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对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思想进行理论分析,将其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做深入阐述,对身体美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针对身体美学发展所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益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代美学的研究方向和意义。身体美学的提出是对狭义美学学科界限的突破。一般来说,美学学科界限由艺术类型或审美对象来界定,但是身体美学似乎是一个跨审美类型的领域。身体美学将身体视为审美价值和创造的对象,把身体看作我们完成审美活动处理审美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感觉媒介。不管从身体美学自身出发还是从美学的学科转向入手,都对分析身体美学的学科定位与中西方美学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学形态,身体美学跳出了后现代解构一切的思维方式,将"身体"翻新后重置入美学的核心,形成了对传统美学的拓展而非解构:通过增强身体经验,促使传统美学走出自律的理论困境;通过提升身体意识、践行身体训练,开拓了传统美学新的研究空间。同时,身体美学"通过身体思考"(Thinking Through the Body)激活了中西方文化中丰富多彩的"身体"资源,为重构美学谱系奠定了基础。此外,身体美学还与生态美学、生活美学等诸多新兴学科领域形成了理论互动,共同影响并建构着国内美学生态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3.
自理查德·舒斯特曼提出“身体美学”的学科提议始,相关的知识生产便呈逐级递增之势。舒氏“身体美学”思想恰如身体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性“事件”,不期然地联结起了传统与当下两种不同的身体美学研究范式。如果说舒氏身体美学及其之前的身体话语研究是对西方美学中身心二元对立传统的解构与超越,那么后人类时代的身体美学研究则是对身心统一的技术化践行与反思。因此,从“身体美学”到“后身体美学”的转换,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变革,即由在二元论框架内展开的以思辨为主的知识言说方式,向科技与人文大融通的“反身性”言说方式的转变。这种身体美学研究范式的位移,更新并重塑着我们的知识地图,让我们对“自然人”与“技术人”的本质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也为当下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4.
舒斯特曼通过将身体纳入到美学之中,把美学打造为一个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新领域。身体美学——这一新领域旨在整合诸如西方的亚历山大技法、费尔登克拉斯技法和赖希生物能学以及东方的太极(拳)、瑜伽和"凝神"等具体化的身体训练,以培养较为敏感的身体意识。这种敏感的身体意识能够对身体习惯与身体感觉进行身体美学维度上的诊断分析,不仅可以把身体压抑和产生压抑它们的社会条件一起克服掉,而且还能为饱受身心疾苦的现代人提供一剂良好的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5.
身体美学是由美学家舒斯特曼提出的。身体美学意味着身体的感性经验、审美行为以及其本身成为思考、欣赏、审美的对象,可以说它是对美学学科界限的一种突破。身体关学的研究应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朝向身体自身;另一方面向艺术、文化、生活等敞开。当然,身体朝两个方向发展的结果是殊途同归,都是身体一元论。  相似文献   

6.
身体美学脱胎于实用主义,而实践美学则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渊源看,二者存在一些差别与对立,但不可忽视其内在学理上的相近和相通.具体而言,身体美学由实用主义哲人舒斯特曼首创,它既充分彰显了身体理论的实用维度,又兼顾了身体审美的实践潜能.身体美学对实践的重视,与实践美学殊途同归.基于此,身体美学进入中国后,迅速与本土的实践美学形成了碰撞融合:一则,身体美学将审美实践的主体从抽象的"人"引向了具体的"身体",指出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身体是实践中的身体,对实践美学形成了"具身化"的补充;二则,身体美学将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因素一并统合到"身体"之中,为实践美学克服"主-客"二元论提供了整体论思路.通过对舒氏身体美学的西学东渐线索加以细致整理,有望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实用美学的对话机制,为异质资源的整合方案提供参照意见.  相似文献   

7.
身体在西方哲学和美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境遇。在某种意义上,整个西方哲学和美学史就是一部身体由“缺席”到“出场”,再到“登堂入室”的历史。身体美学的出场,无疑是对柏拉图以降,经中世纪宗教神学,至黑格尔以终的身心二分、扬心抑身的哲学传统的一种反思与纠拨。尼采、梅洛-庞蒂等现代派哲学家反对传统的身心二元论,为身体正名的努力,对身体美学的学科建构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身处后现代社会的福柯、费瑟斯通等思想家对权力话语之于身体的宰制,身体与消费文化的共谋关系之思考,加速促成了身体美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领域,身体美学成为引人注目的热点和富有冲击力的研究课题.尽管历史上遭到传统禁欲主义的严重压抑,但是身体美学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从西方艺术殿堂里的古典芭蕾,到中国古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缠足,再到当今仍然风行世界的高跟鞋,乃至长达数千年的妇女美容术的积累,都是身体美学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多方面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美学揭示了美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它与环境美学等美学研究中的新的分支学科汇合在一起,推动美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对于美的哲学思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学科来说,推动这个汇合点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一个世纪以来,对身体关注的持续升温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突出事件。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也是这一事件的产物。它以身体为中心,对身体在艺术和审美中的作用给与充分重视和尊重,纠正了意识美学对身体感受的偏见和忽视。它积极肯定快感的生物学意义和身体在审美中的合法性地位,同时为通俗艺术提供美学辩护,指向了一种更具肉体关怀的人道主义美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实践转向对身体美学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实践与身体不可分开,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同样不可能与身体及其审美化分割开来。实践转向将使身体美学密切关注人的自身生产,由人的自身生产的数量方面转向其质量方面,由一般的优生优育转向审美的优生优育。身体美学的实践分析将由物质存在转向其符号存在和精神存在,不仅关注身体的外在的审美实践,同时注意身体的符号和精神的审美实践。身体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由身体规训的实践分析转向身体自由的实践分析,不仅关注人类身体的社会化实践,而且关注人类身体的审美化实践,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塑造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相统一的完整的人类身体整体。  相似文献   

