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与现代化同频共振,在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中国现代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功能的发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体现了社会保障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成果与制度成就、中国集体主义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共享型社会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目标,其实质是在公有制为基础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完善的共享机制达到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理想境界,进而真正建成公平惠及世代人民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福利中国,而社会保障正是实现共享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它构成了福利中国的有效制度支撑。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需要正确把握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的逻辑关系,摒弃福利污名化,在广泛吸取中外既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更高境界的共享发展,并以此维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超越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局限的福利中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3.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从共同富裕的视角看,还存在诸多缺陷,因而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适应共同富裕的进程。具体而言,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三个“增强”:增强反贫困功能,增强收入再分配功能,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据此,现阶段的重点是:优化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和层次结构,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本文使用2002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的数据,全面评估了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政府对社会保障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收入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增长。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且再分配作用在这一时期是不断增强的。其中,社会保障收入,特别是养老金收入,发挥主要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而社会保险缴费仍是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本文研究还发现,2018年,社会保障项目对城镇居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要明显大于农村居民。分地区来看,社会保障制度能明显缩小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而社会保障对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分人群组来看,社会保障收入对高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贡献率是最高的,而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再分配效应的贡献率是较低的。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仍有待提高,且中国社会保障的统筹程度较低。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烙印并具有中华传统保障基因的新社会保障制度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确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性,而遵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规律,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以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基本条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中华传统保障有机融合,构成了这一制度文明的基本要素。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轮廓已经呈现,但制度尚未成熟,亟待厘清目标理念,矫正政策路径偏差,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走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国情的历史选择。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引入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充分发挥出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较好地化解了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社会风险,并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但在总体上还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发展。这种被动适应性发展包括:回应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市场经济的配套机制;为应对国企改革和经济危机冲击,呈现出边缘地位和应急的特征。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心实现了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保障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入自主性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进入国家推进共同富裕政策体系的中心,成为国家整体性治理的重器;形成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出协调作用;主动选择多目标集成,实现多目标的协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自主性发展形态也具有多样性,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大国的社会保障、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家国一体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锐  刘明合 《现代交际》2023,(2):27-34+121-122
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实践指向,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享发展。在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指导下,应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发挥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确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保障是伴随人类现代化进程而兴起的一种制度文明,它以依法确立的共享机制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矛盾、弥补了市场失灵、促进了社会平等,成为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国走的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新路,创造的也应是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新制度文明,它除具有遵循法治、政府主导、互助共济、促进公平等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更呈现出以坚持人民性为根本立场、追求目的性价值而非工具性价值、蕴含中华本土性元素、能够与时俱进地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以及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制度加持下更具可持续性等特征。基于这一目标导向,我国需要将社会保障完整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全面评估现行制度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厘清其建制理念、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在不断优化现行制度安排的条件下,全面建成能够长久支撑起共同富裕的福利中国大厦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为人类发展贡献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共同富裕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并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战略部署,以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8位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就“共同富裕、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0.
2022年,中国学界对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成果丰富。这主要包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系列重要论述、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百年党史与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发展等中国社会保障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中国经济、社会、人口等新环境特征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保障、数字经济和新业态与社会保障、少子高龄化和银发经济、理性看待国外典型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等社会保障理论热点研究,以及对养老保险体系优化、医疗保障制度完善、贫困治理与社会救助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升级、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发展等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重点的研究。在未来,应当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保障理论和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该文是英国社会政策鼻祖和社会福利理论奠基人蒂特马斯的一篇经典文献。该文以社会保障和收入维持项目为案例,从社会公平和充分两个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分析了社会保障和收入维持项目存在的诸多两难困境,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关系变革与实现人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底层逻辑。在百余年的实践历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改造中国社会的制度手段之一,不仅呈现出某种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一样的发展规律,更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即不断变革束缚人的社会关系,逐步实现人的发展。关系变革、制度演进与人的发展成为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三大关键词。为阐释清楚这一问题,在梳理马克思关系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基本分析逻辑与话语分析工具,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保障制度实践历程,揭示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关系本质。在此基础上,不难发现社会保障制度从作为关系变革结果、维护关系的制度手段,演变为其内部蕴含复杂社会关系,具有关系变革意涵,对实现人的发展越发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安排。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同时在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将继续进行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深刻的关系变革。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公关世界》2022,(16):11-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新的发展要求与形势下,社会各方面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也对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需要在解决这些新问题和新任务的过程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努力。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庞大,讨论社会工作专业如何介入社会保障领域这一问题,首先有必要对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状况作一简要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其宗旨是通过提供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的方式,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当前基本生活困难和预防未来的生活风险,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个人储蓄六大项。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处在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处于创建和发展的阶段。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保障还是低水平的,主要侧重于对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同时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也在各级政府的倡导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8,(3):32-3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法规,由政府为居民提供物质的、经济的帮助,是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从中国对于社会保障的定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作为一项社会建设制度来看,作为主要以提供精神性社会福利为主的社会工作应该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与社会保障制度中原有四个类型并列的第五项社会保障类型。  相似文献   

16.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长久梦想,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的普遍性、精准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经济友好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社会保障还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城镇化、少子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新的风险挑战,需要妥善应对。新时代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五度”成功经验,把握“五看”科学方法论,并在“五个维度”不断完善,以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制度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四届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即是在坚持公平、正义、共享的原则下,尽快实现基本保障制度普惠全民的初级目标,再在逐渐缩小不同群体之间权益不平等现象的条件下,健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最终迈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这大约需要30~40年的时间即与中国现在所处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逐渐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同步.郑功成还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为三个大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社会保障与之相适应,客观上既要否定单一层次的传统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也要更新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所固有的模式,实现制度和体系的创新;即要构建一个法制健全、各项制度完整、组织管理统一、基金运作规范、社会服务有序的纵横向之间相互协调,体现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适合国情、国力、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中国现阶段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总体改革并整体协调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湖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武汉大学郑功成教授新著《中国社会保障论》一书,从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改革的研究视角出发,采用纵横结合的研究手法,以46万字的篇幅,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问题。 首先,该书剖析了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纵向考察,提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社会保障是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相关的命题”的观点,介绍了中国历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政策实践的发展脉络,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各子系统所走过的“从创建→调整→挫折→恢复发展的曲折的道路”;并联系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揭示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因其内在缺陷而在事实上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重要制约因素,从而必须加以改革和重建,另一方面,通过对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中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以及国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等措施。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虽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基本实现了城镇企业职工的问题,但是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之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明显受损、政策实施效果不全面、多种制度模式并存等问题也仍然存在。造成种种不利因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是导致制度无法进一步完善的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缺陷,包括政策取消偏离目标、政策缺位、政策之间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