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养老方式。最近,倒按揭(以房养老)、异地养老、老年公寓等新型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养老方式讨论也愈演愈烈。其实,养老方式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老也不例外。个人的选择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相似文献   

2.
白雪 《老年世界》2008,(4):10-10
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养老方式。最近,倒按揭(以房养老)、异地养老、老年公寓等新型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养老方式讨论也愈演愈烈。其实,养老方式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老也不例外。个人的选择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各级政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一些有识之士也对老龄化社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其中对当前出现的“家庭养老”、“邻里互助”、“义工援助”、“社区照料”、“社会养老”等不同的养老方式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大多将老龄化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与某种养老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忽略了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养老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4.
养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以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为补充,并辅之以养老津贴和家庭供养等多种方式的大保障体系。但即便如此,也还有一部分人被遗漏在保障体系之外,其老年生活可能会因得不到保障而无着落。  相似文献   

5.
养老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决定的。在农业社会,是单一的靠儿养老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养老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概括起来是四种类型即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政府养老。这样,现在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子女为老人选择养老模式的范围扩大了,选择的机会增多了。养老模式的多元化为老年人幸福养老,安度晚年创造了条件,消除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养老的后顾之忧,有效地缓解老龄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问: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都有哪些具体内容?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相关规定是:一、目标和任务一是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人都面临年老的风险,应当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以房养老有多种形式,房屋反向抵押贷款(反按揭)养老是值得重视的以房养老形式。以房养老的具体形式有:子女养老,房产由子女继承;抚养人养老,房产由抚养人继承;租出大房再租入小房,用房租差价款养老;将房子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用租金或售房款养老;售出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将住房出售,再租回原住房,用该笔款项交纳房租和养老,将房屋抵押给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个月从该机构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去世后则用该住房归还贷款。第一种形式属于家庭养老,取决于子女的孝心和孝行;中间的几种形式属于自助性养老,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自己售房和出租房等均有较大的交易成本,自己再租回房子或者住老年公寓等也有较大不确定性);最后一种形式为社会机构承揽的反向抵押贷款养老,属于社会机构提供的以房养老业务,可以为适合以房养老的人群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其解决方式的探讨刻不容缓。养老危机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多方筹措养老资源。从我国的现状看,让政府增加财政赤字、简单地出售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9.
一位90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每月有2000元退休金和一套住房。一位50多岁的进城务工农民,勤劳朴实、生活拮据。一纸不寻常的协议将他们“绑”在了一起:“儿子”给“父亲”养老送终,可继承所有财产。如今,特殊的父子关系已持续了13年。 在我国,养老有多种方式,诸如养儿防老、社区养老,还有眼下被热议的“以房养老”,但这种“协议养老”的方式还不多见,它会被社会认可吗?又具有什么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降低使得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日益受到挑战,加之农民缺乏购买商业保险的经济能力,当前农民所面临的老年风险逐渐演变为一种高度劣势累积的巨大社会风险,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日益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这虽是一年前笔者参加的由,国家老龄委组织的关于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社会调查活动中的一个典型个案,但它揭示了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以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3.
文中阐述居家养老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并以天津市“代金券”和“配餐自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例,分析评价两种模式,指出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未来人口结构要求我国大多数老年人要在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方式和这一养老方式下的文化建设是对中国传统养老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同时对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可行措施积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保障事业,迎接“银发浪潮”的冲击。目前,我国老年保障方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供养,包括实行离、退休制度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干部职工,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和企业统筹;二是家庭赡养,指社会各方面的老人通过家庭得到老年保障;三是综合性养老方式,即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积累为主,集体补助为辅,…  相似文献   

16.
新型孝养观的含义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年指出,西方社会是“接力”式养老模式,我国则是“反哺”式养老模式。孝道不仅是父母的需要、老年人的需要,也是儿女的需要、年轻人的需要,是一种良心债,是对父母慈爱的一种回馈、反哺,是年轻人做人的一个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外家庭养老方式比较和中国养老方式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养老是世界各国都经历过的一个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转变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从跨文化的角度考察,家庭养老方式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本文对中国、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家庭养老方式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对发达国家的家庭养老方式及其实践进行总结和借鉴,有助于探讨、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事业向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理念基础、制度设置还是在社会实践方面都已经具备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养老层面,在延续千年的传统的家庭和宗族养老方式基础上,社会养老方面也吸纳借鉴了很多来自西方的当时较为先进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设置,开始了养老保障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我们辛辛苦苦一辈子,买房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投资,房子也是我们一生之中最大的财产。过去我们只是把房子留给孩子,但是现在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房子,为此目前在西方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都开始了一种房屋“逆按揭”养老的新观念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军干所这一养老模式在我国已有廿年以上的历史。回顾军干所走过的历程.认真总结军干所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无论对于进一步加强军干所建设,还是搞好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促进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