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人才和智力的支撑。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对于夯实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使产业转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能够带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使传统产业能够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新的活力。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及人才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分析新兴产业发展中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菌草业培育成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阐述了菌草技术的发展与菌草产业的成长历程,并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分析入手,根据我省资源优势与经济基础,提出了将菌草业培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想,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苏省出台了6大类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但目前江苏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层次偏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矛盾突出,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从评价基准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角度,本文分别运用自主技术基准、市场需求基准和产业关联基准,对江苏省既定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江苏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部分产品和技术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也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由此我们认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应明确不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尽管近几年来贵州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进行界定,并基于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2)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3)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4)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5)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8.
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引入SWOT分析模型,对福建省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福建省文化旅游的发展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增加文化旅游投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协调内外环境以应对竞争、明确目标市场和营销理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正处在大力推进蓝色经济战略的关键时期.青岛作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更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迅速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但青岛市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化水平、扶持政策、金融市场、科研体制、人才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要在切实把握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突出海洋经济战略优势、找准战略突破点等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在加快技术创新、推动集群化建设、完善政府挟持政策、拓宽投资渠道、探索发展新模式、集聚人才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为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要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要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1.
经龚伯兹曲线模型判定,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海水利用业等处于成长期,海洋电力业处于初创期.据此,在我国海洋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政策与规划,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促进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产业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背景,站在地区发展的角度,结合吉林省自身的产业基础与科技优势,提出了一条适应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并为完善该金融支持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行业的苏北五市专利进行分类检索并统计,研究苏北五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分布和技术水平,分析苏北五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投入、人才引进培养、产业布局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逻辑,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风险高、技术不确定性和初始投资高等特征。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因地制宜,正确处理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发展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谨防陷入忽视风险、贸然进入、盲目投资、跟风炒作等发展误区。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安徽省2010-2019年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也会抑制环境规制的提升,导致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作用发挥不够,引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受阻.但就综合影响效果而言,财政分权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深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及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中,紧邻北京和天津,目前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三地的发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视角下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并通过对京津冀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依托京津发展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关系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关系到商业银行未来改革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机遇,针对商业银行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制约因素,提出了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建立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机制、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以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已经成为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利用2011-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22家上市公司15个季度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中国银行业与股票市场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约束具有异质性,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融资约束较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具有更大的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缓解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约束,其中股票市场发展较银行发展更能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西部地区未来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也是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核心支撑。以川渝陕为例梳理现阶段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取向,发现存在的同质化竞争、脱离传统产业基础、过于强调政府主导力量、轻视本土企业培育及忽视环境成本等5大误区,将严重影响其长期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以此入手,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领域:与海洋产业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举措,而海洋产业恰好是现代新经济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海洋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洋生物材料产业以及海洋经济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其他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利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