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所有的中国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大多数皇帝的父亲也是皇帝;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唐朝的睿宗皇帝和中宗皇帝兄弟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父亲是皇帝(高宗李治),母亲也是皇帝(武则天),一个哥哥是皇  相似文献   

2.
河西 《社区》2010,(5):44-44
拿破仑是位非常注重节约的帝王(有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小气),到了他当皇帝的那一年,他穿的鞋依然是他在军校读书时为他做鞋的鞋匠做的。他的心腹侍从孔斯坦觉得这也忒寒碜点了。就叫来鞋匠给他做双新的。拿破仑问鞋匠:“做一双鞋要多少钱?”“十八法郎,陛下。”鞋匠毕恭毕敬地答道。  相似文献   

3.
一挥而成     
“一挥而成”这一成语,也写作“一挥而就”。它用来形容写字、作文、作画的速度非常快。文天祥是南宋时期人,他曾做过刑部郎官,右丞相。文天祥二十岁那年,应举进士,在集英殿接受皇帝殿试。当时,是理宗赵昀在位,朝政懒散,软弱无力。文天祥就针对朝廷的弊端,引经据典地对皇帝进行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刘骛做太子时,张禹是他的老师。后来,刘骜即位当了皇帝(汉成帝),特意提拔张禹,对其很是尊重。一天早朝,有位名叫朱云的官吏向皇帝奏道:“如今,不少大臣上不能辅佐君主,下不能惠及百姓。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却干着损害国家的坏事。希望圣上赐予上方宝剑,去杀一个佞臣,以儆他人!”汉成帝忙问:“那佞臣是谁?”“就是张禹!”朱云叩首答道。  相似文献   

5.
皇帝与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处处都投射下皇帝与皇帝制度的浓重影子。因而中国古代历史上象征着国家政权的皇帝和皇帝制度便自然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开创者,秦始皇这...  相似文献   

6.
论语絮言     
<正>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使他当帝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古代皇帝坐北朝南,故称南面王。孔子说冉雍可以做皇帝,不是要他造反称帝,而是说他有帝王  相似文献   

7.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历史人物。从主观思想看,他以“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为宗旨,本文探讨了他这一思想形成的根源;从客观作用看,他既是清朝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又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他是“有异于其他腐烂的统治阶级中人”、“还知道担当起抵御外来侵犯的责任”的人,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片言居要,震响史册,成为照亮后人奋斗之途的火炬,激起一个个创造人生价值者的生命巨浪。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获罪下狱,惨遭“腐刑”,被投“蚕室”。太始元年(前96)六月,遇赦出狱,做了中书令。当时,司马迁的朋友任安以为他身居朝廷,在皇帝左右,“尊宠任职”,容易乘机进言。因此,于征和二年(前91)的四月给司马迁写了一封信,要求他担负起向朝廷“推贤进士”的责任。这无疑是给司马迁出了一道难  相似文献   

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贱,少年时做过牧童、乞丐,还曾落发为僧。公元1352年投奔郭子兴起义军,经过短短15年,他南征北伐,翦灭群雄,推翻了元王朝,登上了帝王宝座,成为我国封建皇帝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这除了他个人具备“武定祸乱,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唐太宗,学术界讨论颇多,普遍认为“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贞观时期是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为什么会出现唐太宗这样一位不同凡响的封建帝王呢?除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以后,不允许出现暴君和“坏皇帝”这样带有共性规律的时代原因外,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11.
刘志杰 《社区》2014,(17):43-43
圣旨,作为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无论措辞还是格式,都是严肃而生硬的。可是,在如此严谨的“红头文件”中,偏偏出现了一个另类:这道特殊的圣旨有着谜一样的外表,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儿女情长。《汉书》记载:公元前72年,汉宣帝刘询突然颁发了一道令人莫名其妙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把它找回来呢?  相似文献   

12.
防患未燃     
“防患未燃”这一成语,比喻在火灾未发生之前,消除产生火灾的因素,与“曲突徙薪”意思相同,也扩展为“防患未然”,比喻在危险未发生之前,消除隐患。西汉时候,大司马将军霍光,权势极大,甚至都不把皇帝放在眼中。汉宣帝为此很不放心。徐福劝告汉宣帝赶快采取措施,限制霍光的权力,否则霍氏家族终有一天要谋反。霍光死后,他的族人果然谋反,汉宣帝便将霍氏一族诛灭,并对告发人大加赏赐。然而那位事先劝告皇帝采取措施的徐福却被忘掉了。朝廷中有人为徐福感到不平,就向宣帝上书。上书时,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盖了一座新房,客人们都来观赏称赞。…  相似文献   