11.
舒斯特曼是当代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也是最早提出构建身体美学学科的理论家。他从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的理论视域出发,对福柯的分析性身体美学理论、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阐释。本文通过对舒斯特曼阐释福柯的再阐释,以及对二者身体美学思想的比较分析,发掘他们身体美学的异同之处。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反思舒斯特曼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选择舒斯特曼与福柯的身体美学作为理论阐释的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批判性反思重要的身体美学家、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范式,为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寻找合理有效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2.
传统西方哲学展开为身体失语的历史,直至后现代哲学,身体的话语权才得以确立,身体美学由此兴起。后现代美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确认了身体的地位,反抗了意识美学的霸权,并呈现出生活美学的指向。但同时,后现代美学亦存在偏颇。它主张身体性与精神的天然同一,却无视身体与意识在现实层面的区分,也缺乏对身心合一的有效论证;它经由身体来包纳意识,实际抹杀了审美的精神性;它鼓吹审美与生活的趋同论,以大众文化辩护者身份自居,实则取消了审美的超越性。对后现代身体美学的反思提示我们:必须建立体验美学,从而确立审美体验的身心合一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国内环境美学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它的研究对象一直停留于环境或沿着环境的一极进行无限拓展,但却忽视了作为环境主体的人如何构建自己存在的哲学基础。显然,环境作为以人为中心形成的自然、人文境域,人在其中是不可阙如的,对人的定位决定着环境美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性。就人自身而言,人是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但在根本意义上却依然是身体的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人与环境的关系,最具体地表现为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所谓环境美学,当然也就成了在身体与环境之间构建审美关系的学科。环境美学的身体维度主要通过参与性、连续性、体验性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人的身体性即是其自然性,保护环境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先秦身体审美的实践与思想对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普遍学理价值:在人类审美意识起源问题上,身体审美可视为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在“美本质”问题上,“美在生命”论又一次显示了自身的真理性;在审美形态研究上,身体审美的特殊性使传统的艺术审美中心论的偏执显示出自身的尴尬,它醒示当代美学理论研究应当把身体审美研究接纳为自身的基础性话题。这些来自先秦身体审美史的历史成果,有助于完善、健全当代美学理论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强调了身心合一,既包含了以往的"美学认识论"又包含了"美学体验论",同时批判了后现代美学中的激进的"身体美学"观,还融合了东方身体哲学中的"中和"观,展示了一种自然健康的"身体美学"观,可以成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美学"引入到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中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扩大了青少年审美教育的范围,从审美认识论扩大到审美经验论,拓展了美育的范围;二是"身体美学"是融合了道德观的"身体美学"理论,提出了自然健康的身体哲学;三是"身体美学"可以应对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关切,批判商业主义对青少年身体的商业消费;四是"身体美学"对很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有美学上的包容和接纳。将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引入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回应和应对青少年在审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美学理论中,身体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忽视和贬低,因为审美经验被看作精神性的认识活动,而身体则被看作物质性存在,因此只能充当审美活动的对象和工具。生态美学的产生带来了身体作用的根本性提升,因为对于生态环境的鉴赏不是心灵对事物的认识活动,而是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身体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性存在,而是一种有灵性的物,这种灵化的身体不再是审美活动的对象和工具,而直接成了审美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魏晋士人对身体美的追求,表现在崇尚美好姿容与裸体行为两个方面。这一方面是对自我生命的积极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上古“羊大为美”的传统,直接以生理快感作为评判美与丑的标准,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身体社会学的角度而言,魏晋士人的身体展现又是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时局的表征,作为一个隐喻,他们身体美追求的背后隐现着当时社会的种种情态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身体是欲望、工具、智慧的综合体.身体美学是对身体感性存在、超越性可能的发现和肯定.身体是个体存在的"小宇宙"与社会存在"大宇宙"的统一.身体美学作为美学的基本问题,它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焦点,同时也应该成为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的关注点,因为从身体美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生态批评的理论根基及其启示意义.身体美学的生态批评内涵体现为:将身体作为思考人的逻辑起点可以发现人的在世存在的多重属性;肉身与精神的和谐可以外化为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生态学原则;身体的感性愉悦和自由解放是我们思考天人生态关系的起点与归宿.其意义体现为矫正身体伦理、弥合物我分裂、创造身心和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在学术心态日趋浮躁和美学研究日渐冷淡的当下,《美学理论纲要(修订版)》(季水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纲要》)的出版,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研究的翘楚之作,也是作者用半生心血写就的一部美学理论力作。该著作具有以下鲜明特色。一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建构完整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细细阅读这本近40万字的美学论著,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遵循着一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思维过程来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全书结构清晰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美学史中,身体曾长期被当作客体。然而,这种客体论身体美学陷入了不可解的逻辑困境:倘若精神与身体等实在者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存在,那么,它如何才能驾驭、观照、言说与它不同质的身体和其他实在者呢?对于这个问题,客体论身体美学始终没有给出圆满的答案。自古希腊起,部分美学家另辟道路,试图证明精神活动不过是身体的功能。这个思路长期被主流美学遮蔽,直到现代性开启时才逐渐显示出其阐释力,并最终在尼采等人那里发展为完整的主体论身体美学体系。后者将身体当作生存实践的主体,使美学回到了其起源和来处,很可能预示着美学未来的建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