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兴起绝然不同,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中国被迫纳入现代性发展轨道的历史条件下从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反省起步的。从承继的关系来看,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若干精神有所反思和张扬,但就总体而言中国现代美学又是在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学基础上开始建构的,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有着相当的差异。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境遇,发轫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在之后的岁月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审美观念强有力的两翼,即审美自由主义与审美功利主义。审美功利主义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但审美自由主义也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是在民族决战和阶级决战的关键时刻,对审美自由的向往仍然被顽强地表述着。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到1949年告一段落。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西方美学思潮和理论大量引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和定型,尤其是为后来发生的若干次美学大讨论准备了人才和资源。就中国现代美学的最基本特点而言,美学问题始终是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互动决定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命运。  相似文献   

2.
桑农 《江淮论坛》2002,(2):127-128
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和八十年代美学热的见证人、甚至参与者,很难与那段美学史拉开心理的距离。而意识形态总与美学纠缠在一起,一时更是无法理清。许多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论文和论著,都给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印象。读《美学领域中的中国学人》(陈文忠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我们并没有这样的遗憾。全书共九章,分别论述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史上九位学人的美学探索和思想成果。作者似乎有意淡化了思想背景和历史线索的探讨,由九位学人的美学著作直接切人,给我们以拨开迷雾的感觉。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经…  相似文献   

3.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以近代西方历史的剧变为背景,以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为基础,完成了从西方古代美学向近代美学的转型,形成了美学的现代性,确立了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两派分歧充分揭示出美学问题内在矛盾,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形成准备了思想前提。它们为美学探索提供的丰富的思想资料、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值得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当代美学发展仍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道教美学思想发展与嬗变的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加上其以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渊源,勾勒出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历史线索,展现了道教强调生命之美、强调此岸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特点;道教美学理想人格是独特的由人而仙、即身成仙的神仙境界;道教美学具有强烈的伦理化色彩和中国人以善为美的人性追求。道教美学思想史及道教审美文化史,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和审美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重视、发掘和实事求是的文化史定位与评价。这不但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清当代邪教的反传统、反社会、反人类的丑恶本质,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是一个如何理解、把握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对西方近代文化持有何种心态的历程。就法思想而言,对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体认提供了研究近代中国法思想的一个特定的角度和线索。本文即以这样的角度和线索分析太平天国两位思想代表洪秀全和洪仁开的法律思想。洪秀全的法思想;与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异质作为一场旧式农民起义的精神和思想领袖,洪秀全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属于农业小生产者范畴的(1),其法思想同样归属于这个范畴而不例外,从而呈现出与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质的差异性,表明了洪秀全对西方近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的差异,服膺叔本华意志美学的王国维和汲取席勒美学思想的丰子恺分别形成了"人生解脱"和"人性救赎"两种路径的审美静观思想.梳理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及其演进逻辑,管窥近代中国美学思潮的时代变迁,探讨近代中国学者美学本土化的心路历程及其经验得失,诠释中国传统美学的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志明 《中州学刊》2014,(3):109-115
冯友兰恢复学术自信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写中国哲学史。他拓宽论域,把哲学定位为精神现象学。他认为哲学史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研究哲学这门学问的发展的历史。他强调中国哲学史以中国哲学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应当以中国历史上三个大转变为基本线索。第一次大转变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大转变时期是近代,第三次是现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期。以三大转变时期为关键,冯友兰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四个时代,按照这四个时代安排全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代作家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是开启日本近代文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它以西方美学思想为参照,从文学的审美角度提出了小说是艺术的非功利主义小说观,否定了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戏作小说和政治小说,实现了对传统戏作文学观念的超越,其理论建树不仅对当时的文学评论,而且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宁 《江汉论坛》2022,(7):60-66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进西方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思想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线索。以往学界较为关注学科层面的“引进移植”问题,而忽视了思想层面的“继承转型”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美学研究过于局限于学科框架内,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本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规模探索人性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戴震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通过对个体情感欲望和认知能力的肯定,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本体论,提升个体的主体地位,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中国美学史专著。