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双晖 《创新》2013,(5):107-110
东南亚地区是华侨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岭南华侨华人的主要聚集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东南亚华文教育已全面复苏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同时,东南亚华文教育亦面临着严重的教育资源短缺难题。协助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在国际上构建文化软实力须倚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海外华文报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语文环境的承托。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华人占多数的国家,华文为第二语文,华文报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语文环境对华文报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地位的日益提高,人们重新认识华族语文的重要价值,从而为海外华文报业开拓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伟浓 《创新》2011,5(3):68-72
目前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中,除了华人社团外,还包括政府、专业教育机构(含公立和私立学校)、外资学校、教会学校、家教等诸多社会角色的参与。角色多样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各个角色一起发挥合力作用,对一个国家华文教育的发展是有利的。如何在角色多样化的进程中,推动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较好较快地发展,是华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法国、意大利、葡萄牙三国华文媒体和华侨华人社团,考察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浙江形象推介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在覆盖范围、媒体类型、话语权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本文提出,要创造条件,鼓励浙江民营资本“走出去”投资海外资本,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并借助人缘、地缘优势,建立浙江省内媒体与浙江籍海外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之间的对外传播“双向模式”,整合多方力量,发挥出独特的外宣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华人开创并推动了新加坡的中国学研究。本文从新加坡的中国学家、学术机构、学术出版物等几方面阐述新加坡中国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主要目的就是系统回顾展示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示华侨华人为推进祖(籍)国和平统一大业付出的巨大努力,进一步调动激发华侨华人关心参与祖(籍)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热情和活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形成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在增进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促成中外文明交流沟通、传播塑造中国形象、促进国际理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诤言促进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缘”文化与亚洲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变化的现实,从文化史学的角度考察以伦理主义为中心,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人际联系网络为表现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影响;从经济、文化互动,即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与区域化双重导向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和在变异中延续的“五缘”文化产生的凝聚力相互作用中,考察了世界华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华人,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侨务公共外交,是当代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核心问题,是海外华侨华人对公共外交事业的具体参与和实践。本文将对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态度、方式与特点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参与当前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效果,同时展望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实践的未来趋势与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会馆文化在人类文化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客属会馆是客籍华侨在居住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这一特有的社区文化现象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和华侨社会的变迁,其形式、发展及地位与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历史作用。东南亚地区客属会馆文化经历了“华侨时代”和“华人时代”两个不同时期,这两个时期的会馆地位有着质的变化,这标志着会馆文化进入更务实、更有深度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世纪后,不到半个世纪,欧洲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动与参加这两次大战或受大战波及的欧洲国家,人力、物力、财力都遭到空前的损失。其间旅欧谋生和经商的华侨、华人的经济事业,也蒙受严重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下简称“战后”)四十余年间,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华侨、华人社会及其经济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笔者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对浙江省温州几个旅欧华侨最多的著名侨乡调查的材料,拟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下简称“战前”)欧洲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2.
迁移·涵化·共生——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华侨、华人文化变迁——特别是价值观念嬗变的历史轨迹为考察内容,探讨处于传统与西化、历史与价值双重变奏之间的华侨、华人如何经过唐人街的文化迁移、土生族的文化涵化及新移民的文化融合历程,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并与现存的西方文化互补互存,进而成功地协调并运用中西两种文化中有价值内容而走向现代化。文章也为正在进行文化选择和文化更新的中国人民展示一个有益的侧面,为认识、评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提供一个经验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李志学 《学习与探索》2005,2(5):157-160
清代中国东北边疆早在清朝完成统一、沙俄入侵之前即已确定,并通过<尼布楚条约>固定下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沙皇俄国侵吞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致使在清政府管辖之下的世代居住和生活在此地的中国各族人民,随着国土的沦丧而成为俄罗斯的华侨华人,从而揭开了俄罗斯华侨华人史的特殊一页--"割地成侨".  相似文献   

14.
费晟 《太平洋学报》2014,(11):55-62
南太平洋岛国的华人移民社会最初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主要是近代中国劳工输出的结果。"二战"后,华人移民基本实现了本土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新的移民潮,形成较大规模的华人移民群体。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华人移民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南太平洋岛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由此确立起较高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不过,华人移民群体也不可避免地被当地社会内部冲突与矛盾所波及,并受到部分西方媒体及少数政客的借题炒作。本文认为,从我国发展对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关系的角度看,岛国华人社会将扮演日益重要且积极的纽带角色。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是我国以外,世界上华族人口最多(约占新加坡人口总数76%)的国家。1992年6月13日至7月13日新加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华族文化节,其中包括第7届世界华文书展(首届举行于1986年)、新加坡四家华文报周年纪念、华族文化书画展、新加坡首届全国华  相似文献   

16.
《社会》1989,(10)
1989年8月8日,北美华裔社会学人协会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当代中国社会学术讨论会,邀请美国、海峡两岸、香港、新加坡等地华人社会学者参加。会议分四部分分组讨论:1.中国工业化,2.中国社会制度,3.中国体制改革,4.传统与变革。出席会议的共有60多名社会学者,都以极大热情关注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正>全球多国同贺中国虎年春节中国农历虎年春节期间,不少国家的政府官员或出席春节庆祝活动,或发表声明,向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祝贺新春佳节。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后,缅甸华侨社会在国共两党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政治分化,号称华侨社会"三大支柱"的华侨报业、华侨社团、华侨学校,无不打上了政治斗争的烙印。随着时间推移,缅甸华侨社会中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进步力量逐渐取得了斗争胜利,这既反映了新中国对海内外同胞的强大感召力,也为新中国在国际社会立足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6,(2)
中国共产党早在革命年代就关注华侨问题,并引导华侨参与革命斗争。缅甸华侨共产党以闽、粤籍华侨为主干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华侨社会的延伸。缅甸华侨共产党在支援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拥护党的民主建国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海外的影响力、统一战线的生命力和华侨对祖国建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15~17日,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和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联合主办,爱德基金会协办的第五届华人社会社会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匡亚明报告大厅举行。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研讨会共有二百多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的知名社会工作专家、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者和社会工作实务界的代表参加,共收到论文118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