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笔者提出创新能力的四种主要表现:突破传统思维。追求差异性;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颖性;超常规发挥,追求非逻辑性;多方位探索,追求视角的灵活性。同时就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把设立目标作为领导创新的动态与方向;二是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三是提高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培养有创新能力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国飞 《兰州学刊》2008,(11):219-22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功能;适应创新素质教育要求,需要全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包括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分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指出数学教学与整个学校创新教育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人格教育和培养,知识结构和科学文化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能力结构和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心理健康素质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动力之源。本文旨在阐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创新素质的结构、人格特征对创新素质的影响及创新素质培养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素质是21世纪赋予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过去传统观念过多强调了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唤醒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特殊的优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人才是创新之本。新世纪的高校外语教学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外语师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四个角度探讨高校外语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结合,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外语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对学生学法创新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素质,锻炼创新能力应立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阎大伟 《河北学刊》2007,27(6):214-217
学校内部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并以其蕴涵的精神和理想熏陶激发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磨炼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机制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是,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环境的影响转化为观念,进而转化为实践行动;而这种转化过程主要是通过注意、反应、认同、内化和价值性格化等不同阶段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是创新潜力转化为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信心、开拓进取精神、顽强毅力、反叛精神、浓厚兴趣、竞争意识与危机感  相似文献   

11.
在世贸规则下 ,要把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落到实处 ,应该坚持五大创新 :思维创新 ,确立国际竞争意识 ;政策创新 ,构建高效率财政支农通道 ;管理创新 ,全面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文化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制度创新 ,建立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中国梦"进程中赋予大学的使命责任。首先,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三心四能",而且还能实现"五个结合",即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结合、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结合、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结合、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结合、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结合。其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的核心和关键。再次,坚守"教师主体,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前提。要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就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彰显教师个性、加强教育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方面。实践"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通过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制度来建立高水平的课程体系;二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更新、德育机制创新、德育内容创新、以及德育队伍的素质创新 ,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蔡觉敏 《云梦学刊》2005,26(4):42-45
屈子文学有相当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与楚艺术的滋养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楚艺术品的创作技巧影响到屈原的艺术手法,屈原的作品和楚艺术品一样,表现出具有装饰美、色彩美、曲线美及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特点。二是楚艺术的精神影响到屈原,其生命力量影响了屈原作品的精神格调,使屈作表现出昂扬的生命力;其创新精神影响了屈原的创作,屈原也善于立足于楚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5.
论理论联系实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昌 《河北学刊》2005,25(1):55-61
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实践、生活、创新和感性存在的基本方式。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可能性,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思维机制的介入才能变为现实;不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论是不全面不深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思维机制是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理论和实际在实践思维中的双向对象化同头脑内的实践思维与头脑外的实际活动双向对象化的统一:这两重双向对象化互相包含,互相制约,平行运动。历史创造者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应在哲学原理中占一席之地;生活方式的构成、改进和影响与决定因素的作用,都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的。理论联系实际分为重复的准联系和待重复的创新联系,认识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灵魂;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史和实践史的主线之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理论联系实际感性世界范畴的提出,彻底扬弃了物我绝对对立的片面思维方式,确立了物我对立统一的科学思维方式。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同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相适应,也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性转换;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作为现代哲学基本问题,只是包含并不取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近代以前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科学工作者缺乏西方科学所具有的哲学思想、文化基因和教育环境,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加强西方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熏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行多元化教育;崇尚理性主义精神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研究在中国:进路与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军  陈朋 《学术界》2012,(1):208-225,289
在社会转型带来诸多问题进而需要人们认真关注的促动下,社会管理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检视已有研究,研究者主要是沿着“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管理、何谓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前行脉络、社会管理的当期重点”等进路展开分析.梳理发现,社会管理研究缘起于社会转型的现实推动;对于何谓社会管理,当下是多维解说却尚无定论;社会管理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是匍匐前进但趋向明朗;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任重道远.相对而言,社会管理创新成了一个永不陈旧的焦点话题.从根本意义上讲,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寻求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深入分析可见,当前研究亟待关注四大重点议题:谨慎思考西方社会管理语义在中国的适用性;精细考量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明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关键是重构政府与社会的互信;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实践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有为的胆识.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史在培养师范生时代使命意识与爱国情怀、专业精神、健全人格、独立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实现师范教育目的基本方式和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师范院校有必要转变理念,通过设置世界史通识教育课程,强化教育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等制度、方法创新来进行相关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精神至少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尊道贵德,厚德载物的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阴阳互补,辩证思维的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对这些本真精神的继承和改造,赋予它们能够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新含义,从而真正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图书馆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员必备的素养,大学图书馆馆员应该具有严谨、务实、探索、思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友善、关爱、谦逊、宽容、进取的人文素养,才能影响和改变读者并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