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竞赛是一种对抗性极高的、从而极易造成运动员人身伤害的高风险群体活动。随着体育比赛、竞技活动的增多,这种致人伤害的潜在危险也随之增加。由此而引发的人身伤害到底应由谁来承担.便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体育比赛中致人损害的各种具体的表现形态、责任归属。我们认为。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受到损害的,该损害由谁承受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受害的运动员自己承受,称自己责任;二是由他人承担,为他人责任。此外,俱乐部因旗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遭受他人损害的,可以依法行使代位求偿权和独立求偿权。  相似文献   

2.
"人是什么"的人的本质问题,无论就认识对象还是认识价值而言都是一个合法问题,必须由也一定可以由形而上学思维来加以解决。传统阶段的形而上学思维是死界形而上学思维,把"人是什么"回答成了"人是什么物",从而人的根本性、独特性、高级性被"遗忘"了,也造成了理论研究的逻辑错误。同样以形而上学思维为工具,从人是生界存在者、人作为"生命实体个别"具有内在性和自身生成性的逻辑出发点出发,可以得出人的存在由低到高具有个体特殊、个体一般、群体一般、人类一般、生命一般、自然一般等六个本质层次。"人是什么"的哲学问题需要由六个不同层次的语句来整体表述:人是难以确定不同环境下不同意识性的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意识个体;人是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个体;人是由众多特定独立个体人组成的特定独立的人的群体;人是人的类———人类;人是生命中的一种生命;人是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物。自然由生界与死界两界组成,根据认识对象的不同,理论思维应当以生看生、以死看死,这样的形而上学思维不但可以解决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对自然本质认识这一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是个体在清醒状态下同时存在的两种心理活动。有意识是指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自觉认识和内心体验的统一。无意识则是指主体对客体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不自觉认识和内心体验的统一。有意识活动是人们注意力集中中心的心理活动;而无意识活动则是注意力集中中心的外围心理活动,是一种非理智的、不在进行集中的思维,无特定思维目标的心理活动,是对某种对象不自觉的、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的、不知不觉的、模糊不清的认识,如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人的情绪色彩,如心情愉快、心旷神怡、抑郁不欢、蒌糜不振等即属无意识活动。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有意识活动是大脑皮层上形成的一个优势兴奋(?)的反射过程,无意识活动则  相似文献   

4.
自80年代初,美国学者从日本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中提出企业文化的概念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及作用进行研究。本文从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决定作用、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的特点等方面,来探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一、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决定作用是企业文化的基础要想深刻理解企业文化,首先需要对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进行再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能动指导下进行的,同样,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在人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具体地讲:首先,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进…  相似文献   

5.
受雇人因雇佣活动对他人造成损害,应由雇佣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法律原则及法律课题。这一新型侵权责任的立法有其特定的宗旨及理论依据;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受雇人应否负连带责任;雇佣人在对第三人负责之后,对受雇人的追偿权;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等也据此可以解答。  相似文献   

6.
注意 ,心理学称之为一种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显示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选择性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一切对象 ,而只能感知其中少数对象 ,故称之为集中性。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 ,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要作意志努力的叫无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 ,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叫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 ,但却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在绘画实践中 ,它们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值得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7.
刑法上,被告人在特定个罪中针对特定事项承担客观证明责任,宏观上体现了国家针对特定法益趋于严厉的刑事政策选择和保护,微观上通过明确特定个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得以实施,这在持有型犯罪的刑事立法中表现尤为明显.从证明角度来看,要真正体现持有犯需要的周延特定法益保护、严密刑事法网和严格刑事责任的刑事政策功能定位,只能由被告人证明持有特定物品行为并不会对特定法益造成可能的侵害结果,这是被告人在该类犯罪中要承担客观证明责任的刑法根据.被告人的客观证明责任是一种提示国家刑事政策风向的技术性装置.  相似文献   

