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志强  王昱之 《城市》2019,(6):51-59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有关城市空间规划和空间管控的重大工作,是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与焦点。基于此,笔者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研究命题,从系统梳理规划提出的背景及"多规"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规划创新为基础、以空间重构为手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体系,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开展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尚武 《城市》2023,(5):80-8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城乡空间治理能力建设,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规划研究需要加强对城乡转型过程中的空间治理重大议题的关注。本文在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乡转型和规划改革的实际,归纳了五个方面的议题:一个核心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路径;三个空间议题分别是中国的乡村问题与城乡融合发展、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城市更新、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一个规划议题是提升全生命周期的空间规划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和实践需要,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大数据等30余项规划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包容开放、科学适用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行动计划》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管理工作的需要,理顺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技术逻辑和相关要求,为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提供统一标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与重构,水环境安全、适灾空间规划、韧性城市建设等内容成为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的热点,对空间规划与风险管理提出持续不断的调整与学习、有效适应灾害等新的要求.文章基于应对洪涝灾害的规划趋势,围绕洪水资源、洪泛土地与社会行动方面,梳理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学习与资源管理、洪泛区的情景模拟与用地管制、管理体系优化...  相似文献   

5.
由于行政体制分割和部门利益争夺,空间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造成空间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笔者以固原市为例,首先分析中央对空间规划改革试点的要求以及市域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而以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城乡空间布局,建立空间管控体系,最终形成市域空间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五级三类四体系"中侧重于实施的重要层级,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全县域、全要素、全过程的空间管控。本文从四川省大英县实践探索的角度,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总体规划编制中基于县域发展战略导向的"优地优用"策略、基于县级尺度的五律导向研判评估策略、基于县域发展供需导向的留白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县级层面服务于规划管治的技术支撑策略,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范式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进行多学科交融研究。因此,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要素和区位条件,确定国土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的适宜程度。本文主要以青岛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实践案例,在客观真实公正地摸清资源环境资源本底条件基础上,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的战略引领,以期支撑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强调资源保护和统筹,为水生态空间更新从工程型思维转向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提供了难得机遇.选取新加坡ABC水计划为案例,尝试揭示其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社会、文化等整体效益的途径和动因.在梳理水体规划理念演变的基础上,解析水生态空间的管理机构改革与网络治理模式:成立专门的政府内部工作委员会,制...  相似文献   

11.
空间规划底图既是多项规划实施在空间上投影的结果,也是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第一步,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分解与落实的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空间规划底图是打好"多规合一"空间规划这套组合拳的关键一步。实现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需要统一的、标准的空间规划底图,实现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需要统一、标准的空间规划底图,可为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并准确划定边界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的细化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厘清各项规划在制度和技术上存在的不协调、不一致问题;然后,以地理国情数据包揽一切规划数据的普适性与协调性的优势特征,探索以第三方数据的身份辅助于国土三调数据服务于空间底图编制的可行性与衔接性;最后,从空间基准统一、用地分类统一、底图数据统一等核心技术层面落实底图编制的方法。以期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底图的编制提供可靠性、科学性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下,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运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土地开...  相似文献   

13.
以荷兰国家—省—市三级空间规划为案例,分析放权改革背景下荷兰空间规划的协同传导方式及机制。研究表明,荷兰空间规划以物质生活环境为规划对象,以环境愿景、环境规划为重要抓手,以行政区与地区议程区为空间治理单元,从目标任务对接、空间单元设置和协同评估三个方面共同加强空间规划的协同性和传导性,既考虑了规划自上而下的连贯性,又兼顾了规划多级合作的互动性。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在于:要收放结合地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运行和传导,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管控要求、简化程序的规划审批权的“收”和下级政府规划解释权、规划管理方式的“放”;加强多样化的空间单元设计和规划安排,探索形成行政区和特殊区两类空间单元模式;抓紧形成权、责、利相匹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视规划立法、各级政府责任清单编制以及乡镇规划做精做细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对理顺沿海城市海陆统筹协调与空间保护利用等诸多现实问题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仍缺乏基于海陆统筹的系统性、标准化功能分区体系及针对海陆全域及海陆相邻地域功能冲突空间的优化调整方法。本文以秦皇岛海岸带地区为实证案例,基于功能主导、尺度适应、海陆统筹三大原则,构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此建立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现状功能分区;以“农业—城乡—生态”功能为导向,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基于“现状—规划—适宜性”功能冲突区域、海陆相邻功能冲突区域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功能分区优化与调整方法。本研究可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体系与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新时期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其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指导和约束城镇发展的区域边界线,在城镇实际建设中承担底线控制和引导发展的双重作用。我国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路总体采用底线思维,对于城市设计思维的考量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探讨。本文从城市设计思维出发,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的格局识别、方案划定、边界修正等步骤提出城镇开发边界"修订"方法,并建议在生态斑块和空间单元视角下丰富城镇开发边界规整工作。  相似文献   

16.
马向明  杨光辉 《城市观察》2023,(3):82-93+162
“多规合一”工作缘起于解决“规划打架”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基于现实需求而产生的、自下而上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社会实践。“多规合一”也是体制机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围绕“一张空间蓝图”展开的改革探索,其出现的内在必然性是基于国土空间在物质上的“唯一性”属性。因此,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并非“多规合一”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指向的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藩篱和整合各部门空间责权,在空间规划上实现从简单分权到协同治理;在时空双重维度下协调不同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实现空间规划“从静态蓝图到动态规划”,形成动态统一的高质量空间治理实施措施。这是一个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界规划人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17.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郐艳丽  李志越 《城市》2023,(5):47-53
空间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国家以维持国土空间发展与管理秩序为目的而进行的主动治理行为,是各级政府进行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2018年我国组建自然资源部之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进行制度性完善与探索性发展,成为新时代政府进行空间规划管理的核心抓手,深刻改变了我国空间规划管理的制度架构。本文从梳理我国既有各类国土空间管理的基本制度逻辑入手,总结中国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成就、问题与原因,提出建构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伦理基础、基本原则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迈入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协同多元主体推动历史风貌区的有机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是许多城市待解的难题.研究通过梳理不同视角下的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城市更新语境构建了"权力—资本—社会"辩证分析框架,并对深圳沙井古墟有机更新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权力、资本和社会要素在推动古墟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呈现权...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和金融系统化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城市更新的空间再生产发生转变.研究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解释资本在该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提出流量取代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市场估值取代资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中资本盈利的核心手段,新范式下的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