数;然后,选用 Arena 平台进行了仿真建模,研究了该模型的检验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预测的2010年运输情况进行实例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该运输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改善方案,得出翻坝船舶比例和待闸锚地等待时间、排队长度的关系.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按照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原则,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微观仿真系统进行了模块划分,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探讨了面向Agent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建模过程,从交通流生成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等入手,给出了系统中各Agent的设计方案和仿真系统架构及仿真流程.  相似文献   

20.
电动钉枪性能试验台由5部分组成,其中加载机构是其关键机构。文章通过分析试验台加载机构工作原理,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加载机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对样机模型的仿真,来验证加载机构能否满足其设计要求。然后,用参数化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加载机构动力学特性,最终得到加载弹簧预紧力和样本钉枪植入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