8.
的自我认识问题,是人类精神活动中具有本质性的核心问题,“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的这道不朽命题,成为几千年来人类精神探索的最好注脚。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主体自身的思考,总离不开对主体价值属性的判断和对主客体现实关系的认识这样两个层次,它们构成人的“自我认识”的基本内容,而文学作为体现时代情绪,愿望的一种意识形态,无疑反映着时代的这种认识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部民族文学发展史,无异于一部民族自我认识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公司社会责任应区分为抽象层面的社会责任和具体层面的社会责任两种形态。抽象层面的社会责任由"兜底性"条款规定,是对公司自治的一种内部限制,其实践价值体现在股东或董事可以此为由来抗辩其他主体的权利主张,法院可以此作为法律依据来对私权主体之间有关纠纷作出裁决等两个方面;具体层面的社会责任由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是对公司自治的一种外部限制,具有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发展本质上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与哲学家的理性概括相互反复作用的结果,认识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可以通过考察中国哲学家群体具体的研究活动和思想历程来达成.通过对顾炎武的哲学研究活动的考察和分析,得出顾氏哲学是以爱国精神为基础的伦理哲学的结论.爱国精神不但是顾炎武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中国哲学作为一种伦理哲学,实是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之严酷环境下忧患意识的一种理性升华.鉴于新世纪中华民族有三大忧患,中国哲学有可能由旧式的政治伦理哲学演变成新型的泛伦理哲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合伙、联营两种投资人的不同类型及其行使的不同权利,承担的不同义务、责任,来分析其性质和存在的社会动因,提示其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对比合伙企业与联营企业中的无限责任主体和有限责任主体的实际责任异同,来明确他们在不同的企业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总结出这类经济活动中对主体的权利义务采用约定原则的普遍趋势及其意义,提出注意约定原则的运用、发展,为我国经济立法工作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修辞学传统有其独特的阐释形态,大量的修辞认识都在“训诂”的框架中展开,具体表现为对典籍中比喻、比兴、借代、委婉、变文、互文、重叠、省文、双关、夸张、言外之意、同义选择、押韵等修辞方式的阐释。从当代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种修辞阐释把修辞活动置于特定的文化和上下文环境中,密切联系题旨情境评价修辞的涵义,使修辞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或“技术”,而是具体语义建构过程的一部分,是有血有肉的语文要素。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修辞同耳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财务改革中弘扬中国财务文化刘亚卓财务是一门人文科学,也是一种管理活动,它由具体的人来组织实施。而不同国家的人,文化心态,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有很大差异,因此,财务管理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化”概念相关联,不同国家也必然因文化氛围不同在财务上出现差别。在...  相似文献   

14.
组织惯例与环境变化的匹配问题是研究组织能否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虽然惯例生成观理论与组织免疫理论都描述了一种组织内生性的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两种理论各有不足。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则是一种根植于惯例生成观理论、组织免疫理论以及免疫网络理论的惯例演化新理论。该理论将组织惯例与环境变化相匹配的演化过程类比为免疫系统选择一个在抗体独特位上具有合适抗原镜像对应物的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过程。该过程是一个由惯例运行中的具体情景及惯例的明示与实行三方面构成的循环交互模式,其中具体情景是指组织在持续修改惯例以应对环境压力的变革过程中某一时间点上与惯例执行相关联的具体情境,惯例的明示是一个由一系列启示构成的组合,而实行则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所采取的特定行为,三者之间的路径关系可用组织监视、组织防御、组织记忆来概括。  相似文献   

15.
一、张力系统的综合能质将人的全部行为方式做为一种系统来考察,就会发觉人的各种实践活动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评价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和其自身的某种运动结构的张力有关,即它们都是在其特定的张力系统中发挥作用。“张力”原指某种物体间的“拉拽力”,但做为人的特殊心理结构形态,则表现为和其特定心态活动相适应所构成的一种互补结构。这种心态结构的两极性运动是人们能动地把握事物本质规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所谓音乐的审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思维方式的含义 何谓思维方式?目前看法不一。有人单纯地把它看成是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相对固定的样式(模式)和方法。一种较为全面的观点指出,思维方式并不仅仅指思维的形式和方法,而是与每个时代实践活动的对象、目标相一致的思维的内容与形式、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是由一系列的基本概念所规定和制约的、被模式化了的思维的整体程序,是特定的思维活动的形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这里,思维方式表现人的思维的具体性、历史性、实践性,它总是与特定的实践方式相联结,在具体的实践——生活中建构自身。脱离实践的抽象的思维结构形式只在发生学的初始意义上才成立。  相似文献   

17.
理论知识学习是一种特殊对象的认识过程,作为其主要学习方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方法论,其认识论目的在于实现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新认识的这一认识活动的飞跃过程。从思维过程的本质来说,就是实现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经历内化、外化、升华这三个发展阶段,完成由抽象的理论到理性具体,由理性具体到人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再到新的抽象理论三个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民俗文化对民族审美心理的模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民族民俗文化对民族审美心理的模塑苏仁先民俗作为已往历史活动的成果,作为民族审美的创造物,它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行进的,自然便成了民族审美的特定对象。事实上,民族审美的功能几乎全部都由民族民俗承担起来。民俗既然是一种蕴含着美的创造物,就必然包含着一种民...  相似文献   

19.
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在真理性...  相似文献   

20.
审美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人对美的事物的反映,这是人所独有的。在审美活动中有感性认识、理性思维、情感活动,这三种认识和心理活动在审美过程中作用各异,缺一不可,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审美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有先行和后继、由浅入深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