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汉书·西南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可知夜郎为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最大的地方侯国,其历史在西南地区的民族史中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记·西南夷列传》把西南夷又分成“西夷”和“南夷”。司马迁作这种划分的基准是西汉时期的巴蜀;巴蜀以南的夜郎称“南夷”,以西的邛、筰、冉、駹、斯榆(徙)称“西夷”。《史记》中还有“僰”的记载,或称“僰中”,或称“西僰”。对于僰是属西夷,还是属南夷,人们看法不一。辨清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僰人的族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史记·西南夷传》开宗明义云:“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当汉武帝遣使探寻通往身毒国(印度)的道路,途经夜郎时,夜郎一君长曾问汉使者:“汉孰与我大”?由此,“夜郎自大”成为人们熟知的历史典故。夜郎何以“自大”?太使公曰:“以道不通故”也。亦即其居地闭塞因而孤陋寡闻固步自封之谓也。其实,夜郎作为长期滞留于封闭社会的古老中华民族之组成部分,这种“自大”的文化心态,并非其所仅有。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影响”所及已大大超过汉代犍为、牂柯二郡的时空范围。因此,对夜郎历史与文化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夜郎是我国古代秦汉以来在西南夷历史中的一个待解之谜。不同的概念问题便自然会涉及到夜郎的地理位置、族属、史源、文化特征以及夜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定位等等的不同问题。目前,最需要的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去误存真,以求共识。为此,本期特开辟“夜郎文化研究”栏目,以显“历史共同研究,资源共同开发,成果共同分享”之精神。其中,王子尧副译审的《贵州地区夜郎民族历史文化的溯源》一文,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佐证,对“古夜郎国的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余几文,亦从不同视角对夜郎文化进行了探讨,很值一读,相…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汉彝文献资料对夜郎的记载 ,结合地下考古发掘资料 ,揭示了夜郎文化与彝族的关系。指出了夜郎是彝族建立的国家。并对“套头葬”这种独有葬式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夜郎灭国以前的研究在整个夜郎研究中的决定性意义."殿本"、"百纳本"与郦道元本"符关"史料的校勘问题.殿本之"自巴属筰关入"当校为"自巴属符关入".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去汉未远,他的"符关"历史记录,具有充足的理由和权威性,成为不可动摇的定论.不赞成今人以其新创的"邑符津"为之校,盖其转换环节过多而牵强.次第通西南夷不可混为一谈.第一次是唐蒙自巴属符关入夜郎,第二、三两次的战略目的是通西南诸夷.推论:今遵义红花岗区至桐梓之间是多同的夜郎国首府之所在.兼论相关的旅游线.  相似文献   

7.
夜郎灭国以前的研究在整个夜郎研究中的决定性意义。"殿本"、"百纳本"与郦道元本"符关"史料的校勘问题。殿本之"自巴属筰关入"当校为"自巴属符关入"。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去汉未远,他的"符关"历史记录,具有充足的理由和权威性,成为不可动摇的定论。不赞成今人以其新创的"邑符津"为之校,盖其转换环节过多而牵强。次第通西南夷不可混为一谈。第一次是唐蒙自巴属符关入夜郎,第二、三两次的战略目的是通西南诸夷。推论:今遵义红花岗区至桐梓之间是多同的夜郎国首府之所在。兼论相关的旅游线。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失载西南夷若干史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载,对武帝时期、昆明的迁徙活动,、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9.