13.
史书中常见北宋皇帝在天旱之际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不久即出现天降甘霖的灵验事件,此类事件被史官加以记载,于是今人得以看到大量皇帝祈雨后雨降的现象,古人以至今人对此都大为惊叹,对于帝王而言,祈雨雨降这一事件却有利于加强皇权的塑造。北宋皇帝祈雨雨降的背后却是当时的天文机构将气象或天象信息上奏皇帝,皇帝得以了解未来几日的气象变化,然后选择合适的日期进行祈雨,皇帝在万民仰观之下祈雨成功,无疑会增加帝王本身的神秘感,增强政权的凝聚力,于是祈雨——雨降——万民感呼,皇帝所期望的君权神授的政治宣传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缅甸雍籍牙王朝前期的土地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学者八莫丁昂曾经这样写道:“在缅甸史籍中对缅甸皇帝往往用华丽的词藻形容为:‘金矿、银矿、琥珀矿、宝石矿、珍珠、珊瑚、青玉、钻石等无价之宝的主人,宇宙乾坤的主宰者,六彩牙巨象之王(这是缅王的尊称。缅甸人认为象之王全身为白色,它的牙有六色。而拥有这种白象者才是最有权势的皇帝。——引者)’。所谓土地河川之主,意即:皇帝一人对水上、水下、地上、地下,一切的一切都享有绝对的所有权。所谓生命之主,意即:皇帝对所有属下臣民百姓的生命财产都享有绝对主宰权。所以缅甸封建主义制度下,国内的一切财物都为皇帝一人所有,国内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奴仆。”这就是说,缅王不仅垄断着全国的土地,而且垄断着全国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王晓莉 《百姓生活》2014,(12):52-5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后来移居颐和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废帝溥仪依然保持着帝王气派。当旅长时,冯玉祥就下决心驱逐溥仪出宫冯玉祥是出名的爱国将领,从参加滦州起义时起,他就一贯痛恨封建帝制。冯玉祥认为,民国要与清朝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  相似文献   

16.
皇帝公关学     
<正>之一。离远了挂心,挨近了糟心中国古代有几千年的帝王史,在那年月,很多人都惦记着能见着皇帝,好沾些浩荡皇恩什么的,倘能陪王伴驾,整天围着皇帝转,那简直就是光宗耀祖,要烧高香的了。  相似文献   

17.
帝师在政治上的作用和职责比较复杂,按理说,帝师是皇帝在宗教上的老师,位至“皇天之下,一人之上”,是没有品级和行政职责的。但实际上帝师在中央朝廷和全国各地,特别是在藏族地区都有明确的职责和管辖的机构,成为元朝的一种特殊的政府官员。在中央朝廷,帝师管辖着宣政院(前身为总制院),而宣政院“其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由于位居第一的宣政院使多以朝廷重臣兼任,如世祖时桑哥以尚书省右丞相兼宣政院使,成宗时脱虎脱以中书省左丞相兼宣政院使,仁宗时铁木迭儿以中书省右丞相兼宣政院使,顺帝  相似文献   

18.
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历经唐宋直到明清,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但是在科举历史上,有些人“金榜题名”做状元,并不是因为成绩特别优异,只是因为皇帝或主考官特别看中了他们的名字:有的人落第,也不是因为成绩低劣,只是皇帝或主考官讨厌他们的名字。历史上的状元常常出现“名字比成绩更重要”的奇闻趣事。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皇权主义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这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农民战争皇权主义的一个中心议题。一切分歧意见,几乎都同对皇权主义的理解有关。皇权主义一词是斯大林在《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一文中,评论俄国农民战争领袖拉辛和普加乔夫时提出来的。据此,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也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帝王思想”。的确,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要打出“好皇帝”的旗号。有的拥护现存的“好皇帝”;有的愿意别人当“好皇帝”,自己来拥护;有的希望自己当“好皇帝”,要别人来  相似文献   

20.
罗鸣 《中华魂》2014,(15):42-42
何谓“皇帝心理”?末代皇帝溥仪在“文革”期间“劳动改造”时曾对人说:“一个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他举例说:他当年做皇帝时,宫里有个姓黄的小太监,黄姓令他不爽,硬把人家改姓黑。由此观之,所谓“皇帝心理”,其实就是“独裁心理”。在封建制度下的皇帝,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一旦拥有这种特权,就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皇帝心理”。有了这种“皇帝心理”,再经过人的“吹”“拍”“抬”“捧”,就越发肆无忌惮、狂妄至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