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上,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一、对中国古、近代美学思想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显示了它的系统性和特色;逻辑地说明和论证了中国美学思想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和理论成果,指出了认识中国美学史的途径。从该书的研究内容上,显示出一种系统性:把中国美学史看作一个大系统,其下又有许许多多由美学家和美学理论组成的小系统,通过对小系统的深刻研究而揭示大系统的内容、特征和发展。其特点有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百年间,是中国美学的现代化生成并臻于完备的历史阶段。表现为对西方美学理论的介绍与吸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与分析,出现了许多有自己理论体系特点的美学家,逐渐形成了“百年美学”这样一个时代的专门话语。王向峰先生的新作《中国百年美学分例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以百年美学发展为线索,从梳理、评介18位美学家的特殊角度,解读出每位美学家的学术观点、思想精要及美学主张,也勾画出中国百年美学术整体建构与发展流变,透过个体学术存在的价值,推演出中国百年美学沧桑而艰难的演进历程。以往有关中国百年美学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潘显一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于201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从先秦道家及其他重要思想流派对后世道教美学思想影响说起,沿汉末直至清代,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线索,填补了道教思想史研究中道教审美思维和美学思想史的空白,在国内外的道教思想研究中别树一帜.该著充实、拓展和完善了中国美学思想史体系,使儒、释、道为主干共同支撑的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因道教美学思想的补充而第一次展现其完整的面貌,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重要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彭立勋 《学术研究》2006,3(5):129-134
本文对西方近代美学思潮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做了总体审视和综合研究,认为西方近代四大美学思潮以各自独特的理论主张,创造性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的美学观点、概念和范畴,实现了美学的近代转型。它们以人的理性作为美学的建构基础和衡量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本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支柱的现代理性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在美学思潮中始终贯穿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倾向的对立,而最终导向调和,由此形成西方近代美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4.
周来祥是中国当代一位成就卓著的美学家,他的美学以具有严密的体系性而著称。由于“和谐”是其美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因此,从其理论思想的整体来看,周来祥的美学可以说是一个在中国当代独具特色而又博大精深的“和谐”美学思想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一系列辩证发展的流动的概念范畴形式,高度概括地涵盖了极其丰富的现实审美实践的历史内容。这就使得周来祥的美学体系不仅具有着高度的逻辑性,同时也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性,而且逻辑和历史还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一般说来,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逻辑中有历史,另一种则表现为历史中有逻辑。周来祥的美学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属于前一种,即是以逻辑的方式高度地概括抽象了历史的丰富内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形式虽然是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意统情志的王阳明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志、意、情 ,是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艺术内涵的三个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时期 ,分别成为审美意识的核心。王阳明美学处于传统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变的前夜 ,它的特殊贡献在于对传统美学的深化和对近代美学的预见。在其知行合一、体用不二的哲学基础上 ,王阳明致力于以意为中心统一情、志。意统情志的意义在于 :一方面 ,它直接冲击了代表僵化的传统精神的以“志”为本的理学美学 ;另一方面 ,它先期肯定并提供形而上学根据给具有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情”的观念。通过其思想的阐发 ,可以为当代以“情”为主导的美学精神建设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民族复兴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是理解近代中国的一条关键线索。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不断追求、重新定位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身份以社会主义为基调与主旋律,但仍未最终定形,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7.
马基雅维利功利主义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基雅维利是欧洲近代功利主义学说的奠基者之一。他通过把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引入伦理学、政治学和社会改革领域,从而赋予古老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以崭新的内容。马基雅维利功利主义思想不仅对欧洲近代功利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欧洲乃至世界近、现代学术界和政界人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人本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扶民 《学术论坛》2007,30(11):10-14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康德哲学与美学的主体性体现了一种深刻的生态人本主义思想,与近代以来工具理性所强调的功利主体性及所表现的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康德哲学与美学立足于目的论,通过实践理性的道德自律,在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非功利的自由和谐关系,从而表明了人是自然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周来祥同志的《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艺术的审美本质》三本论著相继问世,共近一百万字。《美学问题论稿》全书35万多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审美关系为轴心和中介,对美、审美和艺术进行综合地分析和整体地把握,在东西方美学的比较中探讨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性质和特点。作者兼取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使其论著显示了比较严整的科学体系和鲜明的特色。《论美是和谐》全书30万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较集中的美论专著,它把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有机地化为其美学体系本身,从美的本质特征、美的形态的划分、美的范畴发展的历史形态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论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这不同于历史上的美是和谐说,也不同于建国后国内较流行的关于美之本质的四派学说,它成为作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分析了儒家、法家和墨家等学派的功利主义思想,概括出了功利主义理论内涵和特征,并且从政治学的角度阐释了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和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