夜郎分为武米、佐洛举、撒骂、磨汝摸等四个历史时代。是一个以夜郎剖族君长为盟长的松散的盟长国。其始、兴、衰时间.相当于汉史的夏代至东汉初年,长达二千余年。地望时有大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随着各个时代而有变迁。大体上贵州的赫章可乐,安顺扬武和云南曲靖为其三个主要中心,而以安顺的时间最长。《夜郎史传》是记载夜郎汝摸开基创业,建立盟长国时期的夜郎。夜郎盟长亲自制订了夜郎盟长国有关经济、政治、军事、民事及文化的二十条成文法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夜郎竹王传说,也有诸多版本,虽各说不一,但始终离不开“水、夜郎”两者的关系。本文利用大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记载进行逐一梳理,并对照于用爨文记载的绝版“夜郎竹王传说”,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从创造爨文的民族———彝族的“竹灵崇拜”习俗中,追溯和求证竹王神话的母胎要素一定与彝族古代社会的竹灵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半个世纪的夜郎文化研究 ,造就了第一个研究顶峰 ,即南抵兴义、北至赫章、东达贵阳、西到盘县这样一个范围内的大规模的挖掘考古。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文化拉动经济的口号越来越响 ,将夜郎文化打造为贵州品牌 ,是夜郎文化的第二个研究顶峰。本文试着从民族古籍的角度 ,特别是从彝文古籍中 ,再次寻找夜郎遗迹。彝文古籍 ,代表着西南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 ,自有着它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 ,其中包容着许多真实而复杂的西南各民族迁徙、演变以及地域城池的变迁史。而这些 ,与夜郎文明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于史学家、民族学家还是考古学家 ,都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蛰伏在贵州历史深处的夜郎文化,其魅力与光芒已日益显现。站在新世纪端点,人们已认识到文化力拉动经济发展的迫切和重要,面临着理论和思想的创新,于是乎,专家们探寻的灼灼目光齐齐锁定源头活水———历史文化。本文紧紧围绕怎样整合现有的研究力量和周边省区的资源,以形成跨省区的以夜郎文化为核心和符号的区域文化、区域经济这一主题,对夜郎与夜郎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行理性的回顾评估和构建性的前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古史籍中有关“别种”史料的研究,认为“别种”是我国古代史家在著史时为了划分民族之间、部落之间或部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国外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或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认为“别种”与“别部”在我国古史籍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并对史家在记载中出现“别种”的原因,以及“别种”这种记载法对我国后世史家在少数民族的记载和划分方面的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天问>中的动物异类相触事象与我国古代氏族集团的联合与冲突相关.动物相亲为联合标志,而动物相斗即冲突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一、寻踪公元前1046年,在二千余里今名乌江古名牂牁江流域中段的古代思南,以牂牁江名建立牂牁国的七百多年后,当秦国夺取巴蜀两国而用兵牂牁国时,牂牁国易名为夜郎国投诚了秦国。接后当秦于公元前280年夺辰沅流域楚黔中时,便引起楚于公元前279年攻牂牁江流域的秦夜郎。秦统一中国后在古代思南设置夜郎郡吏。汉武帝赐夜郎王印,并在思南设立牂牁郡。二、揭示末代夜郎王兴反叛汉朝被牂牁太守陈立率部消灭后,当夜郎遗土历经唐宋两朝演变为五十个各自为政的羁縻州时,宋徽宗置"黔南路取牂牁夜郎地"战略,以合(和)而贵,集大而贵一统五十个一盘散沙的羁縻州形成"贵州"区划法定名称时,宋代在古代思南建立贵州防御使、贵州团练使、贵州经略安抚使、贵州刺史,以及元在思南设立宣慰司一统贵州版图。到了明朝,明成祖于公元1413年,以五万军队剿思南"撤司建府",将六百年以前贵州政权在思南的七部历史志书全部烧毁……  相似文献   

16.
山戎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古老称谓,和崇山习俗密切相关。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都有崇山习俗。所以山戎一词,应是对古代中国北方具有浓郁崇山习俗的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17.
踏歌是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也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种舞蹈在古代分布在三个区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如今,踏歌在内陆腹地销声匿迹后,却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仍然盛行。通过对踏歌的特征、文化传播带和在民族舞蹈中的遗存的论述,以揭示踏歌的历史作用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夜郎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郎文化作为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具有世界级的品牌性与经济价值性。本文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如何开发夜郎文化、打造文化经济品牌、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作出了一些理性思考。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夜郎文化开发进行准确定位;确立互利共享的开放性战略思维,共同打造区域性国际文化品牌;着眼长远发展,确保夜郎文化开发对新晃经济社会的持续影响力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