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的农民工群体,在我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中,推动了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产业升级;促进了我国由"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的一元社会结构的转型;推进了我国用工制度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配置的变革;加速了我国流动人口由"无根生存"到"有根生活"的城镇化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文化、文明、传统与现代进行了深入研究,辨析源流,考究内涵,厘订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文章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丁玲早期小说的梳理与解析,认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总处于两个异质文化圈的夹缝中,既受到传统乡村文明的牵扯,又不可避免地被现代都市文明所吸引,因此,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在这两种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展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是画家长期实践而不断形成的艺术表现方法,它虽从书法艺术得到借鉴,却成熟于文人画的创作.因此,笔墨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绘画的笔墨必须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即在对古今中外艺术的借鉴与融汇中,在突破既成规范的开拓中,赋予它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原因 ,它的发生、发展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极大影响。然而 ,由于其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所以它在对西方文学进行借鉴模仿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传统”的烙印。最后 ,现代派小说在狂奔一程之后逐渐消融于本土。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善恶观。犹太教在对"善"、"恶"独特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善恶观。在传统犹太教中,善恶是以上帝作为标准的——顺从上帝律法的就是善的,违背上帝律法的则是恶的;上帝还是那个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恶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人本身,因为人有意志自由;上帝总是公义的,上帝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惩恶扬善,而人应该笃信上帝、谨守律法,从而去恶从善,过一种道德的生活。犹太教的善恶观虽然大多体现了宗教伦理的特色,但它同样能为我们世俗伦理的建设提供一种宝贵的资源,并能带给我们更深的思索和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犹太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略论马克斯·韦伯的犹太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与社会>,阐述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现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勾连以及他对犹太教不具备资本主义"亲和力"的论证.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态势,指出犹太教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有其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徐永光 《21世纪》2010,(6):14-15
联合劝募与匹配捐款:美国人的募捐方式什么样的捐款才是真正自愿和快乐的呢?10年前,我曾经到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的柯达公司总部访问。那一年当地一个名叫联合之路的慈善机构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慈善捐募活动。联合之路诞生于1887年的美国丹佛市。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爱情婚姻小说盛极一时.它们的命意所在乃是对现代人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本文通过对三类爱情婚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分析,试图指出他们在建构现代人格时是如何受制于隐形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与现代"生育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学视角下的文化是指有文字以来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文明指文化发展中的科学、进步的方面,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历史继承性,其内容既有对以往生育文化成果的积累,又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创新。科学、进步的生育文化构成了"生育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文明的核心内容是计划生育;社会主义生育文明的建构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引导我国生育文化朝着健康、进步的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约瑟夫.奈将软权力与硬权力截然分开并大肆渲染的做法有违常理,其用心是要强调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本土化,进而对西方世界构成威胁。与此同时,约瑟夫.奈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政治中存在超国家的、国家的和次国家的三种认同危机,而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中所强调的文明认同只是其中之一。辩论从本质上揭示了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对美国外交应对方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作为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在发展观、自然观、价值观、技术观和消费观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而生态文明的有机论自然观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张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工业文明否认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生态文明认为自然万物都是以自身为目的,因而都具有内在价值和天赋的生存权利;工业文明把技术视为人类用来征服、操纵和统治自然的工具,生态文明则强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使技术活动生态化;工业文明奉行消费主义消费观,把消费看作是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而生态文明强调消费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能源的可承受能力,还要与国情国力相适应,倡导绿色消费和注重大自然精神价值的消费。但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完全否定,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3.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在主权的归属、主权的授权和主权的运作方面观点迥然不同,前者强调主权在安拉,安拉授予人类代理权,人类理应遵循安拉的法度;后者主张主权在民,民享、民有、民治。但二者在主权观上也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注重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都追求人的福利。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应是当代人的理性选择,不同文明之间应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补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从北宋的社会现实出发,张载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个体到社会既有理论系统又有实践层面的教化思想。张载将教化分为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个体层面以气本论为根基,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分论以融合孟子与荀子的人性思想,通过内在的变化气质与实践的行礼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建立了个体学为圣人的教化目标。社会层面则通过圣人以礼为教、重建宗法两个方面实现敦本善俗的教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盲人摸象”这个寓言设计了一种很直观形象的场景,向人们说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进程以及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正确地理解这个寓言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认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宗教与文明的关系,西方宗教学界有很多很好的研究,值得借鉴.应该说,就佛教本身来说,也有着丰富的文明资源,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文明资源来构建"佛化文明",对于有着深厚佛教传统的中国社会来说,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古代印度佛教将佛教徒所应掌握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概括为"五明",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名和内名.如果说在古代作为"方外"即社会之外的封闭佛教中,佛教徒掌握"五明"就已足够了的话,那么在当代作为整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开放佛教中,佛教徒除了要掌握"五明"外,还得要讲求文明.因为在当代开放的佛教语境中,佛教首先是一种社会体系,然后才是一种宗教体系;现代社会对于佛教,先是有文明的诉求,然后才有信仰的诉求.按照"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大乘佛教基本原理,在现代社会中,把文明纳入佛法体系,在"五明"中增加"文明"成为"六明",这是现代佛教必须完成的课题.佛教界和佛教徒应该在促进当代社会文明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分别是中日两国现代化初期有代表性的思想,是缓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的产物.它们有相同或相似的历史背景、旨趣和原始含义.但是,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中日两国现代化的极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实质、内在关系、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纳撒尼尔·霍桑和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们不仅对美国短篇小说影响深刻,对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也有共同兴趣。本文通过对霍桑的《白衣老处女》和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在结构、人物塑造、象征、意象和主题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两位作家在短篇小说传统上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