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举制是曾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人才选拔机制,其在产生之际确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在摧残人才和钳制思想方面的弊病也日益明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其最终被清廷废除。科举制的废除造就了近代文人喜新恋旧的独特时代审美内涵,并对近代报刊诗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但为报刊诗话的刊载创造了契机;为报刊诗话的创作和传播奠定了大众基础;也对报刊诗话的产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近代报刊出现了以宣传民主革命为己任的新型诗话,即革命诗话.它的产生和传播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学产物.从其历史演变来看,近代报刊革命诗话以1911年为限,分为两个重要发展时期,并有着各自的诗学倾向.它的产生与传播一方面得益于报刊和文学的双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国粹主义思潮推动的结果.这不但对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了重要的文化铺垫.  相似文献   

3.
近代报刊的发展和诗话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受西方文明影响产生而迅速本土化,并成为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随着报刊事业的发展,诗话的创作和刊载刊也日益发展,而国粹主义和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与流行更是刺激了其走向繁荣;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作用亦得以显现。近代报刊诗话的发展和繁荣在古代文学向近代文明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并成为旧文学在近代社会的最后一次"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4.
报刊诗话是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强大影响力.它生成于近代传媒,产生了新变,但也却与传统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艺术和体例、风格等各方面都是直接继承古代诗话而有所发展,并受到了传统诗学的深远影响.这种深层影响不但体现在近代报刊传统型诗话中,也体现于革命诗话、闺秀诗话和滑稽诗话等特色报刊诗话中.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在晚清废除是其自身弊端和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以及中国新兴知识分子的形成,而且究科举精髓被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借鉴,甚至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也在某种程度上与科举制有相似性。此外,科举废除所产生的诸如社会秩序的动荡、传统知识人对国家向心力的丧失,等等。所以,科举废除是利是弊,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评价。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报刊诗话得到了长足发展,近代小说家,尤其是鸳蝴派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鸳蝴派作家群是过渡型知识阶层的典型代表,他们在产出大量小说的同时,也创作了许多诗话作品.据统计,1870-1919年,至少有25位小说家(含小说理论批评家)创作了近55种报刊诗话作品,对报刊诗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末科举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对新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且严重地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所以,在经过选官制度的变通作为过渡之后,科举制终于在"新政"中被废除。科举制废除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社会效应,主要有: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科技事业的开创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废除科举制的重要意义在于清除了横亘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道路上的一个综合性障碍。这项成功的制度改革,无疑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法定文体,在其运行的几百年间,为统治阶级笼络人才,巩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陈旧、刻板的弊端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渐暴露。在清代就有过三次废除八股文的科举制改革,这几次改革对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晚清科举制废除以后,束缚新教育发展的枷锁被打破,新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废科举在给新教育开路的同时,也使新教育面临一些新的时代难题。民国初年制订了新的考试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中国教育更进一步实现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体现了当时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 ,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并展开实践活动 :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 ,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 ,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在其"历史存在"的绝大多数时段内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科举制的合理性包含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两个层面;而科举制的合法性则主要来自其合理性及其合利益性与合道德性.清末中西文明冲突带来了科举制的合理性危机,而这种合理性危机又导致了其合法性危机的出现.在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受严重危机的近代境遇下,科举制由于其巨大历史惯性未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换而终被废止.探讨科举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是为科举制平反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理性评价科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其教育主张及教育实践极大促进了直隶教育的近代化。他提出了改革进而废除科举制的主张,这为直隶教育向近代化方向迈进清除了最大的障碍;在学部主政期间他创立新的教育体制,为直隶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外,他兴办了各级各类的新式学堂,形成了直隶近代教育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3.
有关历史学内容的报刊的出现,既是史学近代化的产物,又促进了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报刊为新史学产生、发生提供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报刊,就不可能产生近代新史学。近代报刊促进了史学理论更新,成为学术争鸣、争论与交锋的阵地。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史学学科产生,锻炼与培育了新型的史学人才,产生了有影响的史学大师;形成了不同学术旨趣的史学流派和史学思潮。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信息化对报刊的形态、发展提出新课题。应当从振兴民族大业、学术创新,从时代性、民族性的要求,思考报刊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以政治家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第一人,他执着地投身于近代中国报刊编辑事业,使中国近代的报刊在戊戌维新期间得到很大发展。他办报是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救国热情,为了彰显报刊的党性原则,为了培育维新人才。他的编辑思想是围绕着报刊的宗旨,登载有利于其变法主张的内容,对国人进行宣传和教育,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他的报刊实践,在中国近代报刊编辑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在人才选拔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经过历史的发展,其优点和弊病显露无遗。在西方不断的冲击下,其考试内容也越来越不合时代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并最终在1905年废除了科举。虽然科举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废除却是至关重要的。清政府立止科举的方式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立止科举,导致长期形成的社会人员流动机制受到了破坏,大量的科考士子生存之路被堵死,许多走向反面。同时,导致了中国士绅阶级的消失,进而产生连带的后果,造成了农村的没落。另外,还造成了中国选官制度的混乱。这一切的后果都值得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举制,在西方人眼中是美妙的有利于中国统治的制度,故西方侵略者千方百计要毁灭它;但它到清末实质上已是弊病累累,故在国人眼里尤有识之士眼中它是令人憎恶的制度,他们千方百计改造它、废除它,恰巧合了侵略者的意。在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若干条约制定上西方侵略者对垂死的科举制更补上一脚,直至它彻底废除。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废除后,学堂选官为选官正途。学堂选官是由科举制通向现代文官制度的桥梁和中介,它决定了清末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和特色,使其成为选官制度的附庸。该选官制度实施的结果是自行瓦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从纵向看,有原始部落“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汉朝的察举征辟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近代社会有文官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从横向看,有选官制、学校考试制与特殊人才选拔制等.总体上来说,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这里拟从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入手,来探析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性,从而做到最优化地向社会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19.
科举评价:标准、视野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举评价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它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建、学校教育转型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科举时代的科举评价,需要确立多元评价标准,拓展评价视野,从“科举学”的全新视角,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科举制。  相似文献   

20.
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开近代海防教育之先河.洋务派提出了"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和"船政根本在于学堂"的主张.福州船政学堂在教学模式上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趋向,通过聘用外籍教师、派出留学生等形式培养了近代海防人才,并为提高艺科人才的地位涉及对传统科举制的改革.福州船政学堂为加强近代海防教育起到前驱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